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慢”游记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12月07日 08:45:36 |
■ 刘晶莹 作为一个外乡人,来桐五年的时间,早就寻遍桐庐的许多名山胜水。我触摸过斑驳的马头墙,趟过古村落的溪水,听过最神秘的传说……唯独忽略了身边最美的风景——南北朝文人吴均笔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这也是我这个新桐庐人的一大遗憾。所以当县作协的老师告知有机会可以坐游轮畅游富春江时,我激动地无以言表,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 听说我要去东门头坐船,身边60余岁的婆婆也很激动,“30年了,东门头终于又热闹了。”东门头是老桐庐人记忆里的乡愁。据婆婆讲,30年前的东门头很是繁华,货物和人员往来熙熙攘攘,从桐庐到杭州一路风景美不胜收,就是需要坐船六个来小时。“太慢了!”婆婆感慨道。可没想到的是,从前被大家嫌弃的“慢”速度如今却华丽转身为人人喜欢的“慢”体验。 深秋的清晨,带着一丝凛冽的寒意。我起了个大早,搭车前往东门码头。一小会工夫,我就来到了婆婆“心心念念”的东门头。只见秋晨雾霭、烟水迷蒙,清晨的富春江似未出阁的姑娘,羞怯娇赧地躲在青纱帐后,让人看不清面容。眺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仙境,我竟一时间有些恍惚,30年前,东门头结束了她繁华的前世,30年后,东门头将迎来辉煌的今生,而我恰在30岁这一年亲自见证她的“重生”。 “各位贵宾,上船了。”导游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遐想。我跟随游客一起踏进船舱,开始了我们的富春江“慢”游。只见游轮尖尖的船头劈开一朵朵浪花,泛起层层涟漪。旭日初升,富春江伸个懒腰,从雾气迷蒙中醒来,展现出妩媚的姿态。远处的天边,雾气渐渐消散,似袅袅炊烟。两岸的乡村白墙黛瓦,遗世而淡然。 立于船头,看着两岸风景倒退有致,听着耳边江风呼啸而过,闻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花香,一幅宁静淡泊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仿佛穿越到600多年前,跟随一位戴着竹笠,穿着芒鞋的耄耋老人,踏遍了富春江两岸。陪他观烟云变幻之奇,思江山钩沉之胜,见他以笔作骨,以墨为魂,终成“画中之兰亭”。接着,我又看到这幅传世佳作命途多舛、几经流转,经历了焚画殉葬、一分为二,分隔360年后,终于2011年山水合璧。 也正是这样一幅扛鼎之作,让富春江声名远扬,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泼墨挥毫,留下不朽诗篇。据知名历史学者纪连海介绍,描写富春江及其周边的诗占据了中国诗界的三分之一,所以富春江也被誉为“唐诗西路”。沿着富春江,我们顺流而下,重走诗词之路,深切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我们经过了“富春江诗文碑林”所在的严子陵钓台,明朝黄淳耀笔下“碧濑长归海,清风独满山”的桐君山,郁达夫笔下“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东梓关,隐藏在白云山水间的晚唐诗人方干故里芦茨村,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新沙岛……同行的作协老师还为我介绍了沿岸景点的风土人情,让我这个外乡人心驰神往。 滋润的江风肆意捋动我的长发,千万喧嚣抛于身后,我好想冲着江面大喊一声,又怕惊扰这份宁静。微风不燥,岁月静好,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慢生活吗?难怪湖南卫视选择在桐庐拍摄《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因为水碧山青,天人合一,才是生命的原色。 “各位贵宾,我们今天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四个小时的旅程在谈笑风生中很快度过了,临近结束时大家都还觉得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同游。下船时,我看到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由家人搀扶着走下甲板,顿时对她心生敬佩。据说这位老人已年过九十,一直盼望着重游富春江。就像婆婆所说,桐庐人都很念旧,越老越怀念以前的点点滴滴,想必这位老奶奶是想在有生之年再坐一次东门头的游船,再看一看沿途的风光。 站在岸边,眺望钱塘江边风光,回望来时的路,只觉得一路秋光无限,令人如痴如醉。虽然船速较慢,却慢得有滋有味,慢得惬意悠然。真想就这样慢慢看日光游走,慢慢看云卷云舒,慢慢享受人生芳华。 |
原标题: 富春江“慢”游记 |
作者: 网络编辑:吴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