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桐庐采木头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4月09日 09:03:30 |
■黄水晶 南宋时候,杭州净慈寺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间被一把无名火给烧了。寺里两三百来个和尚一下失去了落脚处,他们像被摘去了蜂巢的马蜂,一个个嗡嗡叫着转着,好一番惶惶不可终日的凄愰。当家老方丈虽说有定力,可在周边没有人的时候,也是长吁短叹,捶胸顿足。净慈寺里只有济颠与众不同,他像什么事都没有在眼前发生过一样,仍旧拖着他那双破蒲鞋,依旧摇着他那把芭蕉扇,他颠来跑去,嘻嘻哈哈,一会儿戳一下这个和尚的腮,说“你这脸,怎么那么像苦瓜,吊得那么长。”一会儿捏一下那个和尚的鼻子说,“那么伤心,你爹妈死啦?”济颠这不合时宜的寻开心,引起了公愤,有和尚就说济公这是“幸灾乐祸”,有的和尚还跑方丈那儿去告状,说这火一定是他放的,“这火若不是这癫子所放,这种时候,他怎么还会有心情这般嘻嘻哈哈寻开心?” 方丈挠着头,说济颠是寺里的人,做什么要这样做呢?至于不顾场合,嘻嘻哈哈寻开心么,这是他的劣性使然。可方丈安慰不了众和尚的心,他经不住众和尚的“挤兑”,终于还是找济颠问话了:“济颠啊,寺院烧成这个样子,人家都伤心地在哭了,你怎么就一点也不难过么啊?”济颠笑笑说:“师父,寺院烧都烧光了,难过有啥用场啊?” 老方丈说“我们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你难道不急?” 济颠又笑了:“急有什么用?急了,寺庙就恢复了?”老方丈说:“你别老是嘻嘻哈哈好不好,人家都在说你呢。有人还说是你放的火。”“嘴这玩意,一人一张,他们想这么说,我又管不住?你当什么真。”“你这泼皮,不跟你贫嘴。落到这么个境地了,你倒是帮我出出主意,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这时济颠不笑了,他刷地摇了一下芭蕉扇,嘴里蹦出个“阿弥陀佛”来。方丈正要摇头,突然见济颠的芭蕉扇上沾着一张白纸,上面有几个黑字醒目地朝着他亮着。方丈仔细一看,上面写着这么四行字:“无名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尽作尘。非是我佛不灵感,故要楼台一度新。”方丈叹口气:“你呀,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重新盖座寺院,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单那么多木头,就是让寺里所有的弟子都去化缘,一时半会也化不来呀!” 济颠听了,又哈哈笑了:“师父,你原来是在为筹集木头犯难啊?那好,这木头就都包我身上了!” 济颠笈着噼里啪啦离师父而去,可一会功夫他又颠回来了:“师父,两个问题刚才忘了问了,一是你要多少根木头?另外么你得告诉我,这木头什么时候运到?”师父说“我早算过了,原木要一千根。至于时间么当然越快越好拉,你看三个月如何?”“成!”济颠摇摇扇子走了。 济颠坐一天的船,就来到了桐庐。他以前常来桐庐云游,他太了解桐庐了,桐庐大龙门山、小龙门山、严陵山(富春山),满山都是树木啊。以前他是赏景,今朝,他可是要来弄1000棵原木了。 济颠在桐庐的鸬鹚埠头一下船,就匆匆去了鸬鹚庙了。他与庙祝聊白天,不经意间,就把鸬鹚源里那些山的户主了解个一清二楚。 第二天一大早,济颠径直来到了桐庐鸬鹚源里茶叶坑。他昨晚就知道山大王方一宝每天都要到这里来巡山。济颠决意来这里“守株待兔”。大约10点光景,山大王方一宝固然在两个家丁的陪伴下,从那小路边转出来了。济颠款款走上前去,两手合拢,深深道声“阿弥陀佛”。“?”方一宝一脸错愕。济颠接着说“山大王巡山辛苦。老衲在此恭候多时。”方一宝奇了怪了:“好你个和尚,我又不认识你,你在这里等我干嘛?” 济颠对方一宝又施个大礼:“实不相瞒,我是杭州净慈寺的道济,只因我们寺院几天前被天火烧了。知道你是这一带的个大财主,山大王,是个大方人,特地赶来向你募化一些木头去盖盖寺院。”山大王问道:“那你要多少木头呢?”济颠用手挠一下头,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我身上这件袈裟能盖盖牢就足够了!”方一宝看一眼济颠那件破得像丝瓜筋一样的袈裟,心里不禁暗暗好笑:今天遇着的原来是个疯和尚呀!这件袈裟连山上柴杆子都包不了几根啊,我乐得做个人情,便满口答应下来。 济颠道声谢,忙从身上脱下袈裟,他两手拎着袈裟的衣领,随手朝着茶源岭的山头上一下抛了岀去。奇事立马就发生了:只见那件袈裟随着风,一边飘,一边长,它越飘越远,越长越大,一眨眼功夫,就把整个茶源岭山头都罩住了。只听得“我的妈耶”一声喊,山大王与跟着他的那两个家丁,眼睛鼓得像铜铃,全都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活这么大,就是做梦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啊!想不到哇,眼前这疯和尚竟然有着这样大的法力!事情还没完,那些被袈裟遮着的地方,紧接着就响起龙卷风刮过的声响,于是便见那些密匝匝长那里的树,眨个眼睛功夫就变成一根根原木,一根接一根,箭一样,“倏”“倏”“倏”地朝着山那边的建德梓洲东坞方向飞去了。方一宝想反悔哪里还来得及。他只好敲落牙齿朝肚子里吞,脸上装出不在乎的样子,问济颠,“你干嘛让那个树朝梓洲源那边飞呀?”“那边水大,放木头省力气呀。”济公做完这一切,他对方一宝又施了一个大礼:“善哉善哉,福报满满!” 济颠募化的杉木一根根从芦茨溪放到芦茨埠后,然后扎成一大贴,一大贴的木排,他就让它们顺着富春江放到了钱塘江。过了东江嘴这地方,这里的水一下改变了方向,济公的木排来不及拐弯,径直朝着南山一头撞了过去,直把江岸的一座山撞掉了半座,于是萧山这边就有了“半爿山”。 济公的木排浩浩荡荡,经过杭州六和塔时,被岸上的哨卡看见了,他们用铁索拦住木排,说是不抽捐税不让过。济颠说:“这钱塘江又不是你家的,凭什么要抽我捐税?”把关卡的就说:“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随便什么货物经过这里的水面,都规定要抽捐税的。” 济颠笑嘻嘻地问:“哦,原来这样啊!从水面上过要抽捐税,那我从水底下过是不是不要抽捐税了呢?”守关卡的听到济颠这句疯话也乐了,他哈哈一通笑道:“和尚,木头只会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头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捐税了!”“一言为定哦!”只见济颠和尚两只脚在木排头上用力一蹲,“忽”的一下子,济颠与木排便一齐不见了。“妈——耶——!”那几个守关卡的人齐齐一声喊,一个个连滚带爬,都躲进哨卡里去了。 济公空着两只手回到净慈寺里,方丈问他杉木募到了多少?济公说: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刚刚好一千根。方丈问他木头什么时候运到?济颠伸出三根手指,什么话都不说。 方丈一直很信任济颠的,为了能早些恢复净慈寺,他早叫人清理了废墟,选好黄道吉日,叫来了木匠,铺好作场,但等着木头一到就好开工。 净慈寺里的方丈,等了三个时辰不见有木头运来,他寻思济公那三个手指应该就是三天。他耐着性子等到第三天日出,老方丈有点发急啦。他正想派人去叫济公,猛不防济颠从外面奔了进来,他大着喉咙喊道:“师傅木头到啦!师傅木头到啦!” 老方丈慌忙出来,朝南屏大路上看看,见什么动情都没有,正奇怪!只见济颠一把拉住他的手,大声叫道“师父师父,快跟我来!快跟我来!” 方丈问济公“杉木在哪里?”济公说“你到水井去看看有没有汽泡就知道了,井里冒汽泡木头就来了。”他们三脚两步奔到伙房前面那口“醒心井”的旁边。老方丈朝井内一看,嗨!水井果然有汽泡在翻上来。转眼一根又粗又大的木头,就从井口冒出来。方丈高兴极啦,连忙把寺里的和尚都叫来,帮着从井里取木头。大家一齐动手,没一刻,搭好了吊木头的架子。他们吊呀,吊呀,吊起一根又一根,吊起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两天,一直吊到第九百九十九根的时侯,济公问了声:“够了么?”不知是哪一个小和尚说了声:“够啦!”小和尚的那句话刚说完,井里的那根木头再也抽不动了。 有了朩头,木匠师傅就在方丈选好的那个好日子动工了。想不到竖屋时,木匠师傅发现少了一根屋柱。他们就去问济公怎么办,济公说:“你们不是说木头够了么?你们现在才问我,那我也没办法了。”方丈知道济公有办法,他就带着全寺的和尚与木匠师傅一起求他,盛情难却,济公说,“你们赶紧将刨下来的刨花卷起来。”于是,众人照做,济公吹了一口仙气,卷起的刨花变成了一根屋柱,寺庙重建也因此圆满成功。 净慈寺里的“醒心井”因为曾经运过木头,后来人们便把它叫作“运木古井”,这叫法一直流传至今。而那根当时没有吊上来的木头,就这样一直搁在井里了。 |
原标题: 济公桐庐采木头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