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二胡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9月01日 08:57:08 星期五 |
挂在墙壁上的紫檀木二胡,已经磨出了深褐色的油路。风飒飒地吹在琴弦上,发出瑟瑟的回音,很像是雨声。真的下雨了——雨丝白茫茫地扫过天际,在窗前织起一张薄薄的水网。 祖父取下墙壁上的二胡,端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一边细心地转动琴轴,一边用琴弓在弦上拉出几个短音,美妙的音乐便在他的手中悠悠响起。那张原本麻木的脸,渐渐变得生动起来,忧郁的目光,也在明快的旋律中,隐隐放射光芒。 我记事起,那把紫檀木二胡便一直挂在祖父卧室的墙壁上。琴筒是蟒蛇皮包制的,琴轴微微向上翘起,宛如水塘中结实的水牛角,琴弓上的马尾,光滑透明,与纤细的琴弦碰在一起,瞬间发出悦耳的声音。 我不知道祖父为什么对二胡那么情有独钟,特别是在雨天,他总喜欢一个人静坐窗前,面对窗外一帘细细的雨幕,拉起声音悠长的二胡。美妙的琴声从蛇皮筒里涌出,越过他的头顶,飘出幽暗的窗棂,向着遥远的雨雾飞去……哦,多么美妙,多么动人,似春风送来的一缕馨香,似夏溪流出的一泓清泉,浸润我的心灵。 “兰芝在的时候,就喜欢听你拉二胡!”有一回,邻居阿顺老爹来我家时,这样说。“兰芝”是我祖母的名字,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它永远是温柔贤慧的代名词。 阿顺老爹的话,触动了祖父的心弦——他放下手中的二胡,默默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思绪像是飞去了另一个世界…… “怎么不拉了?”看着他呆呆的样子,我有点不解地问道。 “大概又在想你奶奶了!”阿顺老爹道。 听到我们的对话,祖父很快回过神来,用一种掩饰的口吻,笑着问我:“在我的二胡声里,你看到你奶奶的身影了吗?” “琴声是用来听的,怎么能看到呢?” 那时还年幼的我,摇摇头,天真地答道。 祖父很快收住了笑容,神情显得有几分凝重,过了好久,他才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呀!在这个世上,除了我,还有谁再能看到你呢!”我木然地望着他,不懂他说的意思。 就在那个雨天的傍晚,祖父第一次问我想不想学习拉二胡。看着他一脸真情的样子,我一本正经地问道:“学会二胡,真的能看到奶奶吗?”祖父无奈地摇摇头,之后又点点头。 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二胡。虽说学什么都需要天赋,可在没有触碰它之前,好奇心总在驱使我靠近它。 我提起马尾琴弓,觉得琴弓很轻,转动琴轴,琴弦便在我的手中绷紧。然而,就在琴弓触碰琴弦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有一股慵懒的魔力在拉我的手。随着魔力的不断增强,那些原本优美的音节,渐渐化成了一地瓦砾,让我无法再将它们连缀。试了几次,都是这种感觉,一阵从未有过的慌乱顿时袭上我的心头,我便不耐烦地停下手来。 “傻孩子,怎么不练了?”祖父焦虑起来。 为了不使祖父失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断断续续又练过几回,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那段学二胡的启蒙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心头总会隐隐作痛。是呀!一门如此精妙的民间艺术,却因为当时的懵懂无知,竟成为我终身的憾事。 有一年的清明,天气分外寒冷,放学铃声刚刚响过,窗外便飘起了蒙蒙细雨。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今天回家,准能又听到祖父那优美的二胡声。虽说在他的琴声里,我从未看见过奶奶的身影,但诸如蓝天、鲜花、柔情、忧伤等,还是经常能听出来的。 然而,我走进家门时,美妙的二胡声并没有如愿响起,卧室内一片空寂。不但看不到祖父的身影,就连墙壁上挂着的二胡,也不知去了哪里。一篇未完稿的诗集,随意地摊在桌子上,纸张在疾风中一页一页地翻动。我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诗稿,当目光落在“兰芝”两字上时,立马想到了祖母…… 在离家不远的一片小山丘上,一条歪歪斜斜的羊肠小径,一直延伸到山的尽头,幽深、茂密的灌木丛中,几座高低不平的坟墓,挤挤挨挨地簇拥在一起,祖母的坟墓就在那里。心想,祖父可能在那里扫墓,我便向那里走去。 这时,雨越下越大,雾霭迷蒙的山野早已不见了人影,我开始有些心慌,生怕祖父没来扫墓。就在我犹豫间,忽然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我快步走去,眼前的一幕把我给怔住了:荆棘丛生的草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一座刚被打扫过的坟墓前。他手里拉着二胡,口里唱着哀曲,冷冷的雨点打在他的身上,淋湿了他的衣服,打乱了他的头发,可他却浑然不觉。 刹那间,我看到了,看到奶奶了!一缕青烟从缠绵的二胡声中悠悠飘出,那青烟渐渐化成一位纤腰楚楚、步履轻盈的缠足女子。她手持寒衣,低眉浅笑地向着眼前的祖父走去……哦,我终于明白了祖父的话,原来,他的二胡声里真的能看到奶奶的身影。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过这样的句子:音乐是上帝唯一能听懂的语言。奶奶去了天国,祖父为了能与天国中的奶奶相会,诉说别离后的哀思,二胡便成了他们交流的语言。 后来祖父也走了,他去天国与祖母相会了。一生清贫的他,走时只带着他一生钟爱的那把紫檀木二胡。 |
原标题: 祖父的二胡 |
作者:■ 范 敏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