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雄关看剑门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3月01日 08:43:49 |
■李改进 虽没有攀危岩、登高山之能耐,但平素也喜欢没大没小地跟着一些团队,追着“无限风光在险峰”旅行,这样,剑门关就离我近了。 “前面就是剑门七十二峰,原来这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顺着导游的指向望去,只见面北的城墙式断崖几近90度,高达一二百米,山顶却树木葱茏,一支支石柱石笋像一柄柄利剑,直指苍天。雄中带秀,刚柔相济,既有北国山岳雄浑的壮丽景观,又有南国旖旎的风光情趣。我们在导游和心中的李白《蜀道难》双重引导下,近到崖底仰望,峭壁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人到此处“侧身西望长咨嗟”。崖面砾岩结构,硬度特强,砂砾和卵石里还夹有白色的小贝壳,说明远古时期这里是海洋,现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剑门丹霞地貌。 我们左转右拐,气喘吁吁,从一座巨大的石笋峰旁绕过,攀上逼仄的滑梯式肠道,竟到了这片断崖的中端。不知是哪路神仙唯恐滑坡,在这里系了一根保险带,给这片崖壁勒出了一道隐隐的痕迹?定睛一看,横亘其上的是一条天路,路宽不盈米,有些地方上凸碍身,伸不直腰;有些地方连交会也难,要越过这片断崖,只能小心翼翼爬将过去。人到了这种地步,会产生种种幻想:万一绊了脚掉下去、万一碰了壁晃下去、万一人与人挤下去……那万丈深渊,可不粉身碎骨,真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听说从这里翻过去就是剑门关,我们提着心尝试了一段,毕竟太过险峻,浑身发热,手脚发麻,只得悻悻折回,在此凋了朱颜,被李白的“以手抚膺坐长叹”言中了。这里的峭壁上下还稀疏挂着几棵杂树,我想,《蜀道难》里“枯松倒挂倚绝壁”写的就是这里吧?这段蜀道是蜿蜒而来数百公里天然屏障的经典,诸葛亮相蜀,“因大剑山有险束之路,立剑门”(《剑州志》卷一),派兵守护,并在峭壁之上凿孔架木,上铺木板,建成了供人马通行的栈道,这种栈道又称“阁道”,“剑阁”一名就依据奇峰如剑的大、小剑山的山势和峭壁上兴修的阁道而取,这里应是诸葛亮剑门写下的第一手笔,可惜当年三十里长的栈道今已不复存在。 险路不敢走,其它的路也不等闲。我们原路折回一段,从另一条沟深林密的山路下去,听到了细细的流水声,但只闻水声不见溪流。原来这溪流被大块大块的巨石霸占着、巨石体态魁伟,互相挤兑,谁也不肯示弱,水流只能在其缝隙间时隐时现,发出“蟋蟋”的声响,给人以一种偷袭阵地的乐感。我们在一片杂乱无章的乱石滩上蹿下跳一阵,一座吊桥出现在眼前。站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凭缆往南仰望,两山峡谷之中露出了飞檐阁顶,剑门关款款向我们走来了! 过桥往左拐,一道赭色的石阶层层登高,犹如一条红地毯铺展下来,随着目光上移,关楼全方位地向我们推来,威武雄壮,庄严肃穆,一条溪流从关内流了下来。拾阶而上,两旁布满了形态各异的乱石,体积硕大,有人说这块像狮子,那块似战将……我想,这些应是当年从关上推下来的礌石吧?关楼雄踞山路制高点,飞箭、滚木、礌石齐下,丢块石头下去就能砸到一大片,易守难攻。环顾四周,这关前宽不到50米、陡斜呈60度的隘口,不能施展兵力、布阵攻击,更容不得千军万马大刀阔斧。 如此难得军事功能的狭长隘口,全赖这里独特的地形地貌。我们一路行来,看到剑门关的山有个特点:每座山峰都拖着长长的脊背,但峰的另一面都是千仞峭壁,峰峦叠嶂,高逾百丈,形成一道无法攀登的长城,绵延到这里突然中断,关楼立在中断处,位于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夹着关楼的两崖从平地拔高150米,石壁高耸,如刀砍斧劈,尽管山上绿树掩映,但整座剑门山其实是座石头山。 当我们走完层层石阶,就是正南正北朝向的二层关楼,它用宽大石条砌成,迎面石墙两边刻有“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对联。关门内置旁壁阶道,可通顶阁,四周通廊,楼阁中空,四面窗棂,正面悬挂“天下雄关”木匾,回廊之中设有大鼓一面,檐下挂精铁一块,宛如蜀汉旧时。站在二楼北望,苍茫大地峰峦起伏,曾经烽火狼烟四起的关外,一片郁郁葱葱,与眼下隘口形成强烈的反差,狭窄、陡斜、险峻。这与我们到过的拔地而起、依托城墙而筑的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不同,不是人为依托而成,而是依托自然天成,是天下关隘的佼佼者,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秦以来,在这里发生过上百次战争,无一战例是从正面强攻奏效的。细细品味,不得不佩服孔明在此修筑关楼、建军事要塞的嗅觉和智慧。 从关楼上下来,向南走了一段再回望关楼,我发现关楼简直是一部厚重的兵书,有那么多游人簇拥着品读,而那些造就和经营关楼的先人们,早已成了夹在这部书中的书签,提示着后人去翻阅、去追寻这里的过往发生和重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嵌进了两枚红色的书签: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队,对剑门关守敌实施三面包围,从拂晓到黄昏冒雨血战,歼灭敌军3个团3000多人,敌主力团团长杨倬云在营盘嘴坠崖而亡。自古历经上百次战斗未曾正面有失的剑门雄关,终被英勇的红军攻克。1949年12月17日,人民解放军对剑门关国民党1个团的守军发动进攻。以1个营全部轻装,攀缘古道,向剑门关侧后迂回。2个营在炮火掩护下,沿河坎及大石空隙,匍匐向前接近,离关口50公尺时,各种轻武器一齐发射。冒着守军烧桥的大火,爬过仅余的一根独木,突破阵地,打开通路,在迂回分队的策应下攻占剑门关。 剑门关演绎了太多的故事和传说,记述着战争的历史风云,被岁月这条人文河流运载着、激荡着。我们一行人在此徘徊、揣摩,以各自不同的识见与阅历,感悟这“雄关漫道真如铁”。 |
原标题: 天下雄关看剑门 |
作者: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