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万亩“良田”回归“粮田”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3月01日 08:43:11 |
落实保护责任 分步有序整治 我县万亩“良田”回归“粮田” 本报讯(通讯员 王婕 应致远 记者 周雨婷)东风释雪,万象归春,又一年节气流转之肇始,走进桐君街道梅蓉村,1000余亩良田映入眼帘。 “立春后,天气逐渐回暖,我们就要进行育苗前的松土施肥了。”在梅蓉村田埂旁,村民吴大伯趁着晴好天气正做着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提起面前的这片良田,他的眼里满是喜悦:“2021年开始,我们村先后进行了两次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有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专门到村里指导,现在的农田肥力可不一般,亩产能达1200斤。” 通过土壤改良、生物农艺措施培肥等综合手段,梅蓉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形成了现代化、规模化的优质粮食产区,在富春江畔绘就了一幅“黄金左岸”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乡村“共富图”。 让“良田”回归“粮田”绝非一蹴而就。近年来,我县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结合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护等工作,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域实施耕地功能恢复、耕地生态建设、整治新增耕地等各项工程,将连片的田地铺在了青山绿水间。 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在桐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背景下,既要保护耕地,又要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落地,难题显而易见。 为此,我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按照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要求,落实国家和省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步有序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 “自2021年以来,我们从耕地保护、土地复垦、用途管制等多个方面,先后建立并完善桐庐县防止耕地‘非粮化’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方案、桐庐耕地‘非粮化’整治奖补政策、桐庐县提升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等管理机制,对各乡镇(街道)耕地保护奖补资金近亿元。”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郑润根表示,通过规划引领等系列举措,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在此基础上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形成了科学精准、节约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集中连片整治后形成的永久基本农田将优先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为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成了重中之重。 “看,这个就是我们良田的‘守护神器’——铁塔探头。”站在梅蓉村千亩方旁,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保护科科长周鑫介绍道,有了它,田长可以实时对每一块耕地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监管。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耕地智保”、“天巡地查”数字应用场景落地,已完成173个摄像头点位安装和上线功能;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县、乡、村三级“一把手”担任责任人的体系,以“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的“天罗地网”。 “当前我县已实现铁塔探头可视域内耕地面积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近11万亩;落实县级田长、副田长4人,乡级田长、副田长57人,村级田长184人,村级巡查员340人。”周鑫介绍道,耕地监管数字赋能新应用体系已搭建,实现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监管伴全程”,切实扛起坚守耕地红线的政治责任。 “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至今已立项实施超1.8万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其中完成验收面积9000余亩。”郑润根表示,我县计划至2025年完成整治3.9万亩,并持续加大对全县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力度,以“长牙齿”的硬举措,保障粮食安全。 |
原标题: 我县万亩“良田”回归“粮田”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