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11月06日 09:24:21 星期日 |
| ——读《樋口一叶选集》有感 范敏 在去日本旅行之前,我对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作品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尽管过去也曾拜读过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日本文学巨匠的著作,可樋口一叶的作品犹如深藏海底的宝石,始终未能被我发现。 大概是五千元日币上这位少女太引人注目的缘故,在拿到印有她头像的日元时,我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她是谁。当听到导游介绍说,这是一位一生贫病交加、24岁就英年早逝的日本女作家时,我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想:一位24岁就香消玉殒的少女,她能给日本文坛留下什么样的作品呢?为什么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会将她的头像印在五千元面值的日币上? 带着一连串的疑惑和不解,旅行结束后,我很快买来了她的选集,并精心研读起来,试图通过阅读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樋口一叶,1872年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小官吏家庭,从小喜爱读书,对古典日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她十一岁时,由于母亲反对女孩子读书,被迫退学,在家学习女工。 此时的樋口一叶已经深深迷上了文字阅读,针线之余,她常常一个人躲进父亲的书房,阅读祖父和父亲收藏的古典书籍。好在父亲是个通达贤明的人,见她如此热爱阅读,便在她十四岁那年,再次将她送进“荻之舍”私塾。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她16岁时,她的大哥因病去世,二哥也与家里断绝了关系,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没过多久,一向疼爱自己的父亲,又因经商失败,患病后去世。经历了多次打击后,一个原本风雨飘摇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家庭的挫折,年仅十八岁的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并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一家人的生计。为了糊口,樋口一叶曾做过洗衣、缝补等杂工,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阅读。有一次,她看到同窗女友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并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受到启发的她,从此便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由于她英年早逝,一生留下的作品数量不多——除了21篇短篇小说,就只有一些诗歌和手札日记,但这并不影响她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代表作《大年夜》、《十三夜》、《浊流》、《青梅竹马》等,笔调精致优美,情节凄婉哀伤——既有对旧道德下爱情悲剧的无奈,也有对底层百姓充满人性温暖的吟唱,故事又冷又美,耐人寻味。 细读樋口一叶文选,发现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爱情为主题的,在她的笔下,爱情几乎是艰辛人世中的一种奢侈品——美好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太贵,挣扎于生计线上的人们没有能力购买它,只能隔着橱窗眺望遐想。这种悲伤的情感基调,在她的笔下流露出来时,丝毫没有号哭的意味,而是淡淡道来,无限惆怅。 樋口一叶创作小说的时期,正是明治维新之后,此时的日本社会极具动荡,也是文明开化之前最黑暗的时期。深受日本旧文化熏陶的她,无法摆脱下层女性立场的束缚,也无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界线,因此,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对同时代的女性寄予深切的同情,以此来捍卫女性的权利和自由。 掩卷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连私塾也只是断断续续上过几年的女孩,怎么就能创作出如此有价值的作品?她仿佛是为文学而生的,带着某种使命感来到这个世界,文学是她的一切。小小年纪的她,对文学的崇高理解,几乎拯救了一代妇女。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是为了抚慰世间女性的病苦和失望而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 咀嚼着樋口一叶的文字,我不禁汗颜——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她依然孜孜不倦地写作,并为底层百姓书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正因为有了像她这样的一些先驱者,才有了我们妇女今天的地位。 而同样热爱文学的我,生活优越,闲余时间充足,却因为怕吃苦,怕体验生活,怕熬夜,怕动笔……怕这怕那,以致于到现在依然停留在文学的碎片中——这大概就是普通人与伟人的区别吧! 纵观樋口一叶的一生,不难发现,日本国之所以要将她的肖像印在5000元日币上,一方面是因为她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明治时期,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和妇女不公平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还在于她面对生活的磨难,没有让自己沉沦,而是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敢于扬起风帆与苦难拼搏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樋口一叶犹如文坛夜空中一颗璀璨的新星,才刚刚露出夺目的光辉,就不幸殒落——这不仅是日本文坛的悲哀,也是世界女性的悲哀。 美丽聪慧的樋口一叶——“其来何迟,其去何早”。
|
| 原标题: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作者:范敏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