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名茅台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12月18日 09:16:09 |
■ 王天忠 茅台,这名字从唇边滚过,便隐隐有贵州之贵的意味与醉人的酱香袭来。 结束贵阳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颁奖的活动,许多人选择了去黄果树、梵净山、千户苗寨、大小七孔,而我则独自去了茅台镇。车子尚未进入茅台镇,手机就响了,朋友在电话那头问我晚上是否有空,我说人在贵州茅台,朋友调侃,呵呵,你小子牛,喝酒都喝到茅台镇去了。 恕我孤陋寡闻,来贵州之前,我不知道茅台酒产于赤水河。大凡到过赤水河的人都会惊叹吴公岩千仞绝壁上“美酒河”3个大字,没有想到的是出自淳安人邵华泽之手。赤水河因为绿水青山激起的豪气,在茅台把中国的酱酒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当赤水河与茅台找到了豪迈奔放与一醉千里的感觉,这条美酒河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茅台古镇,汲取一截流经七千万年前的紫砂页岩、砾岩和砂质等优品好水,加入九月特级红樱子高粱和五月沐浴纯净山谷阳光的麦子,酿酱香好酒。 酒厂讲解员周尔碧女士向我们介绍,酱香酒的酿造与原料、工艺、水、气候等有密切的关系,真正的酱香酒的酿成,是一个文化凝结与释放的过程。茅台酱酒引以为傲的工艺被称为“一二九八七”。这是一道堪称自然与人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酱酒的酿造,是一个固态发酵的过程,在后4个环节,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与很精细的呵护。比如,两次投粮,第一次投粮叫下沙,沙就是高粱,这次投粮必须经过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入窖、发酵等6道工序。我以前在桐庐农村见过煮包谷酒,一般来说,经过这6道工序就可以开始取酒了。但对于酱香白酒的制造来说,这第一次投粮的6道工序才是个开始,还需要第二次投粮,也就是在第一轮工序的基础上,再按照1 :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再重复第一轮的6道工序,目的是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的微生物。 听了关于酱酒的介绍,觉得这个微生物在酱酒的生产中扮演着一个神秘的角色,而且,这个微生物要在海拔适宜、高温潮湿的环境自然形成,也就是赤水河两岸和茅台、习水、赤水等地区特殊的气候。这让外行人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或许,正是这些自然的因素主宰着茅台酱香白酒的命运。而后来的“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相信读者朋友们都能理解得了。但这后面的几个过程加起来,则要花去一年的时间,这就是工序说道的一,这既是一心一意,也是九九归一,酱香白酒的酿制,真是一个工序都不能减少的过程。难怪,茅台镇的对面山上,会取一个天酿的名字。 入夜,住在茅台镇,看着赤水河两岸浸泡在酒的味觉里,你忍不住要出去走一走,走进红军四渡赤水的记忆。这时,一个1915广场会把你的足迹留在那里。所谓“1915”,是茅台镇产的茅台酒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白酒博览会上,摘得了金奖的王冠,因此,这个平平无奇的广场,得到了这样一个称号,也成了一个没有建筑却名扬茅台的地标。当年,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茅台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确实给中国人争了光。 茅台是酱香白酒的佳品,而且,还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过贡献,1935年3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的时候,茅台酒不仅让红军信心倍增,而且为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疗伤消毒,这是令人感动的红色记忆。 我这里所写的茅台,更多的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我走进茅台镇,觉得这里是一个酒的集镇,这个集镇的商铺,经营与吆喝的全是酒。据悉,白酒是仁怀的核心产业,仁怀市98%的收入来自白酒,全市有白酒生产企业2900多家,成规模生产白酒的企业有80多家,品牌价值达700多亿元。而且,因为白酒,带动了仁怀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成为仁怀腾飞的翅膀。茅台在这个产业的发展中,贡献首当其冲,而且一直承担着带动仁怀经济发展的重任。 除了特殊的气候与环境,茅台满城的酱香与酒香,还得感谢3样材料:高粱、水和小麦。小麦是制曲的原料。而赤水河的水是酱香美酒的河床,如果没有赤水河水的滋润,这条河边不会有这样多的美酒和企业。至于高粱,那种果粒饱满的高粱,则是酱酒酿制的必备原料,特别是茅台等白酒的醇香怡人,还有让天下人为之疯狂的白酒,离不开红缨子高粱。 茅台的酱香带动了金沙等地红缨子高粱产业的种植,更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贫困群众的就业,白酒产业的兴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奇兵的作用,就像红军长征当年的四渡赤水,于轻描淡写间完成了长征的一次跨越。 我们从赤水河的两岸穿行,感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磅礴力量。在从五马镇回茅台的路上,看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红缨子高粱成熟的景象,丰收的景象,我很欣慰,这漫山遍野的红缨子高粱,让我闻到了茅台镇这块甜密醉人的土地飘出的酱香。 |
原标题: 镇名茅台 |
作者: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