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美丽监督团走进江南镇彰坞村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0月27日 09:42:30 |
文化赋能焕新机 美丽乡村谱新篇 市民美丽监督团走进江南镇彰坞村 近年来,我县各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文明,铺就美丽乡村“幸福底色”。10月18日下午,市民美丽监督团走进江南镇彰坞村,实地感受当地非遗文化及乡风文明建设。 家庙变身展示馆 传统文化焕生机 走进彰坞村,柏油马路平坦洁净,白墙黛瓦下,三五村民围坐而谈,氛围融洽。 “大家现在来到的是彰坞竹艺馆。我们彰坞村位于天子岗脚下,素来有‘天子福地、灵秀彰坞’的美称,因为盛产毛竹,竹制品技艺名扬四方……”在江南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文体站站长苏文的引导下,市民美丽监督团成员来到竹艺非遗展示馆,领略竹文化的多重魅力。 走进展示馆,竹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派古香古色的清雅风。展示厅内摆放着各类竹制品、竹艺装饰。 该竹艺非遗展示馆前身为徐氏家庙,于2021年12月改建启用。展厅面积为500余平方米,分为“竹·寻踪”“竹·艺文”“竹·活用”“竹·巧工”四个单元,分别从竹制品、竹技艺等方面对竹文化进行阐释与展示。 沿着参观路线,市民美丽监督团成员们边走边看,“我小时候经常吃红壳笋的。”“中国竹子看浙江,我们浙江可以说遍地是竹啊……”监督团成员们一边了解竹文化,一边结合生活经历发表感想。 古色古香的非遗展示馆,不仅有历史积淀,还有科技赋能。一块数字滑屏,吸引监督团成员驻足,只要点点手指,就能看见历代文人对竹的歌颂,也能看见生产生活中对竹元素的多元化运用。监督团成员们跟着滑屏的展示讨论着“青梅竹马”的成语典故,吟诵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诗句,体味竹的气节与风韵。 “现在大家看见的是彰坞狮毛龙,它的龙骨是彰坞产的竹子所做,表皮狮毛鳞片则是纸质的……”苏文指着缩小版的狮毛龙介绍,想要舞动狮毛龙,至少需要300名成年男子合力,舞龙场景极为壮观,“在江南一带,每逢元宵节都要舞龙庆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去年6月份,彰坞村就曾在村内舞龙,精美的传统工艺引来了不少游客参观。” 看着一个个熟悉而又精美的竹制品,监督团成员们频频发出感叹,“这样的物件现在可少见了,以前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不知不觉就消失了,现在看到真是亲切啊。” 在挖掘竹文化内涵的同时,彰坞村还打造竹文化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监督团成员纷纷表示,“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还通过挖掘衍生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样的举措非常好。” 苏文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挖掘竹文化潜力,提升竹制品制作技艺,推出更多的竹文创产品,以实现乡村共富的目的。 文明乡风入民心 美丽乡村展新颜 粉刷一新的墙面,古色古香的门窗,一尘不染的乡间小路……市民美丽监督团一行沿着彰坞村老街漫步,领略乡村风情。 “新农村建设得真好,住在这里比县城还舒服,不像我们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泥土房。”市民美丽监督团成员包建芝发出感慨,在她看来,在彰坞这个小村落,文明乡风随处可见。 彰坞村始建于明景泰年间,距今已有670多年历史,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通过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生活样板地建设,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省气候康养乡村等荣誉。 近年来,彰坞村还积极深入开展文明村建设工作,环顾四周,到处贴有文明乡村建设宣传标语,例如践行“浙风十里”的具体内容、星级文明户的家风家训…… “这里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散步闲聊的地方,布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宣传标语,就是为了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彰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健向市民美丽监督团介绍道。 随后,市民美丽监督团走进乡贤馆,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彰坞名人的照片和简介,从古代到现代,从商人到文艺工作者,各个领域都有优秀彰坞人的身影。“真不愧是‘灵秀彰坞’,人才辈出啊!”市民美丽监督团成员华如福啧啧称赞。“乡贤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乡贤活力,延续彰坞村的优良学风,许多小朋友看了,都说要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呢!”一旁的徐健笑着说。 市民美丽监督团还走进彰坞村“老书记调解室”。村里聘请退休老书记为调解主力,借助江南法庭法官、镇矛调中心专职调解员连线指导的方式,实现了纠纷困难发生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美丽宜居的背后离不开村里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的努力,以及对平安彰坞、平安江南的守护。”听完徐健的解答,市民美丽监督团纷纷点赞,“老书记调解室”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将困难纠纷解决在基层,社会治理更高效了。 如今,彰坞村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微积分”工作,整合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彰坞好人、新村夜话、志愿服务等积分兑换与奖惩应用,充分凝聚县、镇、村、高校等各类志愿队伍力量,开展理论宣讲、文体服务、科普宣传、医疗惠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巩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 文化托底,向美而兴,美美与共。彰坞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奔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生活样板地”的目标齐发力。 记者 金轶润 叶晶 见习记者 周雨婷 周小铃/文 黄强/摄 说理·文明 在文化“沃土”中培育乡村新气象 ■金轶润 和许多农村一样,曾经的彰坞村因“脏乱差”问题而一度“蒙尘”。转机来自美丽乡村生活样板地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村里的道路从单车道变为双车道,破败的老街修葺一新,破损的历史建筑化身竹艺非遗馆……一系列的改造,让彰坞村迸发了活力与生机。 日益改善的村落环境提升百姓的居住体验,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则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食粮。文化礼堂、村活动中心,从“文”到“武”,农村的配套设施让“15分钟文化圈”“15分钟健身圈”成为现实。 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就要建设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各类文化活动骨干,由他们带领挖掘本土文化、带动村民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在彰坞村,以竹艺非遗馆为载体,集拢了30余名竹艺工匠,为该村弘扬竹艺文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培育好文明乡风、培植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
原标题: 市民美丽监督团走进江南镇彰坞村 |
作者: 网络编辑:杨露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