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8月12日 08:53:17 |
宽阔整洁的村道,美观别致的院落,干净卫生的公厕,绿树掩映的广场,墙体文化传播时代正能量,幸福生活收获百姓张张笑脸……盛夏时节,行走在我县大大小小的村庄,一幅幅文明和谐的图景呈现眼前。 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做优做精我县乡风文明建设新文章。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几日,在合村乡瑶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的“文艺骨干”们正用传统曲艺越剧来演绎红色经典,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范儿”。 “这里宽阔明亮,功能齐全,又能娱乐又能学习,大伙儿没事就来这里提升提升自己,如今已经是我们村最热闹的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常客陈阿姨说。 瑶溪村是我县最“犄角旮旯”的山村之一。一直以来,村民始终推崇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兴学之风;始终崇尚勤俭节约、互帮互助的贤德之风。 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坚持奖学金制度30余年,不仅培养出138位大学生,更把崇学向善的家风学风刻入村民的骨子里,成为我县首个全国文明村。 事实上,文明的种子一直遍布在桐庐大地的每个角落,文明之风已悄然浸润百姓心中,“文明因子”不断融入城乡血脉。 在分水镇后岩村,有这么一段“三字经”:后岩村,跟党走;文明花,开村口;邻里睦,和长久;敬长辈,爱妇幼;环境美,宜居游;公益事,手拉手;兴产业,享富有;塑形象,争一流。 这段“三字经”可以说是后岩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的一个概括。 近几年,后岩村将提升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优化乡村环境、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全国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省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3A级景区村庄……荣誉接踵而至,后岩村也尝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甜头”,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尝到了文明的甜,又有谁愿意再尝不文明的苦。” 事实证明,文明,是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赋予此处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桐庐先行”战略定位,我县以抓好数字乡村、法治乡村、艺术乡村、创业乡村、文明乡村“五大乡村”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美丽乡村3.0,在“实现幸福乡村,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发起新冲刺。 全县上下坚持价值引领、问题导向、群众主体、因村施策、常态长效,在你追我赶中赛出文明,在互看互学中不断精进,在督查指导中持续提升。 在文明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下,全县农村居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美、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精神风貌美塑起了城市之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文明提升没有终点,我县将全面推进文明实践引领、乡村环境美化、乡风民风提升、文明创建扩面等四大工程,着力美化城乡居住环境,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跑出文明乡村建设加速度,让文明在桐庐乡村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记者 王仪楚) |
原标题: 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
作者:王仪楚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