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说申屠 话深澳 |
http://www.tlnews.com.cn/ 2011年04月29日 08:20:35 星期五 |
申屠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学家考证,申屠复姓出自姜姓,为炎帝裔孙四岳的后代。夏朝时,有四岳之后封于申,为侯爵,世称申侯。西周末年,周幽王娶申侯之女,生太子宜臼,后为周平王。申侯的支子,受封居安定之屠源(现甘肃泾川县)。爵封居地相合,遂为复姓申屠氏。由此计算起来,申屠氏已有两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一) 申屠氏,在中国百家姓中排起来,不是大姓,是小姓。然而,申屠氏在桐庐不是小姓是大姓。据2006年末桐庐县居民户籍统计,全县480个姓,申屠氏排在第11位。历史上申屠氏出贤人,出名人。西汉文帝时的丞相申屠嘉就是其中一个。《前汉书》里说:“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用现代话说,他为官廉洁耿直,不准别人到他那里走后门,谋私利。嘉丞相对拍马屁的佞臣特别痛恨。大中大夫邓通,是个无德无才之徒,惟一的技能就是谄媚文帝刘恒。文帝竟赐给邓通这个马屁精“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故邓氏钱布天下,成了全国首富。邓通自恃有皇帝撑腰,不把大臣放在眼里,对嘉丞相也敢不礼貌。嘉丞相为维护朝廷礼节,严肃纲纪,要以大不敬罪斩邓通,吓得这个马屁精连连叩头求饶,额角头上叩出了血。后虽由文帝派人保了回去,小命保住了,可他的威风已被杀尽,自此马屁功也只得收敛。嘉丞相一生为人刚毅守节,故殁后,谥“节侯”。嘉丞相的七世孙,东汉刘秀王朝的尚书令,浙江申屠氏始祖申屠刚,《后汉书》说他“质性方直”。当时正值王莽篡权,他不肯谄媚,避地隐居。相传,在今深澳黄山之阴也隐居过。后这座山更名为申屠山,今称图山。申屠刚曾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余年。当时占据陇右的地方势力首领隗嚣,欲劝他一起背汉归附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刚则坚定地回答“这是上负忠孝,下愧当世的事”。至王莽被灭,刘秀建立了东汉皇朝,刚官拜尚书令。他始终怀着方直之性,对国事民事敢说敢当。东汉皇朝初年,内外群官多由光武帝自选定举,在选举中又只重功臣,不重能臣。对此群臣莫敢言,唯申屠刚多次上谏,要光武帝在重用功臣的同时,多选用能臣。后来国势渐盛,刘秀认为天下从此太平,要外出玩乐。申屠刚又出来阻止,上疏光武帝说:“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就是说天下未太平,还不是享安乐的时光。光武帝听不进去,刚就用自己的头颅顶过去刹住刘秀乘坐出游的舆轮,终于感动得刘秀放弃了外游。这里再说一个才高八斗而不愿做官的贤人。他就是东汉末年申屠刚的八世孙申屠蟠。史家在《后汉书》中赞美其“琛宝怀贞”,意思就是道德高尚。他九岁丧父,不进酒肉十年,从现时的观点看,是个大笨蛋。可这个大笨蛋学问高名气大。当时独霸朝廷的大将军何进数次征召他出仕做官,他知朝廷黑暗,何进也不是良臣,坚决拒绝奉召。何进为得到申屠蟠,见公召不行,就请蟠的同郡好友黄忠两次去书劝蟠出仕,蟠仍然拒绝。黄忠对友人蟠的结论是:“窃论先生高节有余,于时则未也。”其实,申屠蟠并非不想适时,可他知道在当时豺狼当道的黑暗朝廷里,出仕做官不可能为国为民做好事,只能受独裁者、野心家的摆布,使自己失去人格,故而不愿出仕做官。后何进被杀,董卓独揽朝廷大权。董为了笼络地方名士,具公车征召申屠蟠、孔融、陈纪等十余人进京。别人都去了,蟠又不赴召,坚持“隐居精舍,传学地方”。时隔不久,董卓威胁这批名士随大驾西迁,被召者皆遭妻离子散之苦,唯蟠独免。由此,申屠蟠的高节名声远布神州大地。 说了两汉时的申屠氏人,让我们跨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和元明,说近一点的清朝申屠氏人。桐庐深澳有个申屠一斋, 深澳人叫他元林阿太,是清朝乾隆元年(1736)丙辰文科举人,他也才高八斗,名闻京师。雍正七年(1729)朝廷创建“咸安宫”官学,以教育八旗子弟,按规定这个贵族学校的教习官,由翰林院从翰林中挑选。由于元林阿太的文才实在高,他在未中举人前,朝廷就破格让他考上担任这座官学的教习官。后人传说他担任过皇帝的老师,其实没有,是说他有当皇帝老师的才华。对元林阿太的为人《志书》上这样说的:“他性安淡泊,不喜夤缘要津。故留京十余年,仅授仁和县教谕终于仕。”从这段记载说明,元林阿太也是个不好名利,不喜攀附权贵,不凭借关系搞投机钻营的人。所以尽管他才华出众,在京干了十多年,最后只当了个教育官员告终。我觉得我们这位祖宗为人就是有骨气。他继承了申屠氏老祖宗嘉丞相的为人“廉直,不受私谒”、刚尚书的“质性方直”、蟠处士的“琛宝怀贞”的高尚品德,给我们子孙留了个好面子。如果元林阿太靠拍马屁、拉关系、走上层路线,当上皇帝的老师或当了个什么大官,我们也不成了马屁精的后代了吗?清乾隆年间,申屠氏还出了大孝子,其名叫开基,荻浦村人。他自幼性情纯厚,及长竭力奉侍双亲。其父忽然患疽,就是中医说的局部皮肤肿胀发硬毒疮。病势迅猛发展,流血流脓不止,肌肉溃烂不堪。当地医生见了皆说已不可治,开基日夜泣祷于神,无效,就翻越羊角岭到浦江请来了治疽名医。而这位名医见了也说脓血如泣,腐肉难去,不好用药,已不可治。开基听此立即叩头跪求,说着紧缩嘴唇吮取父亲疽上的脓血烂肉,并用舌头舐尽,终于感动了这位医生,尽心用药,后疽竟渐愈。开基就这样以他的至孝之心,将他父亲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他的吮脓血舐腐肉治好父亲溃疽之孝行,很快传遍了县城和乡间。当时的桐庐知县即以旌表孝子名上报朝廷。清皇朝历来重视对义夫、节妇、孝子、顺孙的表彰,经多次反复调查核实,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下圣旨旌表纯孝,在荻浦村口立起孝子牌坊。我看了清乾隆《桐庐县志》,自晋朝起到清乾隆朝,历一千三百余年,载入乾隆《桐庐县志“人物孝友卷”》的只有十二人,而立孝子牌坊的仅四人。其中一个就是荻浦村申屠开基孝子。再来说一个现代的,他就是深澳西坞里人,名叫申屠逸松,参加革命后改名沈图。解放后当过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是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始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卓有远见地指出:“中国民航不飞出去,就打不开局面。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找开局面。”沈图忠实坚决、颇有创造性地执行了周总理这一指示,不遗余力地带领民航职工,踏踏实实地积极开辟和发展国际航线,使中国民航飞向世界,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航空协定,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通向五大洲的航空网,实现了周总理生前的遗愿。在沈图的记事本上,周总理乘坐我国民航最多,有73次。执行过周总理飞行任务的第一飞行总队,安全飞行了30年。他们飞行过五大洲,降落在世界各国210多个机场,这都是沈图与机组同志贯彻了“保证安全第一”的结果。沈图自1918年出生,1936年投身革命,至1993年逝世北京的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战斗历程中,坚持“直直道道做人,公公正正处事”。这果然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他继承申屠氏先贤的“廉直方正”之美德所为。我读过《沈图回忆录》,他对这个“直”字非常珍惜,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还对陪在身边的夫人王郁说:“我已七十四岁了,一生所求无多,只希望最后能得到组织一句话,说我沈图是位直道而行的共产党员,我就满足了。”确实“直”字对人至关重要,它直接表明一个人的品德。从古到今大凡忠义之人,心中皆怀有一个“直”字,奸刁之徒心中就不会有“直”字,只有“鬼”字。 申屠氏的子孙,很重视申屠氏的声誉,为自己有这样品德高尚的祖宗、前辈而自豪。正因为如此,所以一旦听说申屠门里出了坏人就很气愤。记得1999年,我们深澳、荻浦、桃岭、徐畈、蒋坞几十个桐南申屠氏人,聚集在深澳大礼堂开会,议论修补桐南申屠氏旧宗谱时,谈起祖宗们的种种美德。其中有位看过京剧《赵氏孤儿》的中年人,则红着脸站起来说:申屠氏中可惜出了个残害忠良的大奸臣屠岸贾不好,给姓申屠的脸上抹了黑。屠岸贾历史上是有其人,他是东周晋景公的宠臣,官拜司寇。确实也谋害过忠良赵氏一家。不过这个屠岸贾,他不姓屠,更不是姓申屠,他复姓屠岸,贾是他的名。所以这个白花脸大奸臣抹不上我们申屠氏脸上的黑。 (二) 说过申屠氏,再话深澳村。全村以申屠姓聚居为多,继之周、应、朱等多姓。深澳申屠氏,乃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东汉名臣申屠刚后裔理公(字远通,号松筠)由富春屠山入赘荻浦范家,为桐南申屠氏始祖,世称三一府君。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80—1184),理公五世孙奇璧公(字赵完,号雪城)落户深澳,为深澳申屠氏始祖。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后裔周圭公,从富春桐江迁徙深澳,为深澳周家始祖。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诸暨应店街应氏二十四世孙应梗公,因仗义把仗势欺压百姓,打死两名无辜村民的皂役(盐警)打死了,为避难身背着祖宗画像,暗地奔至深澳落户,为深澳应家始祖。多姓的聚集,遂使深澳成为有近九百年历史的古老名村。 深澳村属我县江南镇,坐落在天子岗麓,前对旋山,后拥狮子岩,两溪分流,风景称胜,也是商务中心,为一邑之冠。在县内外小有名气。前来学习取经者有之,参观考察者有之,旅游观光者有之。深澳小有名气,是靠一代一代深澳人努力创造出来的。我粗略排了一下,深澳受人仰慕之处有好些,最突出的还是曾在我县创立过四个第一: 其一,深澳人,自第一代老祖宗于南宋年间到此落脚生根以后,经过子子孙孙的勤劳创业,繁衍生息,现已发展成千户大村。深澳与石阜堪称桐庐县第一大自然村。 其二,深澳人,素有从农的经验,也有经商的头脑,在抗日战争时期,深澳的商业经济空前发展。外乡、外县、外省经商之人,源源不断云集深澳,时称深澳为“小上海”,是我县第一个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村。当时在浙江省也名列前茅。 其三,深澳人,积极响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号召。在务好农种好田的同时,率先兴办乡村工业。村办、户办、大家办,集体、个体、一齐上,工业之花处处开。1998年深澳村工业产值达1.12亿元,与分水镇里湖村一起成为我县第一批实现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村。 其四,深澳人,经过几代人的精心营建,诚心保护,全村留下了一大批艺术精湛、风格别致的明清建筑,厅堂楼阁皆有,是我县民间古建筑第一多的村,是祖国古建筑文化宝库的灿烂闪光点。2006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深澳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 2007年7月,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深澳村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这四个第一,源自深澳人的勤劳、勇敢,更离不开对申屠先辈美德的传承。他们在平时为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勤奋劳动,在旧时劳动工具笨重落后的条件下,能在地下挖深沃,地上建高楼;而在祖国、家乡受到侵犯时,就会义无反顾地起来为保卫国家、保卫家乡奋起战斗。近代人们印象尤深的是当年深澳人的抗日精神。这里讲的深澳人,自然包括原深澳乡的深澳、荻浦、环溪、青源、徐畈、西坞、邓家、平源、黄程诸村的人。那是1940年10月12日,日军第二十二土桥师团的千余鬼子,沿富阳壶源溪南犯桐庐,在富阳与桐庐交界处景山岭,受国民党七十九师二三五团的堵截。深澳乡人自动组织了1000余名青壮年协助抗日将士作战,双方战斗十分激烈,日机在空中投炸弹,配合参战的深澳乡人,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为部队做向导、抬伤员、运弹药、送饭送水。黄程庙里住满了伤员,村里老百姓纷纷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送到庙里给受伤官兵吃。深澳乡人这一勇敢的抗日行动大大鼓舞了抗日将士的杀敌勇气,在与鬼子肉博战中“碧血白刃,交相飞舞,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日寇死伤累累,最后只得夹着尾巴往诸暨方向逃窜。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三) 1999年桐庐举办旅游节,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的编导张韶明女士要我陪她到深澳采访申屠氏的由来与发展,说是要向海内外介绍申屠氏,盛情难却自然同往。在车上我将上述情况向她作了简要介绍,她和摄影记者听了都很感兴趣。因头两天美国佬的飞机刚轰炸了我驻南大使馆,所以对深澳人在景山岭协助国军抗日的勇敢精神尤为钦佩。最后,我还对他们说,申屠氏这姓,在百家姓里是小姓,可在我们桐庐是大姓,桐庐第一大村庄就是深澳村,荻浦村也是全县的大村庄,深澳、荻浦可以说是全国申屠氏中最大的村庄了。张编导听了点头说,这个节目内容充足了。1999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分别在“天涯共此时”节目里向海内外播放了申屠氏的由来与发展,着重介绍了深澳人英雄抗日的事迹。在结束语里还这样说:申屠氏这种不畏强暴、勇敢杀敌的精神令人敬佩,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种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那么,我们在近代史上就会少受点屈辱了。 |
原标题: 从古到今说申屠 话深澳 |
作者:申屠丹荣 网络编辑:叶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