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奋力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经济生态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6月13日 08:59:21 |
坚持“做大做强” 破解“低小散”瓶颈 我县奋力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经济生态 深入实施“八八战略” 忠实践行“十六字”重要指示20周年 在“十六字”重要指示指引下,桐庐始终将“做大做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全维度思考,系统推动“平台、产业、企业、项目、环境”发展,加快经济增长动力、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经济生态,实现高质量、差异化、跨越式发展。 做大平台“盘子” 平台的大小,决定了发展的盘子。我县打破原先“一区三城三镇”产业平台体系,明确“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管理体制,形成49.39平方公里的桐庐经济开发区,规划梳理近远期新增空间6971亩,重点推进开发区南拓、青山区块有机更新及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推动有限空间腾挪、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能级提升、产城人融合发展。 接着是“定调”。在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我县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引擎,以美丽经济、快递产业为特色,以数字经济为新蓝海,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快经济增长动力从依赖中小型、传统型企业为主向依靠大企业、科创型企业为主转变,加快产业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型向智力支撑型、技术支撑型转变。 2022年,开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0.46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县比重7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2.66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县比重75.2%,拉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37.23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县比重66.5%,拉动全县投资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2.20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县比重76.6%。实现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362.74亿元,同比增长6.6%。 推进企业梯度培育 随着时间更迭、市场变化,一批创新能力低、转型动力弱的产业遭遇生存危机,或缩减生产规模,或寻求发展新机,转而突起的是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浙富水电、康基医疗、艾罗能源、象限科技、千芝雅、中通快运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桐企越来越多。 目前在桐庐,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批零企业分别为94家、49家、41家;上市企业3家、上市培育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08年的15家增至2022年的30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际首台(套)产品及国家3A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实现突破;市场主体超7万家。 打造深度产业集群 企业规模成群,形成一批带不走的产业集群。我县以先进制造业为引擎,实施两轮制造业倍增计划,产业体系从过去依靠传统产业为主转向依靠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其中视觉智能产值突破百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今年有望破百亿,磁性材料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制笔、针织等传统产业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促转型、搞研发、拓市场,放大优势提高度、促进融合增厚度、补齐短板拉长度,实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在桐庐乡村,“一亩田”“一幢房”带来的农文旅融合、民宿农家乐等文章越做越深;在城市中心,迎春商务区加快改造,迎春南路两侧焕发生机,推动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奏响项目引领最强音 项目是发展的后劲,尤其是“大好高”项目。全县上下瞄准产业、城市、配套、人才等领域项目,优化重塑招商大格局大理念大机制,建立九大招商专班,从各领域全面发力。 2月7日,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暨“双招双引”推进会上共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额97.7亿元;2月12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的“冲锋号”在分水镇吹响,千年古城复兴建设、茶光互补光伏发电、“星空堡”乡村度假酒店等16个项目正式开工。 海康威视、吉利科技、国网新源、开元集团等大企业带动大项目陆续落地桐庐。年产能12GWh的动力电池、卫品健康产业园、年产七台(套)核电设备、瑶琳开元森泊旅游度假区、小源溪山水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正酣。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核准开工的进程。 今年以来,开发区成功招引又拍云、淮瓷科技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签约10亿元项目以上4个,已落地3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已落地6个。 如今的桐庐,正启动新一轮“腾笼换鸟”,低效整治不断推进,新上项目加快建设,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的火热场景在各地上演。 值得期待的是,涉及城市开发、制造业、农文旅融合、民生等多个领域的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工建设,将为桐庐高质量发展蓄积更大动能、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金黄璐敏) |
原标题: 我县奋力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经济生态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