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谢玉霞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3月04日 08:20:35 星期五 |
2011年2月4日午时,一代剪纸大师谢玉霞走完了她70个春秋的人生历程。惊悉谢老师辞世的消息,我深感痛惜与怀念。 那日傍晚时分,县民协秘书长潘晓炜电告我,说谢玉霞老师走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会不会自己听错了。因为一个多月前谢老师还跟我通过电话,看过我的剪纸展览,我也去过她家,虽知她老人家近年身体一直不好,却也没觉察她身体的异样来。年前在县民协年会上晓炜跟我聊起谢老师身体不好时,心想得抽空去看看她,后因杂事缠身而耽搁了。现在她怎么说走就走了?直至第二天中午赶往新安江殡仪馆,伫立于谢老师遗体前时,才觉出空气的凝重来,我才不得不相信,谢老师已永远告别了她心爱的剪纸艺术了。 点燃三柱香,为谢老师默默地祈祷、扣拜,心里却像是堵着块石头,脑子里空空然,眼前不时闪现谢老师清瘦的身影:挽着髻的花白头发、蓝印花布衫、慈善微笑的脸,烛光中只见她正一边给游人作着耐心的讲解,一边用剪子飞速翻剪手中红纸,熟悉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听其女张文子说,谢老师在除夕前一个星期不顾家人反对,硬撑着虚弱的身子冒着雪坚持到杭州参加剪纸表演,后来住进医院以至大年三十还在医院为病人、护士剪生肖兔。去世那天早上她还跟我一起商量全年有关剪纸方面的计划,没想到中午就猝然离去。谁也不曾想到,她走得如此匆忙。也许她自己也不曾想到会这么快离去,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来得及做,还有很多关于剪纸方面的构思还没来得及剪成美丽的画卷…… 我跟谢老师的交往并不很多。最早听到她的名字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只知她名气挺大,后缘于对剪纸的爱好,尤其喜欢谢老师的剪纸,又在几次开会中谋过面,聊过话,便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从王德林那里借得一本《谢玉霞剪纸集》,翻看之后爱不释手,随后产生了研究谢老师剪纸艺术的浓厚兴趣,撰写了《民间剪纸的守望者》一文,论文获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优秀论文奖,对谢老师也渐生敬仰之心。记得在一次县文化馆剪纸精品展的开展仪式上,我的一幅作品有幸入展,当时正好谢老师也在,出于对她的仰慕,便想邀她合个影,没想谢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深感荣幸的是,我曾两次与谢老师同台参加了剪纸现场表演。一次是前年在县中心广场迎元宵剪纸表演,另一次是首届杭州市品质生活展剪纸表演,两次活动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谢老师立体剪纸的风采,还让谢老师给我剪了几个立体的生肖剪纸,至今一直珍藏着。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她自己身体欠安的情形下依然关心我的艺术成长,推荐我参加第三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在去年县首届工艺品大展中,她看了我的剪纸后打电话鼓励我,并一再嘱咐我要认真准备作品参加第四届“神州风韵”剪纸大赛。 谢老师是一个把剪纸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在她眼里剪纸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她出生于安徽阜阳的教师家庭,从小受从事美术教育的父亲熏陶,爱上了剪纸,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她巧妙汲取阜阳窗花剪纸粗细线组合、阴阳刻交替的手法,将南方纤巧秀丽的风格发扬光大,运用谐音取意、象征比喻等手法,形成含蓄秀美、玲珑细腻的风格,使传统剪纸更具江南风韵和时代精神。可以说剪纸伴随了谢老师的一生。身为医院护士,她用剪纸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展卫生保健宣传;逢年过节婚嫁迎娶,她为邻里乡亲剪喜庆窗花;退休以后,她仍然宝剪不辍,用一剪一纸忠实地记录着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憧憬;即使身患绝症,在生命的最后时日,她也没有离开过心爱的剪纸艺术。谢老师生前为首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 “十大神剪”之一、首批浙江省“非遗”传人、首批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首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市民族民间艺术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多次赴英国、西班牙等国参加艺术交流,个人传略编入《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民间名人录》、《六十年中国剪纸经典》中,她一生获得的荣誉无数,而她的追求却永无止境,总是把成绩当成新的起点,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勤勉不辍。作为桐庐剪纸的老前辈和领路人,她那份对民间艺术的坚定和执著,她与病魔作抗争的顽强毅力以及对生活的乐观豁达、为人的真诚将永远值得我学习,也必将激励我们这些年轻的剪纸后辈为传扬桐庐剪纸艺术作不懈的努力。 本打算春节后空点时去拜望谢老师,向她当面请教立体剪纸艺术,不料现在我的这一愿望成了永远的遗憾。谢老师,您就放心地走吧,您未竟的事业自会有您培养出来的年青的一代来继承,“桐庐剪纸”现已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朵开在富春江畔的绮丽山花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芬芳四溢,香飘万里,届时我定会将这好消息告慰于您的灵前。 |
原标题: 追念谢玉霞 |
作者:章维勇 网络编辑:实习生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