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的几点体悟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4月27日 13:09:19 星期四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多措并举,其肃贪反腐力度空前,彰显了国家领导人对贪腐的“零容忍”态度。《人民的名义》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契机下应运而生,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便赢得不菲的收视率和口碑,甚至掀起了“全民追剧”的热潮。该剧立足于现实,充分还原当下真实的政治环境和反腐生态,不啻于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剧中展现的大格局与大尺度,意在传递一种积极与腐败作斗争、追求正义、人性向善的价值观,从而揭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高度评价的背后承载着对政治清明的高期待。现实中,腐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规模、复杂性反而向更高层次发展,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始终在进行中,可谓任重而道远。“以人民的名义反腐,以观众的名义创作”或许是该剧成功的原因。观众爱看反腐作品,并非出于猎奇心理,而是对反腐败斗争的深切关注,希望通过该剧了解更多反腐败斗争的“内幕”,以便能够有效监督,提高其政治参与度;同时也是对中央反腐的直接呼应,希望国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最终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反腐是一场系统复杂的攻坚战、持久战。剧中所反映的种种官场现象积弊已久,彻底肃清贪腐任务艰巨繁重:首先,目前地方“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权力,存在对其监督缺位、监督失效问题,导致部分地方和领域的“一把手”大搞家长制、一言堂,党内民主遭到严重破坏。其次,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并未得到严格遵守,出现拉关系、找靠山、选边站队等人身依附现象,党内同志关系严重变味。剧中的“汉大帮”和“秘书帮”即是拉帮结派、选边站队的生动再现。其三,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屡禁不绝。其四,心存侥幸、以权谋私,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权力寻租、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出现“小官巨贪”的愕人现象。其四,部分党员干部目无党纪国法,乱议中央大政方针、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凡此种种无不警示我们:在反腐的路上要永葆政治定力,迎难而上,将作风建设与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三、思想建设与制度约束双管齐下、持续推进反腐斗争。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内在动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须做到廉洁自律,耐得住艰苦,挡得住诱惑;不断加强反腐教育力度,增强廉洁意识,坚守道德底线,以反面典型为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敬畏法纪,不逾越法律红线,做到慎权、慎独,有权也不任性;同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内外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防腐拒变。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完善干部任用制度、严厉打击和惩治腐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同时,不断加大预防力度,丰富预防内涵,提升预防实效,为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
原标题: 《人民的名义》热播背后的几点体悟 |
作者:张芸芸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