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泷的咏而归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8月07日 08:57:18 |
■ 王天忠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是恋人的眼光,画家张大千在桐江游船上瞥了一眼窗外的七里泷,他立刻惊呆了,目光中抑制不止的欣悦,这不正是自己众里寻找千百度的山水供养? 1963年的秋天,65岁的张大千正在巴西圣保罗自建的八德园中作画,又一次画了一套《黄山山水册页》12幅。人们发现,这套他反复画过多次的《黄山山水册页》中的《七里泷》和《严陵滩》,其实并非安徽黄山山水,而是我们浙江桐庐的两处景点,那么,大师为何编入黄山山水? 有一美地,清新怡人,与子重逢,适我愿兮。与桐庐七里泷相遇,似是对大师的刻意眷顾。大千先生丰富的人生旅途上,不断闪现过“七里泷”三个字眼,那些缤纷的梦境中,也一定氤氲过千年古镇的奇妙风韵。在他身临其境后,留下《江静潮平图》《春江垂纶》《七里泷风光图》《晚过桐庐》《西台恸哭图》等多幅山水画,便是一个生动的诠释。大千就是这样,见到美景就手痒,不留下画作仿佛就白来了似的,这么独特的七里泷不留下一点墨宝,他自己都感觉是一个遗憾。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尤其是桐庐人一直不知大千先生把桐庐绝版的美景又滥觞到了巴西。 七里泷,像太虚幻境的一扇门,豁然洞开,迎接大师的到来。时在1931年9月,张大千与二哥张善孖等人,自杭州从钱塘江乘船赴黄山采风。途经七里泷,为秀美的桐江山水所陶醉,沿岸江水蜿蜒,夹岸高山,古树参天。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恰似桃源之境。当即泊船挥毫。 正如大千先生慧眼所识,七里泷实在是太美了。他说东南西北方圆数百个以山水而名州者,只有桐庐最好;而桐庐治下方圆百里以山水而名村者无数,最好的又是七里泷。好到什么份上呢?好到他老人家一开始就谦称自己笔不从心,“殆不可状”也。 次年初,张大千回沪后,根据此前的草图和拍摄的风景照,再次创作,并在《江静潮平图》画右上侧作诗题款:“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才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当缓,何用风牵上濑船。”题诗后又作了说明:将至子陵钓台作七里泷,有“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之谣,故未语及之过。壬申春日,大千居士并记。师子道长博笑,弟爰。款尾印:张爰、大千、张爰之印。 《江静潮平图》取材于桐庐七里泷一带的江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在七里泷江岸,有相隔不远的东西两座峰峦,临江矗立。一为严子陵钓台,东汉之初,隐士严子陵在此垂钓,汉光武帝刘秀屡屡请他出山,他坚持隐居不仕,反映了严子陵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性;另一为谢翱哭台。宋末元初,名士谢翱在此痛悼文天祥,祭怀南宋,彰显其民族大义。这两人正是与张大千气节相投的历史人物。此外,这一带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泊船创作《宿建德江》诗之处,这一切都深深吸引大千先生在此泊舟驻足。 在《江静潮平图》中,富春江沿江山崖峻峭屹立,江水碧波荡漾,大千先生还以画龙点睛的手法,画出江面上三三两两的白帆,表示出他对七里泷江风传说的兴趣。据传七里泷“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是因为张天师在此处曾降服青龙,令其将下游的船平安送到上游,至此只要一见白帆,青龙就会以神力相助。 大师心里想的是,按计划做完自己的黄山考察后,尽快再与七里泷见面,梦想着能有一天再相见。万万没想到的是,回到北平,尘埃未落定,中国迎来了八年抗战和四年内战。1938年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人劝张大千出任伪职,他推诿不从,化妆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余下的时光,他只能待在四川青城山上清宫,默默研究山水画法。 从此大师开始孤单地思念。 没想到的是大师的经历,同近代中国政治联系过于紧密,早在抗日时期,他在重庆给宋美龄当过一段时期的国画导师。据说蒋家一直珍藏着那时张大千和宋美龄的师生合作山水图。后来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大师无奈地选择离开大陆,此后辗转多国,直到1983年在台北去世。 大师生前曾有多次机会返回大陆,但都因种种原因放弃了。 “想你时,你在眼前”,那是在女儿婚房内,大千先生以《钓台图》为名作画,用于女儿张心瑞布置婚房。“想你时,你在身边”,那是梦噫,直至晚年大师依然思念桐江山水。1981年重阳节,身居台湾双溪的先生根据回忆,创作《桐江七里泷》长卷,并题诗一首(在严子陵钓台景区石牌坊右侧尚有张大千手书此诗的碑刻):“晓日曈曈雾尽开,轻舟初入峡中来,渔娘打桨呼鲈美,知道前山近钓台。”诗碑右上侧有题款:四十年前与仲兄同游黄山,初入七里泷之作。辛酉重九忆写之,时年八十三。大千。晚年放不下这一山秀色,直到颇感老之将至,才匆匆将其题签落笔,无怪乎山水峥嵘,那富春江中流的乃是这位大画家一生波澜。 重游夙愿未成,美目盼兮欲穿,如何能闭?情何以堪? |
原标题: 七里泷的咏而归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