植树节,春天里最绚烂的节日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4月23日 08:59:49 |
时间从不爽约,历经寒冬,春天如约而至。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是春天画卷的打开方式,植树节,是春天里最绚烂的节日。 过了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震,经受严冬考验的枯槁树枝纷纷萌动,开始了它们新的生命。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六次会议,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或许,季节本身就是一场雨、一阵风、一团雾,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它唤醒大地,润泽山水,无声地改变万物的姿态和容颜。把植树节定在惊蛰与春分之间,既有气象学上的意义,更是因为3月12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让我们更好地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让他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国土图像“变绿”了。据联合国报告,全球从2000年以来新增绿化面积中,四分之一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主要靠的就是植树造林。 植树节,是春天里播种绿色希望的日子。绿色是春天的本色,春意盎然,苍翠葱茏,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每当节日来临,全国各地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见缝插绿,给大地增添一抹又一抹绿色,让绿色更加枝繁叶茂,扮靓美丽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每年新增森林面积2500㎞2,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又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高潮。今年的春来的早,早动员、早落实,全县已新增国土绿化8000多亩,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 记得在县林业局工作时,恰逢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县提出了“推进生态建设,加快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并逐渐形成了“实施兴林富民、倡导绿色养老、建设生态文明”的桐庐林业发展战略。沿两江两岸规划建设百万亩生态公益林,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谋划三大林业产业带,推进中部竹业、西北部山核桃、东南部香榧三大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瑶琳国家森林公园,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以森林生态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使桐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实践地。 植树节,是春天里炫耀芬芳多彩的季节。春在无数的轮回中从未见衰老,永远是花红柳绿,生机盎然。轰轰烈烈的全民义务植树重在示范带动,每年植树节,都会建立市长绿化点、县级机关干部绿化点。杭州市政府换届不换点,每年把市长绿化点选址在桐庐,我们沿320国道、杭新景高速两侧选择山坡荒地作为绿化点,由此掀起了江南绿化新高潮,今天的江南古村落已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地。同时,也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特定乡镇和区域作为特色产业绿化点。在树种搭配上,选择从绿化到美化、彩化多元化的色彩树种,如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红叶石楠、红枫等,创建了杭新景高速“中国最美高速”,为明媚的春天披上了姹紫嫣红,使诗乡画城繁花似锦。 植树节,是春天里吹响生态保护的号角。许多地方都推出“植树节暨环保嘉年华”主题活动,植树与环保紧密联系,与文化文明有机结合。有的学校开展“捐种”活动,建设“科学林、希望林、校园林”。许多地方种下一片“爱情树”,见证爱情、历久弥新;栽下一片“友情树”,厚植友谊、同舟共济;呵护一片“亲情树”,感悟亲情,用爱浇灌。抗癌明星种下“生命树”,植下一棵希望树,许下一个长寿愿。种下一棵树,就是种下一片希望,护它生长,就会感受向上的力量。 植树节不仅仅是植树造林,还要管理养护、植绿护绿。有些地方还开展了绿地树木认养活动,给予古树名木更好的保护。近期有报道说,法国巴黎在南部一处林地正在砍伐橡树,这些橡树将用于巴黎圣母院的修建,毁于2019年的巴黎圣母院尖顶修复需要100棵树龄150~200年轮的橡树。百年橡树由此“献身”,真是无奈的牺牲,愿橡树的悲剧不再重演。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无声的历史。古树名木承载着社会历史的文化,见证人类环境的变迁,记载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积淀着生态文明的厚重价值。翻开当年我主编的《桐庐古树名木》,一种别样的滋味在心头。芦茨迎客松,已有1200多年的树龄,但依然青葱苍翠,生机勃勃,迎接八方来客。唐代诗人方干曾隐居于白云源,少年时经常在迎客松下读书学画,中年时绝意仕途,怀着对迎客松的款款深情,伴读终老,曾为此树作诗一首,题为《咏松》。如今迎客松却身患“癌症”,挂着吊针,孤独地身受煎熬。一棵树就是一把晴雨伞,为行人遮风挡雨;一棵树就是一架抽水机,为大地涵养水分;一棵树就是一只吸尘机,为地球减少粉尘;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机,为生命释放氧气;一棵树更是一台消毒器,为人类保护环境。所幸的是生长在村庄、山坡、道口的全县1996棵古树名木,14个古树群现已挂牌保护。树的年轮,或许应该成为人类铭刻的印记,春天植树,全年护绿,我们每个人都与树共成长。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先人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们伴随着桐庐1780多年的建县史、发展史。桐庐地名的来历与树有缘,“结庐桐树下”,故以“桐庐”命名。每当登上桐君山顶,放眼望去,成片的梧桐树,走进桐君阁,瞻仰桐君老人的塑像时,你对“梧桐”的敬意会油然而生。 桐庐这一方山水,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美称,而根植于此的诸多古树名木,古往今来一直为文人墨客所赞叹,古树名木就成了活文物、活档案,众多的古树名木还成为区域性的地标景观。 原桐庐宾馆的一棵明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现依然枝繁葱茏,巍然屹立于富春江边,它那酷似巨型太阳伞的优雅造型,吸引多少南来北往的旅客,已成为富春江畔标志性的景观,见证了桐庐这座山水新城的变化。孝门晋柏,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县当之无愧的树王,流传着外孙为外婆治眼疾不辞辛劳取水的动人传说,与故事相连,古树、古井、古亭也派生出了孝柏、孝泉、孝井,从而才有了“孝门”的来历。环溪,那几棵银杏,也有700多年的树龄,虽然春天里,那一簇簇嫩叶刚从光秃秃的树枝上冒出来,一场春雨,便缀满了枝头,但一到秋天,那是大自然的色彩,满树的金黄挂满了枝头,一旦秋风扫落叶,又是满地的黄金叶,如今已成为美丽乡村样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最难忘的,还是家乡松山村那几棵村口树,两棵数百年的马尾松树干挺拔,直冲蓝天,而已有300多年树龄的朴树,高大伟岸、枝繁叶茂,在树根的草坪上闪烁着童年的回忆。小时候,一到秋天,朴树长出的果子,瓜熟蒂落掉到草地上,一下课就去找着吃,酸酸甜甜,味道鲜美,仿佛是记忆中天下最美的味道。 春天里召开的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有效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在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一位来自大兴安岭林场的代表,发言中讲述了当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值的“森林交响曲”,从2015开始,东北、内蒙古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少伐木工人转岗为护林员。习总书记说,从“砍树人”到“看树人”,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 又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们重逢在春天里。晨曦的天空中,有淡淡的一抹蓝,天空的幕布只裂开一道缝。春阳在精心装扮,并不着急登台表演,它知道大地万物的期待。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满眼葱茏,春在四处游荡,漫漶旷野,无处不在。我们在春天里撒下一片种子,植下一棵树苗,播下一片希望,来年的春天将是满山的斑斓,愿孙中山先生的遗愿早日实现,愿植树节,真正成为春天里最绚烂的节日。 |
原标题: 植树节,春天里最绚烂的节日 |
作者:钟一平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