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莲:一位桐中老师的“边塞曲” |
http://www.tlnews.com.cn/2019年09月10日 09:03:12 |
徐志莲,浙江省桐庐中学科研信息处主任,教育硕士,数学高级教师。她于2018年8月赴阿克苏执行援疆任务至今,现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援疆副校长。从教近三十年来,曾先后获得“杭州市131人才”“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考优秀阅卷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等诸多荣誉称号。援疆一年多来,她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先后获得新疆第九届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优秀指导教师奖、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杭州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用激情追逐一个“大漠梦” 从教近30年的她,拥有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2016年之前,她所带班级均为桐中理科实验班,曾有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她辅导的学生中,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国家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有多人次获省级奖项;她所带班级曾获得“杭州市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最有成就感的是2017年,她首次带文科班,在接手高三教学的一年内,她从因班施教、因人导学入手,潜心教学,最终从高考数学上线指标14人,提升到高考实际上线32人,全班40名学生中,有36人上了一档线! 不知不觉,她已过了“不惑之年”。三尺讲台上的她,已成为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岁月流逝,并未带走她对教育事业如火激情。2016年当省内招援疆教师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决心利用剩余的教育生涯,在阿克苏这片美丽的大漠上,绽放自己的教育智慧,让人生精彩无憾! 从报名到正式踏上援疆征程,有一年半的准备时间。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自己还未踏上援疆之旅,人生的考验便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那是当年3月份,她趁学生早读的时间,自己弯腰用一把刀片铲刮教室地面上的一块口香糖渣渍,不曾想刀片断裂反弹,割伤了她左眼的眼角膜……有近一个月时间,她左眼的眼白都是血红色的,可为了不影响班主任工作,她仅仅让同事代上了三天的数学课就正常工作了。受伤的眼睛由于得不到及时养护,因此伤情反复发作,可她依然坚持没请一天假。不过,她的内心有了隐忧:自己带着受伤的眼睛,能不能承受援疆的重任?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眼睛伤情未愈,疾病的考验又至。 5月份她因肠胃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长了肉瘤。她立即做了微创手术,以往几乎不去医院的她,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居然去医院看病高达十六七次,成了医院的“常客”。她虽然在恢复期也没有请一天假,但心中疑虑又增加了三分:自己的体质大大下降了,能实现自己心中那个“大漠梦”吗? 除了来自身体的严峻挑战,还有令人心动的诱惑! 那是2017年7月底,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应聘,想不到一路过关斩将,通过笔试、面试、综合测试,她从20位应聘者中突颖而出进入前二,这实在令人兴奋!可当对方学校通知她去体检时,她却犹豫了,虽说“到喜欢的城市去工作”是她的美丽梦想,现在离实现这个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可跨出这一步,自己将与“援疆梦”擦肩而过…… 一边是职业机遇,一边是人生理想!这真是一次两难的选择!可她最后毅然决定放弃进省城工作的珍贵机遇,用以成全自己的援疆梦想! 就这样,46岁的她开启了自己的追梦之旅——教育援疆。2018年9月3日,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领导安排下,她与另外8位援疆教师一起,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了广漠苍茫的天山脚下,成为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的教师。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这首热烈优美的歌曲描绘了新疆醉人的风光,可现实生活中,南方人要融入大漠这片土地却并非易事。现实,很快就给了徐志莲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新疆的气候,首先“打”了徐志莲一个措手不及。 阿克苏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一处绿洲,位于塔里木河的上游。这里的气候异常干燥,紫外线极强,尤其是春季,席卷大地的沙尘暴经常光临。原本不习惯用护肤品的徐志莲,为了保护脸部不受伤害也不得不用护肤品,可她却忽略了对脸部以外皮肤的保护。结果有点“惨”——她腰背部和手臂部位皮肤,出现干痒皲裂,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个月才得以恢复正常。 异域的生活习惯,让她体验了“水土不服”的滋味。 阿克苏这边蔬菜比肉还贵,不喜肉食的她,为了保持充沛体力工作,努力尝试着吃一些肉食,她曾自嘲在新疆一年吃的肉食,超过了过去四十多年的总和。由于天气干燥、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原因,她进疆头两个月,肠胃持续出血,最后还是让家人在桐庐医院配了之前用过的药,快递寄到阿克苏……可即便遭遇诸多考验,她依然默默地坚持上班,没叫一声苦,没请过一天假! 用心搭建空中课堂“一座桥” 在新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杭州与阿克苏之间搭一座教育互通的“桥梁”,让大漠师生能分享到“天堂之城”的优质教育资源。 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安排给她多项光劳任务:如负责杭阿共建“智慧+空中丝路课堂”“杭阿共建青蓝工作室”的运作。 每一项任务的分量都沉甸甸,可她从不惧挑战。 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全方位支持下,她积极协调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数学工作室联系赴杭州培训学习的机会;牵线“曹凤山名师工作室”与“杭阿共建青蓝工作室(高中数学)”结对;牵线浙派高中数学名师赴阿克苏送教,通过牵线搭桥,让38位阿克苏地区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与22位浙派名师结对并达成“传帮带”协议。此项活动在阿克苏的老师与浙派名师之间,搭起一座“心桥”。在她的严格标准指导下,徒弟魏艳霞申报的工作室室刊《青数蓝图》于2018年12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援疆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她带领着工作室走得越来越稳健扎实,该学科在地区引领和辐射作用也日益凸现。 “智慧+空中丝路课堂”,是杭州的援疆品牌,主要承担着为阿克苏市远程培养教师的功能,同时实现杭州与阿克苏教育“无缝对接”。“空中丝路课堂”内容非常丰富,有专题讲座、课堂展示、教学研讨活动、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授课教师从杭州名人、名师、名校扩大到大学外教、留学生等,能实现杭州、阿克苏两地多校师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在杭州援疆指挥部和阿克苏市教科局的支持下,使“空中丝路课堂”得到不断提升。 如今发展到杭州任何一所学校,都可对阿克苏市所有学校同时授课。杭派教育由点至面,辐射到了整个阿克苏地区!在过去短短的一年内共开课49期,阿克苏受益教师和学生数均数以万计。2018年12月,指导徒弟为学校省报以“空中丝路课堂”为重要载体的网络研训项目,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络研修项目”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她还用心地为援疆教育宣传。2019年5月,在她和学校共同的梳理和提炼下,学校领导在教育部副部长等带领的100多位领导面前成功推介了杭州援疆精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同时她和援疆教师团队向教育部副部长等一行成功推介了杭州援疆品牌杭阿共建”智慧+空中丝路课堂”“杭阿共建青蓝工作室(高中数学),特别是她成功组织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阿克苏市实验中学与浙江省桐庐中学两地三校之间同上一课的生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桐中的两堂示范课获得极高的评价。她用一片赤诚,在杭州和阿克苏之间搭起一座“教育互通立交桥”,而通过“空中丝路课堂”在两地师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顺畅的“心桥”。 用情唱好传帮带“一台戏” 助力阿克苏打造一支优秀的数学教师队伍,这是她的心愿。为此她精心开展“传帮带”,用自己的热情、才华和智慧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2019年3月初,她为了快速地大面积提高受援学校新教师成长,建议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体青年教师进行“课堂评比大赛”,规定每位青年教师参赛前必须磨课至少2~3节,由学校评定获奖等级。今后学校选拔教学人才或评优时,可优先考虑获奖教师,用这样的方式吸引青年教师“大练兵”…… 这个充满教育智慧的建议,很快就被学校领导采纳。第二天学校作出决定,把开学初定下的“名师课堂”展示活动,换为开展“青年教师大研赛”。 这也是该校有史以来首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一个半月,面向全学科,面向全体参加工作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全校符合条件的一百多位青年教师全部参赛,这大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们各自钻研,互相切磋,在思维碰撞中,不断擦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她到阿克苏后,受援学校给她安排了5位帮带徒弟。2019年4月11~12日,是阿克苏高级中学举办青年教师(工作三年内)数学研赛的时间。徐志莲的5位徒弟中,只有刘香杰参加此次赛事,而数学组共有13位参赛选手。显然,要在赛事中胜出,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刘香杰压力极大。 为了指导徒弟参赛,确定参赛课题后,她让徒弟自行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发现问题在赛前两天果断推翻课题,重新确定新课题,师徒反复商讨新课题的教学设计,直至深夜甚至凌晨。 她的心血没有白花,刘香杰在研课大赛中表现十分出色。参加工作才第二年的她,一举拿下了青年教师数学赛课比赛第一名!她本人被评为“最佳指导奖”。由她倡导的青年教师研课大赛获得圆满成功,达成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助力学校“发现人才”的目标,更推动了学校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 除此之外,2018年9月,她指导徒弟参加自治区数学优秀课评比,在比赛现场作为指导教师为徒弟评比课作精彩的推介发言,最终助其获得新疆第9届高中数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同时她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据统计,她援疆一年时间内,共进行“传帮带”290人次,听评课229节,上课175节,示范课8节,讲座6场,参加教研活动63次,指导科研140次。她受邀为参加青蓝工作室、新锐教师和浙派名师送教活动的同课异构的6位老师进行磨课指导,均获得很高的评价。此外她的徒弟还获得多媒体课件比赛全国三等奖3项。 与此同时,从事过9年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她,积极发挥自身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特长,指导阿克苏高级中学“深耕”教科研。截至目前,她已为受援学校教师一对一的教育科研指导近50余人次;指导的小课题有9项被评为阿克苏市立项课题。为援疆教师团队撰写浙江省规划课题申报方案终稿并成功立项;援疆期间,她还为后方学校主笔撰写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先后斩获杭州市一等奖和浙江省一等奖,创下后方县域记录,个人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努力升华教育援疆“一片情” 在天山脚下,她除了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用心推介“杭州援疆范式”,希望这一优秀模式能惠及更多的新疆师生。 2019年5月,为迎接教育部的乡村教师暨教育援疆工作推进会,她受邀作为受援学校的设计者之一,在杭州援疆指挥部吴栋栋局长的指导和支持下,连续两周每晚熬到凌晨3、4点钟,梳理出杭州市援疆打造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的流程,提炼出教育援疆的“一站两联三建”模式和教师援疆的“聚·融·创”范式,并与受援学校的党办主任文静老师等一起,设计出精致大气美观的展板,为阿克苏高级中学编写了核心关键词的解读手册。 与此同时,她还努力地把浙江省重点中学——桐庐中学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移植”到新疆,为受援学校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她经常应邀为阿克苏高级中学设计或修改校园一些大型活动的方案及推介文稿等,还为受援学校主旨撰写和修改申报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的考核汇报报告,并助其顺利获评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的荣誉。 一腔热忱,无数心血与汗水,她为杭派美好教育扎根在阿克苏这片美丽的大漠沙土上,努力绽放自己的教育智慧,让人生精彩无憾! |
原标题: 徐志莲:一位桐中老师的“边塞曲” |
作者:记者 方赛群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