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听山水清音 |
http://www.tlnews.com.cn/2021年03月19日 08:55:10 |
每个人心里,老家都是一方魂牵梦绕之地,不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离开芦茨老家已有二十余载了,正月初三,和风暖阳,便与先生一起回了一趟老家。 昔日荒坡换新颜 十几分钟的车程,出了隧道,路旁"芦茨民俗集聚区"的路牌赫然在目,公路下面的村子便是芦茨村。再往前300米左右,靠山一侧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民居分外抢眼。我们弃车步行,民居前后有7排,依着山势自下而上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如一幅江南水墨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坐拥在大山的怀抱里,恰似摇篮里的婴孩享受着冬日暖阳的温情。这是芦茨村两年前为满足老街区村民的住房需求,规划新建的一批杭派民居。这里叫大塘坞,一条小溪伴着小径一直通向山坳深处。 我的老家原来就在这山坳脚的公路旁。那时清晨推开窗户,就能清晰地听到后山寺庙传来的钟声。那一带原先是个荒山坡,留有我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每到清明前后,我就不由自主地沿着小路往山坡上跑。因为两旁山坡上尽是山珍野味。这不,只要拨开路旁的野竹子,一个个小生命用它的尖尖角拱着身上的“被子”,好奇地探着小脑袋。它细细长长的,外形酷似毛笔,名曰"笔头笋"。一场春雨后,竹笋拔节而长。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采到一大袋。带着沾有露水的新鲜野笋采下山,剥壳洗净后中午饭桌上便有了一道美味佳肴。当然也有蓝鸡头、马兰头等野菜,但数量没野笋那么多,那“笔头笋”可是漫山遍野都是的。冬天的午后,还常常会跟夫君一起牵着孩子往山路走,一边寻觅春的消息,一边陪着儿子背唐诗,“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阵爽朗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走在新筑的沥青路上,视线游走于一幢幢崭新的民居和新开的民宿,过去的荒坡如今成了村民的新家园,致富奔小康的新天地,让人不得不感叹近几年农村的变化真大。 往昔校园成广场 沿着村道继续往上走,拐个弯,就到了陈老相公庙。传说此庙是为纪念隋朝的陈杲仁平定芦茨一带的匪患而建。显然后人是把他当作地方的"保护神"来祭祀了,据传陈老相公在杭州一带名声很大。寺庙几经扩建,只见庙门前烛台上方烟雾袅绕,不时传来美妙的禅音。 站在庙门前,俯瞰脚下的芦茨村,民宿鳞次栉比地顺着溪岸延伸,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引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那年初秋,我到芦茨中学任教,不料当晚就遭遇特大山洪暴发,大塘坞的溪水突然像猛兽一样呼啸而来,穿过学校食堂,教学楼、教工楼都进了水,操场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好在当时学校还没有正式开学。洪水还冲毁了乡政府外面的一段公路,使得之后的两年里芦茨与外界的交通阻断,村民们出入只能走乡政府后面的盘山古道。两年之后建了两座水泥桥。后来又在桥上立起了恢弘大气的石牌坊,它仿佛是守护村子的一位慈祥的老者,向来访的客人讲述着芦茨村的前世今生。 如今学校早已合并到了富春江镇上,教学楼变身为村委办公楼,校园改造成了文化广场,成为村民游客休闲娱乐和举办文化活动的好场所。 从寺庙里下来,路上遇见几个熟悉的村民,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里坐坐。岁月苍老了村民的容颜,可他们那份质朴、好客的本性依然未变。在这样的一个晴朗的午后,坐在院子里,喝着主人泡的茶,晒着太阳,聊聊家常,甚是惬意。曾几何时,吃过晚饭,我便牵着儿子的小手,从“长亭”漫步到“十五街”,进东家坐一坐,到西家聊一聊,那份浓浓的乡情至今仿佛还在。以前芦茨村从村南到村北就一条长长的主道,村民把它叫做街,有临时的集市和流动的商贩。两旁的屋舍是上世纪50年代的,因建设富春江电厂的需要而统一建的移民房,一间连着一间,就像街道似的。村民们很会过日子,他们靠山吃山,砍柴烧炭,做木材生意,办小木加工厂……过着悠然自足的生活。 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去看看自己的房子吧。”先生催促着。那年因“桐浦”公路的扩建,十多户村民拆迁至溪畔,我家便是其中之一。两年时间建成了芦茨村第一批规划的新农村民用房。从2010年开始有村民陆陆续续开起了农家乐,许多人赚到了第一桶金,接着把其他村民也带动起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我们因为夫妻俩都有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开农家乐,就把房屋出租给了别人开。这不,前面溪边第一排的"两山大道饭店"就是我们的出租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桐庐全域旅游的兴起,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城里人越来越喜欢往乡村跑。他们青睐于这里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向往这里淳朴的民风、平静的生活、原汁原味的山珍野味,农家乐生意迅速火爆起来。村民们看着日渐鼓起的钱袋子,心里乐开了花。谁都不曾想到过去的一个穷山村,会嬗变为杭州市"风情小镇"、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一跃成为桐庐民宿经济的领头羊。2012年,芦茨村成为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之后,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如今的芦茨村早已声名远扬,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民宿,还带动了附近的蟹坑口、茆坪、石舍等村子。 沿着小溪,拦水坝拦截后的溪水,像一块蓝水晶镶嵌在山湾里,几只游船在水里任意漂荡,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村道纵横交错,干净宽阔,自行车往来穿梭,一排排精致气派的民宿整齐地排列在溪岸。古色古香的街市,精巧别致的指示牌,分类处理的垃圾桶,房前屋后的景观树,点缀一新的路灯,这里跟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也难怪都市里的人都愿意来芦茨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啊。 多少年了,老家总是出现在我的梦境里,那份留在心底的情结怎么也打不开,让我品味着流年风干的记忆,直至潮湿我心。记忆中山涧里的潺潺流水,是我耳中最美的音乐;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是我心中最美的画图。 |
原标题: 漫听山水清音 |
作者:余明朗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