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
http://www.tlnews.com.cn/2018年09月28日 08:46:54 |
书是心灵的影子。 在书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天、见地、见自己。 翻看着眼前的一篇篇温暖教师的教育随笔,一个个故事跃入眼前,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就像是翻开了记忆的闸门,那些在心底的教育往事,也会随着故事的节拍,在时光中飞舞。在这样的美好里,忽然想起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描绘的那一句熟悉而经典的话语: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画 看刘绍棠的《师恩难忘》。 六岁的他,听田老师讲解诗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首简单的诗歌,在田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解下,故事就变得娓娓动听了。那样的诗歌,那样的画面,就像是春雨般,点点滴滴将知识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心田。我想,这便是好老师的魅力所在,于无形之中,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把你引进了知识的殿堂。 看着这样的故事,我的记忆之闸瞬间被开启,它让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那是一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幅画。画上有一只鸟,栖息在密密的丛林里,背后是绵延的青山和白哗哗的流水。老师说: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走到讲台边来。”在瞬间的迟疑后,同学们纷纷走出位置,走向讲台。然后我们就听到老师继续说到: “大家使劲地赶,看鸟儿会不会飞走?”一听这话,大伙儿都乐了,于是张牙舞爪、张口大声地对着画儿吆喝驱赶。安静的教室瞬间沸腾了,同样沸腾的还有那欢呼雀跃的心儿。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老师讲解这首诗歌。老师温柔的话语,甜美的笑容,就像是一道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快乐。没错,那一堂课,我们笑得很开心;那一首诗,就这样长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从此,我爱上了语文课。一想到读书,内心充盈的是满满的欢喜。 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知识与爱心浇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浓浓的爱意,这样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二)读后感 三月的帷幕已揭开,春天的脚步正踏来。 我站在讲台边,目光平视着前方。教室里整齐的课桌边,安静地坐着一个个年轻的身影,青春的脸庞上写满了天真。此刻的他们,正用渴望的眼神、专注的表情,齐刷刷地把目光看向我。 晨曦透过树梢,把柔和的光芒洒向万物,也透过明亮的窗户,投射在学生们的脸上。此情此景,让我的内心充盈的是温暖与富足。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如何撰写读后感的话题。” 我的话音还未落,学生们的脸上便荡开了笑意,我知道,他们喜欢上我的作文课。于是我继续我的演说: “一片叶子,坠入平静的湖面,就会泛起无数的涟漪;一个故事出现在我们的世界里,自然也会在我们的心里产生印记。面对这些印记,我们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面对?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格局,就决定着我们会以不同的层次去谋篇。‘读’是支点,‘感’才是被撬起的地球,是你该好好发挥的重点。不过无论你的所思所感如何去丰富,但最终却又离不开所读的内容……把你们的想法告诉我,我需要听到最真的声音,不要去考虑怎么写作的事。” 然后我听见了他们叽里呱啦的声音:有说阿甘傻是傻了点,但真的很可爱,这样执着,这样坚持到底的品质,还是感动到了我……有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理想,并能付诸行动,那是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一个人的朝圣》让我感触很深…… 当他们吐露完自己的真实想法后,不用我多说,他们也会发现,真情实感对于一篇作文来说,有多么的重要!用满怀爱意的目光,像对待情人那样的对待写作,何愁作文写不好呢。 最后,我的课代表竟然站了起来,原本羞涩的脸上,写满了激动与兴奋。她跟同学们分享了她的写作经验,从字词的润饰,到句子的修改,紧紧扣住如何让自己的文字看起来很有“高级感”的样子,引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的叫好和掌声。就这样,一节课在既有“预设”的前提下,又有了许多的“生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走向讲台,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幸福所指。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着的故事里,坚守着每个人的使命,实现着生命的价值。 时隔多年,我总是会想起从前学习《画》那首诗的情景。我知道,那是我的老师,用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让我相信,教育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正是在她的感染下,我成了一棵“树”,在教书育人的丛林里,努力让自己每天生长一点点,然后,尽我所能,摇动另外的一棵树,两棵树,乃至…… (三)新教师 那一天,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我。 她带来了鲜艳艳的水果,有比水果更鲜艳的是她灿烂的表情。她激动地告诉我:她,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激动之余,也无限感慨。原来,她也成了一棵树,将要去摇动另外的一棵树。 无限欣慰。 叶梅在《槐山老师》中写到,自己非常喜爱田老师,而非常有幸的是,她的女儿也成了田老师的弟子。一家两代人,都蒙受恩师教诲,于是她无限感慨,“真正的老师,是渗透你的魂魄的。”没错,那些叫知识、善良、勤奋、坚毅的品质,恰如闪耀在人生路上的一盏盏小灯,一直陪伴着你不断前行。 寒假里,梁老师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那一首本不起眼的小诗,因了梁老师这样的教育情怀,也在时光中熠熠生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扎根泥土,不求回报,用自己的实行,去启发孩子们的智慧,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不妄自菲薄,不甘于人后。我想,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事业啊。试想,还有哪一种职业,能像教师般,用自己的灵魂去遇见另一个灵魂? 2017学年即将来临的那个暑假,桐庐教育局组织了全县教师一起参加了师德培训,我有幸听到了许多优秀教师分享的优秀经验。在这些教师身上,有一种美好与温暖在涌动,让人的心境也跟着留在那一抹感动的天地里。扎根教育事业,不计得失,日复一日的坚守,或许这便是称之为“教育情怀”的东西在涌动。它们仿佛就是天空中最美的云朵,不断去推动其它的云朵。 透过时间的年轮,我仿佛看见,无边的森林正在蓬勃,一棵树,一朵云,一个个灵魂,它们的身影,遍及各地,竟是如此美丽。 张丽均老师说,“哪怕是一寸的灵魂圣土,也要侍弄得美艳芳香。”于我心有戚戚焉。不管以后的路是否漫漫,我都会继续以一棵树的姿态,站立在三尺讲台。边读书,边教书,教学相长,读书益智。 然后,在这样的美妙中,用我最美好的情怀,去摇动另一棵的树,无声无息中,把这种美好不断传递下去…… |
原标题: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
作者:吴燕萍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