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启示 |
http://www.tlnews.com.cn/ 2010年12月22日 14:23:39 星期三 |
县教育局 李龙 秋渐凉,凉成了满山红叶;心却静了,静如一潭秋水。缺月挂疏桐,正是捧卷夜读时。与经典对话,跟古人交谈,心境便如秋月般澄静而空明。 目光所及,竟是群经之首的《周易》。 自燧人氏钻木取火,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当同伴们在打磨石器的时候,伏羲氏又“一画开天”,以一个古奥神秘的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发源,给后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启迪。其间对自然界的叩问,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使天地人融为一体,并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表达。后经文王和周公的演绎,使各卦图形兼具,象意互生。再经过孔子对卦辞和爻辞作了进一步解释和发挥,终于构筑起庞大的无所不包的哲学框架,完成了古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今天,我们通过“十翼”可略解《周易》的奥妙。 自盘古开天,浑沌的宇宙太极便分成天地阴阳两仪;天地的不同关系又生出四种现象,生命开始萌芽;人作为最灵动的元素融入后,天地人的不同组合又演化出最基本的八种关系,是为八卦。 于是,八卦便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人;人的一生,也可从八卦中寻得因果,并受到诸多启示。如巧为应用,则可不虚此行,笑对人生。 乾者,健也,万物资始,乃统于天,为创造万物之本源。犹初生赤子,人性即天性,无惧无畏,天人一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故尔为人当胸怀大志,奋发图强,又顺应自然,掌握进退之要则,便可通达顺利。至阳的“乾”以天的类象,昭示了“宇宙是大人体,人体是小宇宙”的思维方式,生命便在这里萌发、循环,生生不息。 兑者,悦也,与无忧无虑之童心相对应。观其卦象,一阴居上,二阳处下,卦形上缺,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象征对完美的追求。阳刚居中,中心诚实;阴柔在外,刚柔相济;故尔劝人向善,和谐融洽,得结果为“亨,利贞。”看着兑卦,司马光砸缸救学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便萦绕于脑海,耳畔似乎仍回响着高山流水之音,时而激越,时而空灵。 离者,丽也,附着也。外实而中虚,属火,重明以丽乎正,柔丽乎中正。似在告知我们需心怀谦恭,虚心向学,方能学有所成,传承文明薪火。这与少年成长又是何其相似,人必须有所依附,方有成就。而少年求学终成大事的故事,也一一重现: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陆游书巢勤学、司马光警枕励志……凭借谦虚之心,刻苦勤奋,终成大业。无不让勤者获励,惰者警醒。 震者,振也,雷鸣也,因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君子以恐惧修省。而人生中的青年创业阶段可与之吻合。既要脚踏实地,又需巧造声势,对自己的过失应客观分析,以防微杜渐;无论受到何种挫折,都应遇险而不惊,需以坚韧的意志坚持到底,戒慎恐惧,事业必将成功。历史上有太多的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力挽狂澜的故事,足以让今人学习借鉴。 巽者,顺也,随风,君子以申命行事。一阴下于二阳,表谦逊退让,以风之柔顺,避万物之险。人言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之精髓,不就是仁而让人吗?自然,柔者非弱,柔可克刚,因为柔有刚所不及者。面对强大的真人君子,自需柔顺;而言及人之培养,亦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顺应自然,从长计议,放眼未来,方能大功告成。 坎者,重险也,一阳陷于二阴,颇多险阻。然唯有在险中方显人性之光辉。坎又为水,川流不息,因心中刚正,行为高尚,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故可突破重围。从卦象看,处事当应外柔而内刚,明察外界,谨言慎行;应以诚实之心,立坚定信念,并以水滴石穿之执着,达成人生之目标。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的故事便可让人明了一切。此可比为不惑之壮年。发展事业,难免有阻,当依此而行,则才能得显,事业可成。 艮者,山也,止也。安重坚实,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君子以思不出其位。需谨守本份,冷静思考,适时而止,见好即收,面对外利诱惑泰然如山。范蠡功成身退,便是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之结果。而伍子胥与文种则弗如也。此也如人至老年,是为知天命,就应该当止则止,于当行时方行,如孔子五十而演周易,一般人适合为后人留下点精神财富。犹不可利前伸手,否则会陷身其中。 坤者,伸也,元亨利贞,德合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之表征,诚宽二字。为人处事,当如大地,宽厚德行,中庸处事,谦逊待人;一如大地之广纳博大,唯以德厚,方能物附。此卦可喻人之归宿,无论善恶,终有一死,然有人惧之,有人恶之,而有德者则顺之。人之终点,即为起点,坦然面对,死生何异。生命源于大地,又复归泥土。唯其周而复始,方得生生不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此得认识、得升华。 …… 有人说,从《易经》中,哲学家能悟出思辨,史学家能悟出历史,政治家能悟出治世,军事家能悟得兵法,企业家能悟得管理与经营的真义。也有人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我以为,我们无需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中不也能悟得教育的真谛吗? 所谓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因此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皆为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教人求得真善美。所以,《周易》之中,教育无所不在。 往日说《周易》,以为占卜之筮书;今人读《周易》,实为宏深之国粹。其阐明宇宙万物生存演化之原理,研究天、地、人三者之互动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理思想,为后人叹服。之于天文、历法、气象、中医、堪舆、管理、修身、治国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无不为全世界有识之士所景仰。 学《易》不易,需十二分的虔诚。学习、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如拥有了《易》的智慧,则凡事皆易矣。 掩卷而思,竟已晨曦微露。一夜的阅读,全然是与挚友的深谈,更是聆听仁者与智者的教诲。只觉春风拂面,神清气爽。生活中原不解之谜团,竟冰释瓦解。我也得以反观自我,顿觉豁达而宁静。一如窗外清秋,褪尽铅华,归于自然之本真。 |
原标题: 《周易》的启示 |
作者:县教育局 李龙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