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4期简报 |
http://www.tlnews.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6:46:48 星期一 |
强化责任 彻底整治 探索长效 整合资源 着力推进“清洁桐庐”工作 ——吴玉凤在“清洁桐庐”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8年7月16日)
刚才,县清洁办对前期模拟测评情况进行了通报,这次模拟测评,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对 “清洁桐庐”农村部分的千分制考核细则的操作性和科学性与乡镇进行磨合。第二是通过明查,和乡镇、村领导面对面的打分,为“清洁桐庐”的推进提供方法。钟山乡、江南镇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钟山乡是属于工作推进扎实,各村进展情况比较均衡的乡镇;江南镇是属于原先基础比较薄弱,但工作力度很大,决心很强,整治效果非常明显的乡镇,希望大家会后能够好好地取经学习。会上,各乡镇(街道)、库管委的清洁办主任都针对自己的工作作了很好的表态,请大家“言必行,行必果”。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清洁桐庐”工作讲两个方面: 一、对前期工作的整体评价 全县动员大会后,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在县清洁办的指导和督查组的指导督查下,对“清洁桐庐”工作动脑筋、想办法、明目标、定措施、强督查,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扎实有效的集中整治,发放了倡议书、签订了责任状,招聘了保洁员,增设了环卫设施,清除了陈年垃圾,特别是6月11日“清洁桐庐”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之后,镇村两级干部对开展“清洁桐庐”工作的认识有所加强,集中清除陈年垃圾的力度也有所加大。总体来讲,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环卫设施得到了完善,农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长效保洁措施得到了加强,“清洁桐庐”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底,全县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共召开各类会议1067次,受教育人数30余万人次,开展集中整治1197次,参加人数达39931人次,共清理垃圾9600余吨,清理溪沟、河道近22万余米,共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新增农村公厕37座、垃圾焚烧炉8座、污水处理设施26处、垃圾桶(箱)6358只、保洁员503名。到目前为止,全县拥有农村公厕213座、垃圾焚烧炉35座、污水处理设施113处、垃圾桶(箱)18123只(达到每百人5.6只)、保洁人员1387人。 成绩应予肯定,但问题还是存在,从模拟打分情况看,分数最高的乡镇是83.73分,还没有达到县里考核办法规定的85分以上才能全额补助的要求。还有一半的乡镇(街道)是在60分的水准线,基本上在60分至70分之间,应该说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上有偏差,行动上不够落实。虽然绝大多数乡镇、村干部对开展“清洁桐庐”活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基本到位,但也有部分乡镇、村干部认识还不到位。我觉得是“三个不”:一是不接受。内心深处还是不接受,认为“清洁桐庐”活动是费时、费钱、不讨好的工作,行动迟缓、工作被动,“拨一拨,动一动”,甚至有的村干部有明显的厌烦和抵触情绪。二是不到位。“清洁桐庐”活动中,集中整治是基础,长效机制是关键,群众素质是保障,但有的村尚未开展全面集中整治。有不少村在发动群众参与上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多数以党员干部的集中活动或村民的有偿劳动来代替老百姓应该参与的全面整治。还有的村习惯于搞几次大活动,认为自己工作很有力度了,宣传上很有亮点了,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整治面小,效果不够好,长效保洁更加难。三是不动脑。部分乡镇、村还是套用以往老办法,以临时突击应付检查,没有从机制上解决问题。这次有部分乡镇分数排名虽然是居前的,但事实上,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存在突击应付。大家去测算一下,这个成本是很高的,一方面资金投入很高,另一方面政府和干部的公信度会下降,老百姓对你们的评价不会高,所以这个帐要好好去算一算。 2、标准上有偏差,成效上不够明显。前期,县清洁办已经下发了千分制考评指标细则,总共有九个方面: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基础设施、村容卫生、农村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农贸市场和除四害等等,非常明确,其实这就是我们工作中的导向。我觉得标准上有三方面偏差,一是满足于现状。一些进行了“十百”工程、生态创建的村,自认基础比较好,在集中整治阶段只花了较小的精力,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角,检查结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基础较差的村,通过集中整治,环境面貌有所改善,但是村干部和群众感到环境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所以不愿意再花精力搞彻底的集中整治。还有的村干部认为,农村不同于县城,卫生是搞不清爽的,过得去就行了,村容村貌变化不大。二是注重于面子。有的村主要道路、休闲公园的环境卫生比较好,但是里弄小巷、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大量存在,农户庭院杂物堆放不规范,村内有碍观瞻的破败建筑物还大量存在,简易棚厕、露天粪缸还明显存在,村内乱挂、乱搭、乱画、乱贴现象还随处可见,污水积存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村村委会所在地卫生状况良好,但是一些偏远小村情况不理想。所以我们在这里说不仅仅要注重面子,关键这个里子也要做好来。三是只关注了内部。有的村庄里面非常漂亮、整洁,但进村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溪沟塘库垃圾较多,有的甚至出现垃圾搬家现象,有的村干部对群众将垃圾倒在公路边习以为常,有的乡镇、村对国、省道保洁人员将垃圾扫于公路边不监督、不举报。 3、管理上有偏差,长效上不够健全。一是关于日常保洁机制。在集中整治以后,各乡镇、村配备的保洁员有所增加,保洁员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对保洁员的职责、范围、要求和保洁时间等没有很好地明确,对保洁员的监督考核没有真正到位,日常保洁质量较低,主要道路零星垃圾明显存在,绿化带中垃圾散落、杂草丛生,环卫设施陈旧破损,垃圾桶不加盖或无盖,垃圾清运不及时,桶内垃圾满溢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对群众缺乏教育引导。虽然乡镇、村都说与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但在检查中发现有些农户只知道与村里签订过什么东西,但是说得出、拿得出的很少,真正知道自己三包责任的更加少,而村里对村民约束监督根本没有措施,所以村民随意乱扔垃圾或垃圾不入桶现象非常普遍。 二、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按照今年“清洁桐庐”工作的整体部署,7月份应该进入提高巩固阶段,但是考虑到集中整治阶段还有欠债,各乡镇、村还不平衡,这一阶段县清洁办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集中整治,力求全面彻底;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力求实用管用;继续加大督查指导,力求效果提高。下一阶段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要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抓好责任落实。一要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在各村之间开展评比活动,使“清洁桐庐”工作做到真抓、真干、有成效。二要进一步明确镇、村干部的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发挥联系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在“清洁桐庐”活动中的领头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妇女代表、老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2、全面推进彻底整治。一是彻底整治。以自然村为单位继续开展集中整治,我觉得江南、钟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不是单独以行政村为主,而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清除陈年垃圾,力求集中整治工作的彻底性和全面性。二是明确标准。标准必须明确,要严格按照县清洁办考评细则要求进行整治,到边到角,不留死角。三是强化督查。接下去,县清洁办将每月一次不定期的进行暗访检查,届时我们会邀请县领导、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一起进行暗访检查,并将考评结果包括扣分原因全部在《今日桐庐》和电视台进行排名公示,对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加强曝光。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要积极配合我们指导组加强对各村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力度,努力培育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3、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一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联系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清洁桐庐”绩效考核制度、督查指导制度、考核结果公示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工作。二是要在农民素质教育上下功夫。通过半年度“门前三包”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也可以通过乡风文明评议,形成一种民间舆论。进一步规范村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大力普及公共卫生知识,逐步引导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要在强化日常管理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保洁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时间,对保洁人员实行考核,落实保洁人员责任。 4、有效整合工作资源。“清洁桐庐”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清洁桐庐”工作进行了视察和督查,从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反馈的情况看,他们对于“清洁桐庐”的要求是综合的、非常高的,他们提出要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保护、空心村整治等问题列入“清洁桐庐”范围,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长效机制建设缺乏一定的基础保障。因此,希望在座的清洁办主任在开展“清洁桐庐”活动中一定要整合好资源,做好结合文章、借力文章,把“清洁桐庐”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十百”工程、生态创建、改水改厕、河道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为长效机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志们,县委县政府都十分关注“清洁桐庐”工作,在刚刚结束的县委全委会和县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对“清洁桐庐”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座的清洁办正副主任是“清洁桐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我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清洁桐庐”工作中去。我相信,我们的工作可以得到很好的推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
原标题: 2008年第24期简报 |
作者: 网络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