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田园诗 |
http://www.tlnews.com.cn/ 2009年09月21日 08:00:58 星期一 |
钱家田园诗 ■ 朱占善 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人家都市里的白领,未尝不做田园梦——不过都是在网上弄块地,鼠标点点,就算开垦、播种、施肥,过两三天,又点点鼠标就可以收获,春种秋收,汗都没落一滴。 钱万强的衣服领子,是比白领还要白的,家里几辆出租车的营生足可以保证他跷着二郎腿悠哉悠哉过惬意日子了。然而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他也做起田园梦,向往起养猪、种菜、采菊东篱下的乡野生活,于是去了深山里劳作——你看看,钱万强十几年前一不小心就引领了今天都市小白领们的时尚生活,而且还不是网上虚拟的那种。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前两天,一大帮上海朋友,呼朋引伴地聚到钱万强的乡野来了。大车小车,足有一二十人。钱万强老婆杀鸡宰鸭,采撷蔬果,鱼跃人欢的场景足把人家羡慕得要死。 你们哪里晓得,以前刚过来时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山?盖房子盖猪圈,种果树挖鱼塘,钱万强成了一个十足的农民,白天晒得黑皮冒油,晚上野兽就在门外徘徊,那过的是什么日子哟。没有一点浪漫可以言说的。 他每次回杭州的家,都不敢对老婆讲实话。老婆起初也是想不通的,你说要去当农民,那不是瞎折腾吗?农民一滴汗珠摔八瓣,一天流汗一脸盆,有几个发得了大财的! 钱万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认准了的事就去做了。他不是图享受,图发财,要是图这个,也不会神经搭牢去乡下的。好在老婆还是通情达理,去就去吧,投了许多钱下去,她也睁一眼闭一眼。所以一直到现在,钱万强处处要向外人显摆老婆的“好”来——是真好。 做了十来年,万强农庄搞大了,他钱万强也把自己晒得墨墨黑,忙也忙得脚打屁股。好了,又把大学毕业的儿子拖来做帮手。那些年来,他在山里单打独斗,回杭州老家一个月不到一趟,老婆本来也已经习惯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儿子也被拖来以后,她就放心不下了,只好时不时地来农庄住段时间做“钟点工”。 住着住着,她也发现这乡下其实还蛮好的。清早六点多,她起来给一家人煮饭洗衣服,这时候白色的云岚还缭绕在山腰上呢。鸟在枝头上叫,空气真当是跟洗过一样新鲜,那是大自然的氧吧啊。晚上呢,到了后半夜空调吃不消再开,还要盖上被子,不然是要着凉的——这是七月天啊,天气预报说杭州城里气温超过39摄氏度——这不是神仙日子是什么? 这下,钱万强老婆也在杭州呆不牢,渐渐地重心转移,常住乡下了。倒是他们家儿子,生活方式更现代——每到周末,就开着车子回杭州去休息,跟朋友聚会吃饭,到了周一,又开着车子回桐庐乡下来上班。 现在万强农庄每天有二三十个工人在帮忙,规模是越来越大了,总面积1000多亩,这里有500亩果园、200亩茶园、140亩绿化苗木、100亩青饲料基地,一年就要出栏生猪5000多头。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园,不但被选为省里的现代生态畜牧示范基地,全省各地的农业干部来参观学习,省政协来考察,就连中央六部委的检查小组也来造访过。现在农家乐也要对外开放了,花果园的风光,当然也是越来越好了。 上海客人们看见青山下的一片草地,肯定是要“哇”一声的;看到满地跑的鸡鸭和鱼塘里的鱼,肯定是要去抓的;看到一片一片熟透的翠冠梨肯定是流着口水边摘边吃的——住上几天,客人们都不想走了。钱万强老婆笑哈哈地说,不想走就别走,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钱万强今年五十三,你说他像是新款田园诗人呢,还是更像新款的农民? |
原标题: 钱家田园诗 |
作者:朱占善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