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学科类培训班成为“双减”路上的绊脚石 |
http://www.tlnews.com.cn/2023年07月27日 07:35:08 |
■ 徐文静 近日,河北沧州市肃宁教育局通报了一起违规学科培训事件。有8名大学生暑期在当地办培训班被举报,教育部门及时将其查处。而这样取缔的学科类培训班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有些学科类辅导班已经关停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辅导机构逃避监管,打着非学科培训来做学科辅导工作,也有在职教师在家中、在宾馆酒店甚至在车库等补课。 加大力度打击学科类培训班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们减负减压,那为什么减负效果难如愿,这一切罪魁祸首都是培训班吗?为什么培训班一直被严查,却还如打不死的小强一直存在呢?更重要的是,家长为什么挤破脑袋想尽办法让孩子去上培训班呢? “自己的孩子不补,可是别人的孩子在补。”“刚到学校别的孩子都会,自己孩子不会,可能会打击孩子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不少家长表现出不少“焦虑”。所以,不管管不管用,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培训班。 培训班是被“逼”出来的,家长让孩子上培训班,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太卷,谁也不想掉队。在笔者身边也有不少家长在暑假期间为孩子报了培训班,一来家长可以解决孩子暑假没人带的困境,二来也为下学期课程进行提前预习。 有需求就有市场。目前,培训班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部分机构门槛低、质量差,家长根本无法辨别。更有甚者,在查处违规行为时,有的家长正是违规培训的组织者,甚至为培训机构“打掩护”。究其原因,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有提高分数、名次的现实需求。如果孩子在学校就能做到“吃饱吃好”,就没有必要向外寻求“加餐”。 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无盲区监管查处学科类培训班。同时,要规范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行为,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从源头降低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 “双减”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但“双减”政策势在必行,我们还是要适应这种变化,不要让孩子们的成长时期被题海淹没。让他们探索发现更多不同的领域,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
原标题: 不能让学科类培训班成为“双减”路上的绊脚石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