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山村“袖珍村”释放大能量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10月15日 09:33:11 星期四 |
城郊村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这十几年来,旧县街道西武山村紧紧抓住区域优势这一有利条件,借力城市化带来的二三产业的机遇,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这个被评为小康村20年的小村子,早已走出了一条城郊接合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创新创业之路。 穷则思变 新建的门球场 西武山村是个名副其实的”袖珍村”,农户94户,在册人口不到29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0.2亩。想在百余亩农田里掏出“金饽饽”简直是异想天开!发展农业显然是无路可走。想要致富,必须另谋出路!然而,路在何方? 西武山与洋塘接壤,位于城乡接合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便陆续有企业在这个小山村落户。可用土地本就捉襟见肘,来村里发展的企业都是向村民租用的房子,布局无序、不便于管理,如果由村里出面建造厂房出租给企业,不仅可以方便集中管理,也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1999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良忠就到当时的江干区景芳村考察取经,这一住就是半个月。在景芳村,他看到以出租店面的形式来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更加坚定了他建造厂房出租的信心。经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建造厂房出租,增强村集体收入。 自古好事都多磨。部分观念守旧的村民则认为,农民就是要守着土地过日子,没了土地以后怎么办?新思想与旧观念在此交锋。开村民代表大会、个别谈心、分析现状、谋划将来,村两委征用土地建造厂房的方案最终取得了村民的认同。到目前,该村辖区内共有大小企业60余家,共建起了1万余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仅靠厂房出租每年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余万元的收益。 企业的落户,还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的入驻。本村村民不过290余人,但外来人口却达1000余人,这也带动了该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部分村民不仅进企业当起了工人,还在家门口开起了小超市、小吃店,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到去年年底,人均收入已达21500元。 如今,该村大力开展村级物业项目的建设,不仅壮大村级物业经济,提升农村环境,还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成为了西武山村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反哺村民 练习排舞 近十几年来,西武山村里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依靠城郊优势,引资兴建固定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以厂房和物业租赁为主业,积累了一定资金。为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该村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放老年人慰问金,女性50周岁以上、男性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可领取5元的老年人慰问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慰问金的额度也相应提高到村民年满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20元,7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30元,80岁以上每人每月40元。 村里实行奖学金制度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考上重点大学的奖励1000元,考上二本、三本的分别奖励500元、300元。该村实施大病补助制度已有7年,规定因大病住院者,除享受农医报销外,医疗费超过5000元的补助600元,医疗费未超过5000元的补助300元。此外,该村大病保险每年每人的240元大病保险均由村委统一上缴。自1995年起,每年的重阳节,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不仅能拿取慰问金,还能免费外出旅游。 西武山村区域面积不算大,但村两委却很擅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不少村民有建新房的意愿,但因村中宅基地少,批不出地基,陷入有钱建房却无地基地窘境。2010年,村中有家企业倒闭,名下的55套商住房打算拍卖。王良忠觉得如果能买下这批套房,不仅解决了村民无宅基地建房的困境,还能带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笔收入。于是,村两委一商量,筹资1200万元收购了该企业名下的3幢公寓楼,出台了本村村民购买商品房有优惠的措施,并由村两委出资买下一楼的商铺用于出租。不仅本村村民积极购买,连在当地企业上班的外来员工也有不少在此购买商品房。55套商品房不久就售謦。此举不仅让村民住上了新房,也着实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益。 幸福花开 稳定才能发展。这句话常挂在王良忠的嘴边。这些年,西武山村两委积极为企业、为村民搭建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企业也积极反馈社会。2013年,该村成立西武山村商会。目前共有会员企业43家,村两委所收取的会费均反哺村民。每年商会对村里60至70周岁的老人每人发放200元慰问金,80周岁以上每人发放300元。今年百姓日,商会不仅发放给村中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100元,还担负了当天幸福餐的所有费用。 无论村两委还是商会,对外来员工都一视同仁。因为外来员工人数众多,不少租住在出租房内,一些生活设施并不完善。村两委就出资在村中各处设置了30多只水龙头,方便大家洗衣、洗菜,水费由村两委承担。该村商会对在企业工作年满1年以上的外来员工,每年都进行慰问,若家庭困难的职工还能领到一定的补助金。在企业工作年满一年以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发放慰问金200元。无论是村民子女,还是外来员工的子女,都能领到商会发放的奖学补助金,重点为2000元,考上二本、三本为1000元。 细微之处显真情。外来人口一多,免不了和本地村民发生一些摩擦,但只要王书记一出面,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渐渐地,外来人员也融入了西武山村。每当夜幕降临,西武山的妇女和外来姐妹们都会相约在一起跳排舞。来自江西的刘大姐说:“西武山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本地的村民对我们很好,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给我一种家的感觉。” 今年10月中旬,该村新建大礼堂正式落成,村两委打算邀请杭州越剧二团前来演出。演出3晚需花费6万余元,这可是笔不小的费用。该村商会会员桐庐凤华五金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凤听说了这件事,二话不说,当即表态大礼堂落成仪式的首晚演出费用由该公司承担。头炮打响了,在张晓风的带动下,立马有另外两家企业表态,其余两晚的演出费用由他们承担。 近年来,村两委不仅为当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对本村的群众文体事业发展进行大力投入和支持。创建了文体示范村、建立了男子篮球队、乒乓球队、门球队和女子排舞队、腰鼓队、秧歌队、健身操队等多支文体骨干队伍。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广场也应运而生,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此外,村里完善了污水处理工程,修缮烂田湾、仙青坞两条林道、西武山大桥等,并进行整村整治工作,建起了村便民卫生服务室、村级书屋,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投资环境,村容村貌也是旧貌换新颜。 |
原标题: 西武山村“袖珍村”释放大能量 |
作者:记者 叶 凌 通讯员 王 芬 文/摄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