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全故事集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2年02月17日 11:02:05 星期五 | 
|   编者按:明天(3月5日)是第48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的人生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是伟大的。无论在什么时代,雷锋精神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需要,社会文明的标志。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今天,我们编发这一组稿件,既是为了纪念雷锋,更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希望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活着的雷锋。 他,是一名志愿者,志愿支教、爱心助学的信念坚定不移;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秉性”永不改变;他,是一名公安交警,为民服务、平安护路的工作准则常记心间。他们,职务不同,身份不同,但他们在人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活雷锋。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期“活雷锋”的全新内涵。 田李彪:回收废品传递爱心 
 田李彪(站立者)在垃圾箱找废品 ■见习记者 余杰 通讯员 刘娴 实习生 杜巧丽 在大学一年多的时间里,田李彪一直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总服务时间超过750小时。 田李彪是湖北荆州人。早在上初中时,他就常常留意报刊杂志上关于志愿者的一些事迹报道,其中徐本禹的事迹让他深深感动。于是,他心中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尽全力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2009年9月,田李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进校之初,恰逢该校志愿者联合会纳新。田李彪立即找到“校志联”,坚决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面对考察人员的提问,田李彪以坚定的态度、精彩的答辩,成为学校志愿者联合会“爱心回收站”社团的一员。 当年10月17日,“爱心回收站”组织了志愿者“新兵”的第一次活动——在校园内回收废弃的饮料瓶、废旧报刊杂志等,变卖的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当田李彪和队员们将一袋袋回收物从楼上搬到楼下,再运送到废品收购站时,他第一次真实地体验到志愿者工作的辛苦,更加坚定了“克服困难,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的志愿者”的决心。 在“爱心回收站”的那段时间,田李彪内心也有过矛盾和碰撞。有一次,他单独去几个学生宿舍回收废弃的饮料瓶,走到宿舍门口时,却怎么也开不了口,觉得很难为情。思想斗争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宿舍的门。“大家好,我是’爱心回收站‘的成员,来收饮料瓶。”然而,宿舍的6位同学正在玩游戏,十几分钟后才有人回应他,把床下积攒了几个星期的饮料瓶找出来,装了满满一大纸箱子。 虽然开始时受到冷遇,但最终收获不少。第一次单独完成任务的喜悦,坚定了田李彪的信念,成为他日后进一步做好志愿者工作的强大动力。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田李彪也十分不安:“今年下半年我就要上大三了,学习时间会更紧,可能就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志愿者服务上了。”田李彪说,这并不代表他的“志愿者之路”就此终止,他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只是希望,在他之后能有更多的好心人,接过爱心火炬,继续传递下去。 周玲霞:志愿支教播种希望 
 周玲霞(后排右一)与她的学生在一起 ■见习记者 余杰 通讯员 刘娴 实习生 杜巧丽 周玲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英语汽车贸易专业2009级学生。入校没多久,她参加了该校志愿者联合会“爱心回收站”社团在郧县红岩背林场完全小学举行的一次活动。从那时开始,一个女大学生志愿支教的故事就有了开头。 那次活动让周玲霞知道:在红岩背这块贫穷的土地上,有一群渴望学到更多知识的穷孩子。而老师只有三个,课程也只有数学和语文。从那以后,她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抽出周末的两天时间,去给孩子们上课。 山里的孩子对上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迷恋。“他们每天很早就坐在教室里等着我。上课一个个听得很认真。”周玲霞说,刚开始上英语课时,班上有个叫段才军的男生让她很头疼。“我刚刚教读过英语单词,别的孩子都会,就他不会。有时教很多遍,没过一会,他又忘记了。”周玲霞心想,这个孩子难道就这么讨厌学习英语吗? 在一次与校长的交谈中,周玲霞得知段才军智力存在缺陷,记忆力不是很好。从那以后,周玲霞每次下课后都会把段才军留下来,单独为他开“小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段才军一遍一遍认真地跟着读。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段才军的英语成绩终于追上了其他同学。 在她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件事最让她感动。2009年12月的一个周六,周玲霞第二次去给孩子们上课。当天晚上,周玲霞住在女生宿舍。临睡前,一个叫徐萍的女孩子端着半盆热气腾腾的水,递到她的面前说:“周老师,天冷,您用热水泡泡脚,睡觉暖和。” 那一夜,周玲霞抱着徐萍挤进一个被窝。后来周玲霞才知道,在冬天晚上,学校食堂会烧一大锅热水,供老师和孩子们洗漱。由于锅小人多,每人分到的热水并不多。而给周玲霞泡脚的那半盆热水,则是女生们将自己盆里的水汇集在一起的。孩子们的热情、淳朴和感恩,至今让周玲霞感动不已。   在红岩背林场完全小学支教的一年多时间,周玲霞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这些努力,能改变这几十个孩子的命运,我的价值就放大了几十倍。”周玲霞自豪地说。 
 施奎救起伤者送到医院 ■见习记者 余杰 通讯员 尚宏庭 实习生 杜巧丽 陈鹏 驾驶着出租车,穿梭在十堰城区的大街小巷。十一个年头,始终坚持着献爱心、做奉献,开一路车,做一路好事。他就是十堰市顺强运业有限公司员工施奎。 “我做那些所谓的好事,都是应该的,十分普通平常。当你遇到别人有困难时,你也会这样做的。”施奎说。 2010年4月12日凌晨5点左右,天麻麻亮,马路上车少人稀。市民赵德义像往常一样骑着载满猪肉的三轮车,带着妻子,行驶在去市场的路上。 当夫妻俩有说有笑地赶路时,灾难悄悄地逼近。行至十堰天桥路段,一辆白色小货车迎面驶来,“哐当”一声将三轮车撞翻。赵德义重重地摔倒在地,满脸是血,呻吟不止。他的妻子从地上爬起来大声呼救:“救人啊!小货车撞人了。”然而,肇事的小货车非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加速离去。 这一幕被恰巧行车至此的出租车司机施奎碰个正着。“出事故了,赶快救人。”这个念头掠过脑海,施奎立即将出租车停在路边,拿起手电筒跑向事故现场。现场的惨状让他大吃一惊:三轮车仰面朝天,已经被撞得变了形。受伤男子躺在地上痛苦不堪,近乎昏厥,左手小指头也没了,鲜血直流。 施奎立即返回车内取来一条干净毛巾,将赵德义左手包扎好。见有好心人前来帮助,赵德义的妻子一把拉住他哭着说:“师傅,我求您!您一定要帮我们找到手指……”施奎安慰二人后,耐心地顺着马路找起来。二十分钟后,施奎终于找到了那截被撞断的手指。他小心翼翼地用衣角将手指包好,来到赵德义面前说:“老哥,我送你们去医院,兴许手指还能接上。” 施奎驾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就近的医院,替赵德义挂了号,又一直护送他到抢救室。等赵德义的妻子回过神,想起还未付车费时,施奎早已悄然离去…… 这件事,只是施奎所做的众多好事中的一件。在开出租车的11年时间内,他救助了多少伤者,做了多少好事,有多少次见义勇为,施奎自己都记不得了。尽管周围有些人不理解,说他傻,但他无悔无怨。因为,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奎得到了快乐。11年来,施奎没接到一个投诉,没一次违章记录,得到的全是表扬。 王伟:为民服务永记心间 
 王伟正在马路上值勤 ■见习记 者余杰 特约记者 陈敬明 通讯员 张涛 王伟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从当上交警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岗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决心当个好交警。“在尽职尽责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的同时,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也要常记心间。”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平安护路,这是我的责任。” 王伟曾经工作过的武当路小学“交警护学岗”紧靠城区主干道,每年都有数起交通事故发生。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该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块心病。2007年3月,在一次护学值勤中,一辆公交车突然刹车失灵,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向3名小学生。在这危急关头,王伟挺身而出,飞一般冲过去,将3名学生推到路边。学生安然无恙,而王伟却被公交车撞伤。面对3位被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感谢,王伟说:“每个交警都会这样做。因为,平安护路是我的责任!” “为民服务,我有这样的义务”。2010年7月6日傍晚,大雨倾盆。王伟巡逻至东岳路岗亭时,发现人行道上一名小女孩边走边哭,样子特别可怜。王伟立即停下车,将她带到值勤的警车里,对她说:“你不要害怕。我是警察叔叔,你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叔叔帮你。”小女孩慢慢止住了哭,讲述了事情经过。原来她叫小花(化名),9岁,之前与爷爷、奶奶一起在附近逛街,不小心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在大街上哭。王伟了解情况后,经过2个多小时的打听,终于将小女孩平安送回家。事后,孩子的妈妈紧紧拉着王伟的手,激动地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要不是你,我女儿可能就丢了,你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呀。” 王伟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出了名。2010年7月,一外地车辆因不熟悉道路导致交通违法。司机又是递烟又是陪笑脸,以为王伟会严厉地处罚他。没想到王伟在批评教育并开车把他带到出城路口后,亲切地说:“欢迎你到十堰来!出门在外,安全第一,祝你一路平安!”司机十分感激,连声说:“十堰交警真好。”并表示以后一定遵守交通法规。 20年来,王伟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理解,用情理交融的执法,换来司机们的爱戴和交通的畅通。  |  
| 作者: 网络编辑:卢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