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菲父母 期待杭州亚运会后的全家福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9月14日 08:09:39 |
步伐稳健、技术全面、打法细腻……赛场上的陈雨菲一次次战胜对手。但在父母眼里,她依旧是记忆里的小女孩。即将在家门口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羽毛球项目比赛,家人对她又有怎样的期待?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到了陈雨菲的父母陈哲、赵根凤。 热爱! 从小就认定这条路 赛场上的陈雨菲一头短发,给人一种“假小子”的印象。 在父母的记忆里,陈雨菲从小精力旺盛:“一天到晚不会累,安安静静坐着的时候很少,总是在沙发上上蹿下跳,我们曾经一度认为她有多动症。”父亲陈哲是个体育爱好者,看到女儿好动,协调性也不错,想把她送去看看是不是练习体育的苗子,就这样机缘巧合,陈雨菲到了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练羽毛球。 相较于父亲的果断,陈雨菲的妈妈赵根凤表示当时很犹豫,她说:“舍不得女儿这么小就送去杭州,那时候在家里吃饭还要喂,奶奶更是坚决不同意。”后来,教练反复做思想工作,赵根凤最终把决定权交给女儿自己。“我去!”6周岁的陈雨菲直接而坚定。 一直到省队,赵根凤还因为心疼女儿训练辛苦,试图说动女儿回家来。但女儿很干脆:喜欢打球,不回来。 “既然自己认定这条路了,你就要一直坚持走下去。”“好的,我会好好打的。”这是母女俩的对话。 就这样,陈雨菲的羽毛球之路一直走到了现在。 坚持! 每块奖牌都是拼搏的成果 在陈雨菲家里,有一面“荣誉墙”,放满了她参加各种比赛收获的奖牌和奖杯。“这一块是奥运会的金牌。”“这几块是世界羽联公开赛的金牌。”每一枚奖牌,陈哲、赵根凤夫妻俩都清楚地记得是哪一年哪一场比赛得来的。 陈雨菲小时候的照片,夫妻俩也时常翻阅,每一张都是满满的回忆。“她小时候也扎两个辫子,长度到肩膀。”赵根凤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告诉记者,“因为6岁就送去了体育学校,担心她自己扎不了辫子,就干脆剪成了短发,这个发型就一直留到了现在。” 练羽毛球很辛苦,出成绩也很难,“作为父母,虽然很心疼,但是一定要支持她,给她信念坚持下去。”陈哲表示。运动员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伤病,但陈雨菲向来“报喜不报忧”,在妈妈赵根凤的印象里,女儿从来没有因为训练苦或者伤病回来哭过,“她是非常坚强的一个女孩,对羽毛球的热爱从未改变,也一直在坚持。” 在客厅有一张全家福,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是今年5月苏迪曼杯夺冠后,一家三口的合影。陈雨菲一直忙于训练比赛,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一家人大多时候只能通过视频见面。“下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她比赛的时候,我们会到现场去观赛,给她加油。”陈雨菲的父母表示。 加油! 家门口的赛场见 今年8月15日,身穿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礼服的陈雨菲,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作为杭州人,今年的亚运会对陈雨菲而言意义非凡,她坦言既有压力,也很期待。“希望她能在这次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父亲陈哲说。 “在家门口参加比赛,希望她能够放下包袱,化压力为动力,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妈妈赵根凤为女儿加油。 同时,父母也更期待杭州亚运会后,女儿能有时间回家团聚,再拍一张全家福。 (记者 王珊婷) |
原标题: 陈雨菲父母 期待杭州亚运会后的全家福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