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齐桓公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2月09日 08:43:27 星期四 |
读《春秋五霸齐桓公》感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最负盛名,称霸时间最久的要数齐国的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之所以能成霸业,除了其自身非凡的机智和雄才大略,最主要的还在于拥有海纳百川宽广的胸襟,求贤若渴,广纳贤才,不计前嫌,选贤任能。 综其一生,有一个人对他的霸业贡献至伟,这个人便是管仲。管仲曾辅佐公子纠与其争位,并一箭射中他的衣钩,是名副其实的敌人;在打败公子纠后,齐桓公从贤臣鲍叔牙处得知管仲的才能后,非但没有把管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是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亲自迎接入宫,对他敬如上宾,军国大事无不言听计从。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开启了后世君王礼贤下士的先河,如范增之“亚父”、孔明之“相父”。 齐桓公是明主,管仲是个有能力的贤臣,再加上有鲍叔牙、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须无、东郭牙等一批贤臣齐心协力的辅佐,明主贤臣互相配合,最终齐桓公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合上书本,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无独有偶,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两件事,第一件是第二十二回,官渡之战前,袁绍令书记陈琳书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陈琳是个难得的人才,文采飞扬,《讨贼檄文》从曹操的祖父骂起,一直骂到曹操本人,骂得曹操三代狗血淋头,贬斥他是古今第一“贪残酷烈,无道之臣”极富煽动力。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第二件是第三十回中有个“曹操烧信”的典故。官渡之战后,曹军从袁绍军营里清理出一批书信,都是曹操手下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力排众议将这些信统统烧了。曹操烧掉了手下欲叛变的前科劣迹,却实实在在地烧出了一批忠诚良将。有此肚量,难怪曹操能平定汉末动荡的北方,结束军阀混战的割据局面,为晋一统三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虽说曹操是个大奸臣,他“挟天子令诸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在爱才、惜才这方面,还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齐桓公治国需要“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怀,我们平凡人在日常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人这一生肯定会遇到各种不顺眼的人,各样不顺心的事,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自己的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正是因为有宽广的度量容纳了成百上千大小不一的河流。齐桓公尽管已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但他那“海纳百川”的胸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
原标题: 海纳百川齐桓公 |
作者:徐红霞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