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画院 独领风骚 |
http://www.tlnews.com.cn/2025年07月11日 10:28:55 |
——《独山艺苑》序 桐庐县横村镇境内,有一座奇特的小山,一峰独秀于分水江畔,她就是独山。独山是横村镇的标志。因而横村的一个文化社团取名“独山书画院”实在是恰如其分。 独山书画院院长朱维桢老先生意欲让我为即将出版的《独山艺苑》作序,获此讯息,让我欣然。朱维桢老师是桐庐文艺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一辈子扎根家乡横村,为艺术教育和文艺创作辛勤耕耘,成就颇丰。好久不见的老先生听说近来身体状况欠佳,正可由此登门拜访。 2025年4月下旬的一天,正是春意盘然时节,我在桐庐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桐庐中学美术教师方明恩和富春高中美术教师敖文静、徐肖岚陪同下,前往横村朱老师家中。其家宅院位于横村初级中学大门正对面的小山坡上。以往看望朱老师都是在学校朱维桢剪纸工作室内,他家还是第一次造访。朱老师家是栋旧式小楼,屋内设施陈旧简陋。朱老师早就坐在客厅藤椅上等候我们。乍一见面,我猛然一惊。朱老师竟如此消瘦,神态也显得呆滞。那个原本活泼开朗、热情爽朗的老顽童形象几乎荡然无存。我伸手与他握手问好。他也只是应付般与我握一下手,说句“你来了”算是对我的欢迎。尽管他年长我将近20岁,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可以前每次见面我都可以随便跟他开玩笑的,这次我也斗胆说:“朱老师你的精气神哪儿去了,怎么像变了个人一样。”他微笑着回答:“的确变了。自从疫情之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出门。已经抑郁了。”他的坦诚回答,竟让我一时语塞,又一阵鼻酸。眼前这个穿着一身棉毛衫裤的瘦弱老头,哪像从前那位吹拉弹唱样样拿手、写得一手好字又精通剪纸的艺术家。沉默片刻,方明恩见状向朱老师说明我为写序,想了解独山书画院有关情况的来意。不料让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独山书画院成立于上世纪末,由当时在横村镇政府机关工作的李生祥等人发起成立,首任院长即为李生祥,后来生祥调出横村,横村又与方埠合并成立新横村镇,书画院也由朱老师担任院长,并在民政部门注册,他为法人代表。书画院成立之初,就确定是一个宽松的群众组织,凡横村籍和在横村工作、生活、学习过的人士,都可成为书画院的成员。这样,一个乡镇书画院,也有几十号人。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场书画展,不仅在横村办,也到桐庐县城办,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次出版作品集,旨在总结十几年来书画院的工作。朱老师觉得自己也可做个了结,让更年轻的同仁来接手独山书画院。 朱维桢老师的叙述,既让我感到他流露出的几许无奈与忧伤,又让我体会到一位老艺术家的责任和情怀。让我平添完成序言任务的责任感。 端午之后,方明恩发来作品集样稿电子版,说还不全,作品收集已近一年,颇为不易。“独山艺苑”四字由李生祥书写,作为独山书画院首任院长、县书法家协会原主席现名誉主席,由他题写自然最为合适。 《独山艺苑》收入40余人的120多幅书画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以绘画为主,既有油画、水彩,也有国画、素描,还有海报、剪纸、烫板画等工艺美术作品。既有风景人物的写实作品,也有写意国画,还有抽象创新之作。书法尽管不多,但种类也不少,行楷隶篆乃至行草和篆刻作品都有,还有硬笔书法。 作者大多是老熟人,不少人在书画领域成绩斐然,不用说在横村、桐庐,即使在省市乃至全国也不乏名声在外者。在此我想重点介绍其中两位横村籍名家。一位是《高风亮节》作者丁立君。丁立君先生曾任桐庐县电影公司美工,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副馆长,县文联秘书长等职。他当年是桐庐文艺界知名人士,擅长宣传画,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是桐庐本土第一位国家级美协会员,可惜英年早逝。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桐庐中学教书时,他儿子恰好是我班里的学生,因而与他有过几次接触。他给我的印象是话不多,也无架子,一看就是一个做事严谨之人,恰似他的国展作品《一丝不苟》。这幅《高风亮节》画的是叶浅予先生侧身肖像。副题为“丙子暮春写为叶浅予先生周年祭”。叶老是1995年5月8日去世的,翌年暮春时节,丁立君抱病创作了这幅作品。画面上春意盎然的绿色背景中,满头白发的叶老背手拿着速写本,目视前方。要知道作者完成此画不足一年,便于1997年2月永远告别了此画。因而我以为这幅画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叶老的缅怀与思念,同时传递出丁立君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另一位是罗关洲。今年整80岁的罗先生是桐庐中学校友,因而与他有过几面之缘。罗先生长期工作在绍兴交通系统,是一位古桥研究专家,艺苑中收入他的三幅作品均为石拱桥题材的写生佳作,就毫不意外了。其他各位老中青书画作者,都有佳作呈现在我们面前,恕不一一。总之,一个乡镇书画院,能推出这样一部书画作品集,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虽不敢说独一无二,但肯定是独领风骚的。 |
原标题: 独山画院 独领风骚 |
作者:董利荣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