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嵩山庵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12月09日 09:08:05 |
■旷发丽 新合松山村,是个群山连绵、树林荫翳的千年古村。在村东,沿着两座对峙的陡峭山峰,进入石臼山的凹处,就能远远地望见隐没于树丛中的嵩山庵。嵩山庵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青瓦白墙,翘檐飞角,古木森然。它的东、南、北三面山峰围护,陡峭高挺,重重叠叠、绵绵远逝。这形如燕窝的山坳,成了当年金萧支队战斗、歇脚和隐身之地。 这里是金萧支队的一个基地,许多队员常来这里。钟本金,引坑村松香坞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1945年3月,年仅18岁的他,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成为民运队队员,并担任征粮队队长,就常常来往这里。是年9月,经过打土豪斗地主,虎口夺粮一系列艰苦而卓有成效地战斗,征粮工作顺利完成。遵照华中局的战略部署,新四军金萧支队主力北撤。毛冰山、钟本金、钟柏友等十几位革命同志奉命坚持原地斗争。10月,国民党21师从桐庐、诸暨兵分两路,在桐庐、富阳、诸暨、浦江四县的国民党自卫队的配合下,对新合乡进行“联合围剿”。敌人来势汹汹,攻势猛烈,革命同志终因敌众我寡,只能从后山突围撤出。钟本金身负重伤,来不及撤离而落入敌人手里,和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何寿康等几位共产党员。 敌人在新合乡,一方面在各村搜刮民脂民膏,抢夺粮食;另一方面对抓捕来的革命同志用尽各种非人手段进行逼供,妄图将我地方党组织和民主政府领导人一网打尽。钟本金和其他几位革命同志,一起遭受各种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咬紧牙关,坚如磐石。 丧尽天良的国民党官兵,在撤离时携带着大量财物,把一些觉得榨不出油水的、奄奄一息的革命者,捆绑之后投入壶源溪后就扬长而去。一些群众迅速潜入溪里,救起几位革命同志,但终因溺水时间长,伤势又过重,钟本金和几个革命同志壮烈牺牲。 被扫荡过的村庄,生灵涂炭,房屋焚毁无数。嵩山庵也没有逃过敌人的洗劫,僧人早已四散游离远走他方,祈福的钟声也不再响起。几个被敌人通缉的本地领导人不得不外出暂避。这隐没在石臼山山坳里的嵩山庵,就成了潜伏下来的几个革命同志的联络与栖身之地。 而摆在他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把在战斗中光荣负伤的十几个战士送出新合乡,到富阳场口医院进行救治。这些伤员中,有的已经伤口感染发着高烧昏迷不醒了,不能眼看着他们忍受伤痛,无药医治而牺牲。可怎么送?桐庐新合到富阳场口,山路崎岖陡峭,伤员伤势重,这一路磕碰颠簸,只会让伤情加重;更何况,沿途要经过好几个关卡,都有官兵把守,护送人手不足,硬闯显然不可行。 “走水路!”雅坊村的赵志高一拍大腿坚定地说,“扎竹排,从壶源溪顺流而下。” “水路?从新合到诸暨,进富阳,路途漫长,更主要的是需经过3个县,国民党官兵利用日军留下的水上碉堡,封锁非常严,白天根本不能行走,晚上很黑,水上情况复杂,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有的地方又非常狭窄……” 赵志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接过话信心满满地说:“请你们放心,我从小在溪上打鱼维持生计,熟悉水域,哪里有一个水洼,哪里水下有暗滩,我都门儿清。而且村里还有几个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不敢与浪里白条相比,但也绝对是凫水的好手。我敢打包票,两个晚上,一准把受伤的战士安全地送到场口。” 确实,这法子可行。主意一定,随后,具体方案和细节也敲定下来。两支竹排,一只小船。由赵志高、潘怀其等5位雅坊村的年轻人带着十多位伤员,趁黑连夜出发。 两支竹排,每支两人,一前一后通力合作缓缓划着,不远不近地跟着在前方探路的赵志高的小船。过敌人的封锁口,听到前方猫头鹰平和舒缓的“咕咕咕”声响起,后面两支竹排接到安全的信号,于是铆足劲加紧划行通过。 天亮之时,他们已经进入诸暨的金沙村。敌人开始巡逻。赵志高的小船就把两支竹排带进了一处密林躲避。其中一个伤员喝了点水,迷迷糊糊地说,自己昨夜似乎听了一夜的猫头鹰叫。几个年轻人都笑了。赵志高说:“猫头鹰的叫声在,我们就安全。放心,明早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已经到了场口,那时候就有医生给你们看身上的伤了。” 天黑,他们小心地划行到了窈口村边上的杨家村,准备进富阳,两支竹排等在河湾的树林荫翳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可前方的“咕咕咕”声迟迟没有传来。后方竹排上所有人的心都悬着,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除了一片空洞而漆黑的夜。大约半个小时过去,终于,大家期待的“咕咕咕”声,从前方隐隐约约地传来。原来,赵志高的小船擦边划过敌人的碉堡时,刚刚换岗上来的敌军用探照灯一个劲地往水面照射,赵志高一翻身躲进水草里,一直等到敌人没有任何动静,才敢向后方队友发出安全信号。有惊无险进入富阳境内,又过了湖源和常安两个封锁口。天没亮,他们就顺利抵达场口,把伤病员送进医院。五位年轻的雅坊小伙子总算可以松口气,舒心地划着小船连夜返回。 此后,没有祈福钟声的嵩山庵,许多群众依然悄悄地上山拜菩萨,他们要借机给潜伏在那里的金萧支队的队员送去一些吃的食物。 嵩山庵,2008年1月被列入县级重点保护古建筑。后来钟福昔、钟文堂等村民自发出钱出力,把嵩山庵修葺一新。 |
原标题: 松山嵩山庵 |
作者:旷发丽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