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怀”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3月22日 08:23:38 |
——读《31位名班主任的精神修炼之旅》 杨艳红 简介 本书精选了全国31位知名的班主任教师进行研究,全书按年龄阶段分为“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三部分,基本涵盖教师整个的教育生涯,便于较为全面地展示教师不同阶段的特点。本书针对这31位教师如何成长为全国知名班主任的经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总结。尤其是他们各具特色的精神修炼的方式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修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资参考。 作者张万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育特级教师。主编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新课标德育资料库》《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破解班主任难题》《一句话改变人生——00位优秀教师的智慧感悟》等书。近年间开创了网络招收徒弟的先河,被誉为“网星”“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 有人说,无论怎样学习和模仿别人,人只能也必须以他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我是谁?一个让我着迷的哲学问题。我常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但也常常的,我想不清楚。因为这不仅涉及我作为一名老师的思考,也涉及我作为一个人的思考,那样的一场精神修炼,对每个人来说,都难。 向内求而不得,索性向外求。读书、学习、旅行……行走在这个世界上,见过众生,也许就能遇到自己。《31位名班主任的精神修炼之旅》,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班主任的成长事迹,虽然它不是一本直指心灵的术,但细细读来却找到了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难怪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道德经》:“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31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的成功也各有各的特点,这些都是“术”,“术”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仔细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又何其相似,这就是“道”。或者用我们更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这叫教育的情怀。不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是面对这个世界或者我们的学生,我们拥有的却是同样的情怀,一个老师,一个妈妈,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情怀。 教育要有“情”。 曾经,我们的“情”是感情。我爱我的学生,我对他们好,同时对他们有严格要求。一直以来,我以为这样就是对的。如果没有尺度,我们的爱就的溺爱,我们的孩子会丧失规矩。这确实是对的。但我们又怎样来定义这个尺度呢?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还是其他?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自我和固执,不肯接受我们的谆谆教导。所以,我们是不是误以为,我们认为对的就是对的呢?!我们把自己以为的那些对的东西,作为标准,冠之以“爱”的名义,然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去要求孩子符合我们的标准,难道这样真的就是“宽严相济”的爱么?! 现在,我觉得“情”是共情。我爱他们的同时,也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爱”有时候很容易,但理解很难。而往往我们需要的是充满理解的“爱”,而不是充满条件和标准的“爱”。可能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经历:早上6点30,(早自修是6点50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孩子在教室了,但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聊天、吃早饭、打瞌睡……我们很生气,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哪怕我们再怎么努力想去改变,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玩闹。直到有一天早上,我跟他们说:“你们那么辛苦起那么早来学校干嘛?如果没睡醒就多睡会,只要不迟到就好了。但如果那么辛苦起来了,在教室里玩不是很傻么?还不如再睡会。”就这么简单的话,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心灵鸡汤,但从那一天起,我们班的孩子只要早上到班级的就开始早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这个队伍。他们说,老师说的很对,如果困,就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提早起来,按照学校规则就好了,如果不困就读读书,其实也挺简单的。我们能体会孩子读书的辛苦,不对他们画那些“想象中的大饼”,要求他们必须“先苦后甜”,只是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事,结果,他们很快就有了“被理解”“被尊重”后的自我成长。 教育要有“怀”。 我们既要有“我们都一样”的“共情”,也要有“我们不一样”的“胸怀”。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我认为这就是教育者应该有的胸怀。教育是育人,不是按一个标准“生产人”。而“人”与“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有灵魂。那些鲜活明亮跳跃的灵魂,怎么可能因为我们的要求而最终变成完全一样的“产品”呢?!王君说,只有我们习惯学生的不一样,真正的教育才会出现。所以我一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我们的陪伴和引导下,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他们有血有肉、有闪闪发光的优点,也有怎么努力都无法克服的缺点。这样的他们才是他们,不是我们心目中的他们。所以很喜欢一句话“不完美,才美”。我们要修炼的就是这样一种胸怀,能不计较当下的对与错,得与失,静静等待他们的成长,等待他们慢慢地成长,不急不躁,不吵不闹。 所以,我想用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还有我的学生:和而不同、静待花开。 |
原标题: 教育的“情”“怀”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