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桐君山”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1月08日 07:50:11 星期六 |
岁月如流水,几年的光阴在指缝间悄悄流失了。人世间许多事都渐渐地淡出了我的视线。可有一件事,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她就是原《桐庐报》的副刊“桐君山”。 记得有一年,我出差去淳安,走进一家大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老总正在看一张报纸,他很专注,连我走到他的背后也没有发觉。是一张什么报纸令他如此着迷?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想笑!原来他在看《桐庐报》副刊“桐君山”。我问他:“你怎么有这张报纸的?”他说:“前几天我到桐庐出差,偶尔发现了这张报纸,翻了一下副刊“桐君山”,觉得上面的文章不错,便要了回来,今天我是第二次在看了。”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出差去建德梅城,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也在看“桐君山”。我问他:“这张报纸你怎么弄来的?”他说:“我爱看文艺副刊,专门搜集杭州七县市报纸的副刊。我对《桐庐报》的副刊‘桐君山’情有独钟。”作为一个桐庐人,在外地听了此言,我心里感到分外甜滋滋的。 那时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任工会主席,我的办公室有一份《桐庐报》,但报架上的《桐庐报》只有周一、周三的,没有周五的。有一位外地客人问我:“贵县报纸是周二报?”我说:“不是的,每周三期,逢一、三、五出报。”对方又问:“怎么不见周五的报纸?”我开玩笑地说:“周五的报纸是西施,都被‘小伙子’强拉去相亲了。”接着我如此这般作了一番解释,对方一听,畅怀大笑:“好事好事,千金难买读者爱。” 一张好报纸理应有一个好副刊,好副刊必然有个好编辑,好编辑的身边必然有一批好作者,好作者周围必然有一批热心读者。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桐君山”副刊的第一任编辑吴文昶老师以及后来几位编辑,是他们为我们培育了一块姹紫嫣红、芬香扑鼻的文艺园地。当今社会上,原先一些喜欢看书读报的人把爱好转移了。电视夺去了许多读者,网吧、棋牌室俘虏了许多青年读者的心。我想,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变化,社会总少不了文学这块阵地,总有一批人毕生坚守在这块阵地上。 一个好副刊可以影响一批文学爱好者。我们家既是《桐庐报》 副刊的忠实读者,又是积极投稿者,更是受益者。女儿童志萍是吴文昶老师的弟子,在他的指点下,爱上了爬格子。后来几年她大有长进,在县市各项征文比赛中,屡次获奖。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看到别人的好文章在报上发表,读着是一种享受。自己也常常练着爬格子,也在“桐君山”副刊和《富春文苑》中留下了我的一些文字的痕迹,我们一家人对“桐君山”和《富春文苑》都有很深的感情,一报一刊是我们家的两位好朋友。遗憾的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桐君山”突然不见了,好文章也不太能在报上看到了,我们家也从此失去了一位老朋友,还有什么比老朋友的失去更令人伤心呢? 新年来临之际,欣闻已改名为《今日桐庐》的副刊“桐君山”又回来了,我们一家人真的很高兴,但我们更想看到的是这位老朋友的新风采。桐君山是桐庐的象征,副刊“桐君山”理应成为全县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园地,理应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我们期待着。 |
原标题: 难忘“桐君山” |
作者:童水奎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