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是改出来的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1月08日 07:50:42 星期六 |
我和吴文昶先生是老朋友了,在做人和故事创作上,他对我影响巨大。 记得1987年的1月中旬,当时我已是《故事会》的特约编辑,并且每年都有发稿任务。临近发稿的过程中,编辑部交给我一篇作品,我接过来一看,是吴文昶的《李三苟做官》。这篇作品主要讲有个叫李三苟的农民,因他的妻子被提拔为副县长,他一时间在乡里成为红人,乡政府任命他为“对外联络部”主任,利用他与县里公关。李三苟由于自身的局限,一次次被人当猴耍,结果到最后家也没了。 这篇作品贴近生活,较早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而且故事有趣,人物形象也有特点,已通过终审,但编辑部觉得作品还有几个问题:一、人物基调,李三苟不是个小混混,也不是坏人,他是被人利用的;二、作品有些地方较拖沓,一些事例较多见;三、如果李三苟不是坏人,那么就凭几次吵架,他老婆王丽英刚当上副县长就和他离婚,显得不合情理。领导的意见,这几条必须改。 当时我们排字还在用锌版,发稿周期较长,我接到任务时离发稿日子已经很近了,经请示领导,决定请吴文昶来上海改稿,并让我全程陪同,“改完放人”。 吴文昶,当时在故事界已经很有名气,也是我的创作前辈了。因为都是作者的缘故,所以我们相互之间作品读得多但无深交,从我读作品的第一印象看,这次改稿任务还是很重的,吴文昶愿意改吗? 我们终于见面了,我们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近距离的接触。改稿的地方条件很差,是在沪东文化宫旁一所简陋的招待所里。一见面,我刚叫声“吴老师”,他就连连摇头:“叫老吴,叫老吴,我读过你很多作品的,你比我厉害,我要叫你老师。”这让我受宠若惊,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吴文昶很认真地听我传达了编辑部的意见,和我一起讨论修改方案,接下来就在简陋的招待所动笔改稿,我们边讨论边改稿,这一改就是三天两夜。 当时条件确实艰苦,吃饭,没有食堂,就在外面买碗面条,买点饼干。睡觉,招待所人声嘈杂,加上改稿的压力,他一直跟我说,晚上睡不着。而改稿进展也不顺利。前两条意见,即人物形象和拖沓,还较好改,我们边讨论边落实,用了一天时间,基本上解决了。难点就出在第三条意见上,王丽英为何同意离婚?为了找个理由,我们曾想过让李三苟气愤之下打了她。吴文昶改出来后,觉得与人物性格不符,再说十多年的夫妻,即使吵嘴动手,也不会说离就离。后来我们又设计李三苟有个母亲,作为孝子的李三苟听了母亲的话,与王丽英离婚,但这样一来又多出一个人来,又要让母亲有戏,故事越写越长。那段时间,我看得出吴文昶心里很痛苦,他烟抽得很多,小小的房间里经常是烟雾环绕,弄得招待所的服务员都过来提抗议。 这改稿的过程既漫长又折磨人,也真是把吴文昶弄得“死去活来”(事后他多次和我说,当时有阳台的话,他就会跳下去)。当我带去的一本稿纸用完后,我也失去了信心,准备就这样算了。但吴文昶硬是坚持下来了,他说得最多的是“再想想,再想想”。 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的晚上,我们读到一篇报道:说某派出所捣毁一流氓团伙。这则报道真是让我们眼睛一亮,王丽英离婚的理由找到了。当晚,我们讨论的结局是,王丽英早年被流氓强奸,是李三苟收留了她,并且作为一个秘密从未对外人说起过。后来王丽英当了副县长,乡政府利用李三苟与她公关,在屡遭挫折后,李三苟一怒之下,当众说出这个秘密。这事对王丽英打击之大,离婚也就合理了。 第三天上午,《李三苟做官》完成,走出招待所,我们大有出了牢门之感。 《李三苟做官》后来发表在《故事会》1987年第六期上,第二年,在第二届《故事会》优秀作品大奖赛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名列第一位)。 这篇故事,奠定了我和吴文昶的友谊。也正是通过这次改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老作者的认真和严谨。从此,我不管是当作者,还是当编辑,都坚持把改作品当作提高质量的的一道非常关键的程序。从新故事的特点看好作品(故事)是改出来的,吴文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作者系《故事会》常务副主编) |
原标题: 好作品是改出来的 |
作者:吴 伦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