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种菜经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7月15日 08:56:27 星期五 |
那日,在洋塘的天目溪公园,遇见了陈锡荣老师。陈老师兴致很高,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有模有样地拍打腿脚。他退休后在城关中学买了一套二手房养老,闲暇到江边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老友相见分外亲热,他驻足和我聊天,回忆在保安教书的岁月,倍感温馨和怀念。 保安中学背依着一座不高的山,面朝广阔的田野。操场边,教室和宿舍的后面都有很多荒地。一些老师觉得让它荒着怪可惜的,都把它平整用作菜地。 陈老师的菜地地处偏僻。他利用周日休息天,先放火烧掉荒草,捡尽砖块瓦片。经过一番平整之后,那高低不平,荒草丛生的地竟变得坡平畦整。估算一下,竟有一分多地呢!做完这一切,他才直起腰,擦擦额头上的汗,舒心地笑了。 清明前后,刮过几场春风,洒下几阵春雨,就可以下种了。周日的早上,陈老师买来菜籽,我帮着拿农具,在房后的缓坡上开始播种。说来惭愧,虽然我是农家子弟,可我连菜籽的名称都叫不出,更不懂得它的习性,也不知道如何栽种。陈老师俨然一个老菜农,侃侃而谈,从蔬菜的品种、习性到播种、管理,详详细细地指点了一番。末了,我似有所悟地说:“看来,不同的蔬菜品种,习性不同,栽种的季节和管理的方法也应该有不同啊!”陈老师含笑点头:“是这个理,你的悟性不错!由物及人,你不觉得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吗?”我愣了一下,顿时茅塞顿开,是啊,学生的性格、心理、经历千差万别,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势利导,以相应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果单凭自己的意志和想法管理,纵有一腔热血,也会事与愿违。 那天,我们直做到晌午,种了玉米、豇豆、丝瓜、茄子和辣椒,还给豇豆和丝瓜搭了棚架。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我们看到了希望,疲劳也就不知不觉消失了。 此后,我一有空闲便转到菜地,蹲在地里细细寻觅,盼着寻到那希望的绿。但那种籽好像和我比耐心,在泥土下没有一丝动静。 三五天后的一个清晨,洗漱后,薄雾还未散去,我就习惯性地向后山菜地走去,口中还吟着“春眠不觉晓”的诗句。还未走到地头,就感觉有些异样。睁大眼,细细地寻觅,有些嫩芽竟悄悄地钻出了地面,有些芽儿正弯着腰,把头顶的“盖儿”顶起。看着这些小生命,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心里很激动,禁不住想伸手抚摸一番,但还是克制了这种冲动。 一天晚饭后,我正想出门,陈老师叫住了我,和我一起带上药水喷筒和复合肥料,往菜地而去。路上,我不解地问:“陈老师,我刚看过这些菜,都好好的,为何要治虫施肥?”陈老师没有吭声,到了菜地,才指着有点微黄的叶子说:“这菜要施肥了。”又走到一边,指着一个针眼大的叶洞说:“这是被虫啃过的。”我仔细一瞧,不禁佩服陈老师的细心如发。陈老师将调配过的药水让我喷洒,又要我把倒入水中的复合肥料搅拌均匀,施在根部旁。做完这些,陈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小丁啊,其实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在你认为班里太平无事的时候,学生其实也是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往坏的方向发展。这时,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及时加以补救,等到‘小洞’成‘大洞’,再来挽救,已为时晚矣。蔬菜的话,也只有拔掉丢弃了;人的话,也无力回天了。”仔细咀嚼陈老师的一番话,感觉分量沉甸甸地。扪心自问,这方面我做得并不好。 经过我们的几次治虫施肥,蔬菜长势一直良好。由于前期勤于管理,后期我们就很轻松了。不久,很多蔬菜迎来了收获期,红的辣椒,紫的茄子,黄的玉米,绿的丝瓜。看着这些果实,我们都眉开眼笑。陈老师让我挑个大鲜嫩的采摘。不过,他说不上三句,又扯到了教育学生上面,他说:“只要用心耕耘,就能有收获。种菜如此,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虽说教育是个苦差事,但看到自己的学生经商的做出了业绩,从政的造福一方,我们做教师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微风拂面的黄昏,看着满园碧绿的蔬菜,感觉内心充实。种菜,使我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也由此及彼,领悟不少为人处世之道,就像陈老师所说的“育人也如种菜”。 |
原标题: 陈老师的种菜经 |
作者:丁志峰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