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5月26日 09:06:36 星期五 |
■ 黄平 三月的空气中多了一些清新的味道,白天是明媚的阳光,夜晚也时时见到浩瀚的星辰,这在烟雨的江南,实在是让人有些惊喜,甚至是惊讶。 晃眼来到独山脚畔已经三个年头了,头脑中已经深深烙进了一些印记。老人们常说,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好的事物,都是你的福报。 独山脚下有一处像门店一样的砖混平房,如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消失了的拆迁房一样,它似乎也可以画上一个鲜红的“拆”字了,但是又如同时间静止了一般,这处平房静默在独山脚下,仿佛一位看淡了名利的老者,静静地想要与岁月一道天荒地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弯曲的水泥路,路面也已经好些斑驳了,如果你愿意俯下身子去倾听,真的,这里曾经的忙碌,这里曾经的机杼声,这里曾经的年轻人……好些,好些故事,仿佛都揉进了这三月的春风里。 如果说,用一种颜色来形容,那么春天的独山,是一抹素雅的绿;夏天的独山,是一抹敞开的蓝;秋天的独山,是一抹绽放的红;冬天的独山,是一抹文静的白。这个小镇有沿街叫卖的小贩,那些个农家地里刚刚挖出来的红薯,特别的饱满,还有奶香味儿;有风情万种的理发店,有些大肚腩的理发师已经不再有朋克的味道,尽管他的头发还是修长;有开四个轮子跑运输的,有开二十个轮子跑运输的,因为很可能他们是一家子;当然,这里还有红遍大半个中国的“四通一达”……他们,还有她们,是的,这些可爱的人从农耕文明,甚至从还要遥远的农牧文明走来,但他们并不矛盾,尽管有着竞争,但是因为他们依然在创造着,在生产着,在发展着。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教会我们去认识这个社会;历史也不是一本教科书,因为它并不会预见这个社会的未来。我曾经想过用“蝶变”这个词,去描述这个小镇的变化。也许,那也只是一种形式的改变而已,并不能完全包容这一方水土的真实气息。都说,人讲的是内涵,一个镇子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气息。它给你的最真实的感触,好像皮肤这种器官对冷暖的感知,好像嗅觉之于气味的敏锐,好像人的情感之于一个地方的眷恋。不管是哪一种文明,哪一个社会,哪一种秩序,它架构的基础是经济,它存在的意义是生命。所以当我行走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时候,我会去关注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人情风物。独山,也仅仅是我所在的这个镇子的一处高地,它不说话,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而我,刚好成为了它的读者。 |
原标题: 独山 |
作者: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