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承宣与胡传泰 |
http://www.tlnews.com.cn/2022年07月08日 09:31:43 |
■奚燕儿 臧承宣和胡传泰都是桐庐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两人不仅是关系密切的文友,还是俩亲翁。 臧承宣是分水百江人,出生于1868年,1897年举拔贡,候选直隶州州判。民国元年,任桐庐县置佐治员。臧承宣住桐庐县河桥侧,与桐庐镇上胡大房的孙子胡传泰的住所甚近。胡传泰出生于1877年,比臧承宣小9岁,两家祖上是世交,后来他们二人的儿女长大了,臧承宣把女儿臧婷婷嫁给了胡传泰的二儿子胡家骧。臧婷婷大学毕业,民国九年,为争取女权,她与叶佩菁一起借用叶家九房,开办桐庐县第一所私立女子小学,叶佩菁任校长(叶佩菁是叶浅予的堂姐)。胡家骧即胡仲翔,县著名中医,也是县中医创始人之一。 民国八年,为解决桐庐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师生喝水困难,胡传泰与时年78岁的老母亲江恭人商量,请她捐资二百六十金,在第一高等小学(当年也称紫霄观小学,后来小学撤出,归属于老桐庐中学)前浚筑一口1米以上的长方形水井。为纪念这个善举,在井沿侧面石板上刻有“胡母井”三个大字。臧承宣著有《县河记》《肖园记》等文,还特意为“胡母井”写了一首诗:“梧桐百尺霭朝阳,犹是当年课士堂。墙外新开胡母井,聊分一勺润诗肠。” 民国五年,胡传泰接受修县志重任,被推举为修志主任。1923年,张立德知县上任,新增臧承宣等人纂协修编。当初修编县志时胡家骧作为胡传泰的儿子,也是一个得力助手,积极参与其中,负责测绘制图,后来还任县立民众馆馆长。诸多文人一起发愤努力,历时二十二年,终于公元1926年,民国《桐庐县志》编修完成。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计宗型为县志作序,他在序里赞道,民国《桐庐县志》的功德堪与富春江上的严子陵钓台并垂不朽。 胡传泰逝世于1934年3月,葬于浮桥埠大山里,立有墓碑,碑题为《奏平胡君墓》,为知县章端衡所题,碑文内容为臧承宣所撰写,文中简要概括了胡传泰一生的功绩,还详细梳理了胡传泰上下辈之间的关系,是胡氏后人编撰本族家谱的重要依据。臧承宣道:“向余生长同里,世为通家,又附婚姻,世行谊者”。其碑文最后写道:“衮衮胡氏桐江柱,代有达人懋建树……睦姻任卹具高瞻,远瞩识时务文明……娱宾旅韦牛襦马,靖烽啖河润百里……宗文残献缺年百,五坐论高谈究何……萃群彦稽掌故旁,搜远二十寒暑修……” 臧承宣和胡传泰都是桐庐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两人书法作品各有特色,当地的一些书法爱好者常把他们的字作为临摹本。在民国《桐庐县志》原稿里,多篇文章字体笔迹不一样,也许是臧承宣和胡传泰他们自己的文章,都是各自亲笔所写而成稿的。县志点校本中第036页中,还有一幅胡传泰用萍如署名的“桐庐县风景画”墨宝。另外,新合乡引坑大屋里的匾“三星堂”三个大字,是胡传泰于1925年所写。胡传泰的夫人胡叶氏是叶浅予的大姑妈,所以他又是叶浅予的大姑夫,在叶浅予纪念馆中,挂有一幅署名奏平胡传泰的对联:静宇俯临流水外,清风时引茂林间。 胡传泰立的家风是“内方外圆”,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胡传泰在负责修志期间,县里聘请了许多修志人员,而胡传泰常在自己家里开一桌桌的饭菜供修志人员吃,以让他们专心修志。在办私学时期,他召集本族该上学年龄段的孩子来上学,并从杭州请老师来任教,供他们吃住。本县优秀教师龚祖颐(胡传泰的外甥),就是在胡家培养长大成才的。胡传泰对自家孩子的吃穿,一向节俭,一年大概只做二次衣服,用的面料多为粗布,颜色也比较单一。如要想孩子们穿得体面一点,得各房媳妇自掏腰包,自己想办法解决。下雨天,也舍不得给孩子们买防雨的套鞋,我妈那时上学就没有雨鞋。 臧承宣逝世于1943年,葬于本县洋塘坞,立有墓碑。 |
原标题: 臧承宣与胡传泰 |
作者:奚燕儿 网络编辑:叶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