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馆长,你在哪里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4月01日 09:05:31 星期五 |
——追思鲍骥同志 日前,局人事科交给我们文化馆退休支部五张党员登记表,我心中不禁一阵沉痛,鲍骥老馆长,你在哪里?还能再填写这份共产党员登记表吗? 春节前夕,叶正芳老师来电告诉我,老馆长鲍骥“走”了。前几天听说他身体还好,能在江滨公园走走,怎么就走了呢?我感到很是突然。九十多岁又多病的他,难免在这场特强寒潮的袭击下发生不测。虽说人总是要走的,但一听说还是感到十分难过。鲍骥一生平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只是一位文化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可他实实在在、默默无闻地在文化馆工作了数十年,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难忘老鲍,他是桐庐县文化馆的开馆元老。1950年,县文化馆开馆他就进馆工作,一直干至退休,他先后担任正、副馆长达29年之久。一个人终身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在我县是屈指可数的,实为罕见。在那复杂多变的年代里,他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努力使文化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年代,可他又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从不见异思迁,文化事业在他心中有泰山那么重。近40年坚守在群众文化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真是难能可贵啊! 笔者于1984年调任县文化馆,这时鲍骥已借用到“县志办”工作。有一天,我在文件柜里无意翻到一份他十多年前写的入党申请书,那时他还不是党员。我们虽然没有共事,但从文化馆同事的言语中可见他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好馆长。我与他的谈话中得知,他当年的信念至今未变,于是党支部根据他的要求,经过讨论按党章规定实现了这位老同志的夙愿。 最使我难忘的是1986年春,县文化馆想建一个记录桐庐群众文化发展历程的档案室。于是我与单位会计将库房里一大堆资料翻出来,发动大家参与整理。经初步整理,发现资料残缺不全,怎么办?想来想去,还是找老馆长鲍骥商量,他很快乐地答应并协助我们整理。在近三个月中,他利用业余时间,将30余年的工作日记翻出来,逐年逐月整理,编写成自1950年至1985年的县文化馆大事记,内容分为:政府发文、重要会议、重大政治宣传活动、文艺调演和比赛活动、各类文化艺术培训讲座、书画赛展、乡镇文化站建设、馆站人编制及调动,还有四县并析,电影、广播、体育、图书从县文化馆先后析离的时间等等,令人欣喜的是,除十年动乱档案不完整外,其余一应齐全。大事记涵盖全县城乡,时跨40余年,共200余页,5万余字。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文化工程。很少有人能30年坚持写工作日记,并且做到完整无缺。也很少有人能保存如此之久,这就是鲍骥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事业心特强的见证。他虽很少有什么奖证、奖杯,但这比奖证、奖杯还要强得多。我们接过老鲍的一本本文化馆大事记,觉得弥足珍贵,这不是文化馆档案室的主体框架吗?也是如今编写县文化志的奠基石。他的工作精神增强了全馆人员建好档案室的信心。后来在大家齐心合力努力下,桐庐县文化馆档案室被评为省、市、县三级先进单位,档案员金玉花被评为先进个人。这些荣誉都离不开老鲍的无私奉献。 难忘老鲍,他为桐庐群众文化做了不少踏踏实实的工程。县文化馆是政府较早设立的地方综合性的文化事业机构,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龙头,要充分发挥好龙头作用,关键是领导的重视,其根本还是要有人才。一位分管文教卫的副县长曾对我说,县文化馆业务干部的水平应是地方文化水平的标杆。由于老鲍十分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因此各个部室的业务干部,基本上是全县该专业的佼佼者,那时进馆的门槛很高。在鲍骥任职期间,先后调入包朝赞、陈敏珠、施莉萌、吴文昶等多位优秀人才。先说包朝赞,经过他多年的努力,桐庐的方言戏剧、越剧小戏在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后又有桐庐越剧团三上银幕,梅花奖脱颖而出等奇迹发生。再说施莉萌创作、陈敏珠等演出的的戏剧小品,在省戏剧节荣获“三连冠”的空前佳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大王吴文昶,他进馆真是困难重重,因他年龄偏大了。但为了招才纳贤,馆、局领导几经努力,在争取得到时任县委副书记王印轩的关注和支持后,终于破例招工入馆。吴文昶进馆后加倍努力,桐庐故事创作和表演硕果累累,他还培养了一批故事人才,后来在全国各级参赛中屡屡获得大奖。薪火传人,如今桐庐成为中国民间故事之乡。在用人问题上鲍馆长总是以事业为重,坚持举贤,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严格把好关,这才能使事业兴旺。我深感如今桐庐群文事业的山花烂漫,与老鲍当年的招才纳贤息息相关,所以说老鲍是桐庐文化的拓荒者,铺路工。 难忘老鲍,他是一位地方志专家,退休前后他曾参与《桐庐县志》、《桐庐镇志》以及土管局等多个单位“志”书的编撰工作,一干又是近二十年。他甘于寂寞,默默无闻,为地方文化志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卅春文化馆长罕人,廿秋志书编撰功臣。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甘当长征路上的铺路石,甘当国家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敬业爱岗,恪尽职守,老鲍不愧为一位好馆长,好文人,好党员。 在清明节的前夕,我又想起了鲍骥同志,在这桃红柳绿的春天,在这山花烂漫的季节,老馆长,你在哪里?
|
原标题: 老馆长,你在哪里 |
作者:楼一层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