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东门头 |
http://www.tlnews.com.cn/ 2014年05月23日 08:56:12 星期五 |
县城的一些老居民,每当提起“早先的东门头”这个话头时,便会充满浓浓的沧桑感。对于曾在东门头度过难忘童年的我来说,更有无限感慨在心头。 1947年初,日本佬刚投降,家父携妻带小,从横村埠坐船搬迁到桐庐东门头,租用了当时浪苑村名叫阿炳的一幢旧房,名为“房”,其实是被日本飞机炸毁的房屋废墟。家父在上面搭起了二间临街小木屋,做起了炒货生意。 当时的东门头,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满眼破败不堪。尽管如此,由于当时陆路交通不发达,东门头凭借优越的水路地理位置,这里便成为桐庐物资的集散中心。 当年的东门头,是浙西地区有名的“活水码头”。 富春江和天目溪在这里静静地交汇,为东门头带来无限生机。富春江上通兰溪、严州府,下连富阳、杭州。而天目溪上游印渚、於潜都有小蓬船通航。山里的山货、竹木柴碳,从上游源源不断地顺江而下,到桐庐后再运往萧山、杭州等地。江边小渔船一溜排着,渔民把刚打上来的新鲜鱼虾拿到街上去卖。 东门头渔民多,放排工更多,便自然成为人们的聚集之处。虽然这里居住的人大多从事苦力活,但性格都很开朗,闲下来男人们便会到东门头几家茶楼喝茶聊天,那时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不外乎蒋家王朝的败象,金萧支队的行踪,物价飞涨、金银券贬值等等。而离茶楼不远处,有耍猴卖药的,有说大书的,有卖梨膏糖的,以及卖唱卖笑的,比比皆是。 由于紧依“活水码头”,东门头街上也很快热闹起来。当时这一带颇有几家老字号店铺,如顺泰南货、福星壶酱油店、新大兴印花条头糕店等,这些店铺生意很是兴隆。除此之外,箍桶、剃头、磨豆腐等手工作坊也云集此处。每到过年过节或农闲时,全县各地的农民挑着自家的农土特产到这里叫卖,然后换回一些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回去。 轮船码头是当时东门头最热闹的地方。一天两班桐庐到杭州的小火轮是当时桐庐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每天天刚蒙蒙亮,这里便挤满了赶早班船的客人,还有起早卖菜、卖点心的小贩,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呜——呜呜!”小火轮离岸了,鸣笛声悠长而响亮,当时人们没有时钟,当地的老百姓就把开船时间当作一天劳作的开始。 解放后,东门头的发展不断加快。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天往返杭州的小火轮换成了双层的大客轮,还增开了上至河湾,下至东图的短线航班。 随着水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东门头进入了繁荣时期。当时的桐庐,商业是主导产业。全县商业系统八大公司都聚集在东门头繁华地段。东门头原来低矮的店铺改建成多层的大商场、饭店、旅馆……家住东门头的居民,感到很是自豪! 繁华过后是寂寞。九十年代初,桐庐县城跨江发展。富春江上架起了两座大桥,以320国道、杭千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陆路交通得以快速发展,水路客运悄然谢幕。此后几条水路客运相继停航,东门头日渐冷落,昔日的繁华和热闹,也只能留存在老居民的一声声长叹声中了。 几番花开花落,东门头又迎来了它的“第二春”。 2000年后,县里对东门头进行改造。随着老城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东门头又复兴了。临山依水的黄金宝地,再次彰显出它的天生丽质。 凤凰山麓、天目溪旁、桐君广场焕然一新,布局新颖、环境优美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爿爿店铺应运而生,错落有致,东门头迎来了现代繁华!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东门头又成了“坐拥天目溪畔,静享桐君美景”的好地方。 |
原标题: 悠悠东门头 |
作者:■ 方文虎 网络编辑:卢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