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讲“三”点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6年03月05日 09:42:56 星期六 |
|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畲乡三月三
三月春风催梅开 看这题目,别以为我要发表重要讲话,而是说说“三”字,其中蕴含大学问,可谓“三”字里面有乾坤。下面,我讲三点。 第一点,文化中的“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字在文化经典中出现的频率或是其他数字所不能比较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三字经》《三味书屋》,戏曲《三娘教子》,电影《刘三姐》《三笑姻缘》《三打白骨精》有“三”字。三国鼎立的“鼎”,一种三足两耳的金属器皿,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器。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造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为传国重器,后世因称新朝定都建国为定鼎。《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称赞诸葛亮大智大勇,非神非圣三代下一人。“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恼的是那群混账狐朋狗友的扯是搬非、调三惑四的那些人(《红楼梦》)”……《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宗教方面,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古印度悉达多王子创立佛教,佛陀教义由经、律、论组成“三藏”,其中有“三法印”。著名的有儒、释、道“三家”。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唐三藏。中国佛教宗派中有“三论宗”。明代林兆恩创立“三一教”。佛学界有句话叫“天下佛知,不出三支。”新中国成立以后,基督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发展,并形成了大规模的“三自”爱国运动。韩愈、寇准、范仲淹被称为“唐宋三贤”。“潇洒桐庐”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给桐庐起的城市品牌,他于庆历三年即公元1043年,诏封为参知政事。范公从政三十多年,曾两度宦游陕西,为三秦大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一生体恤国是,敢于直谏,虽多次遭到贬谪,威望却越来越高,在朝野享有“三光”之誉。著名的“唐三彩”造型主要有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三月三,古代称之为“上巳节”,浙江省每年在绍兴的兰亭举办书法节即“兰亭雅集”。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每年三月三举办畲乡文化节。 老子在《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文字很简单,理解却很难。为什么“三”能生“万物”呢?为什么不依次“生”到“九”再生“万物”呢?“九”不是比“三”大吗?三个大问号,你问我?我也是“一问三不知”啊!生出“一”来的那个“道”更是玄之又玄,被誉为“众妙之门”。人生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现在恰恰都斗胆说“敢为人先”)。仁慈者路路皆通,事事顺心,持俭必富,勤俭定有。“三一”是道学的根本理论,如“三清”、“三洞”等。民间称“三官大帝”指哪三官?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道教认为,人腹中有一种怪物叫“三尸”,专门伺察人的隐私和过恶,每到庚申日就到天帝面前告发,减人禄命。若人在庚申日不睡觉,“三尸”便不能上天告状,就可以长生不死。所以,修道者会“守庚申”。佛学讲“三界”,人在天地中,心在三界外。佛有“三身”。世相色、情、空。寺宇开三门者,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贪、嗔、痴是世间三大毒瘤,怎么办?佛法胜三宝,以戒、定、慧三智化解。“你若开花,蝴蝶自来。”人生有“三幸”即: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人。人曰“三生有幸”。新婚洞房时行“三拜”大礼。古有“约法三章”。拜师学艺要行三跪九拜大礼。《红楼梦》中有比喻姻缘前定的“三生石”。“三十三天,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相思病最苦。”儒家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个哲学家说,人世间不外乎三样东西,即物质、意识、信息。古语曰:“吾一日三省”,“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旧时有“守制”规定,古人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嫡长子或重孙要守孝三年,须闭门读书,谢绝世务。《论语·阳货》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古代贵族崇尚香道,少不了“炉瓶三事”。传统社会考功名分“三甲”。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县里的童生,考取的为“生员”,俗称“秀才”;第二级是乡试,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全国会考,考取的叫“贡士”,再经殿试赐进士。乡试、会试三年一科称“大比”。柳永赶考就经历了一波三折。相传柳永第一年进京赶考论文没有写好,结果没有考中,他很不服气,就写了一首词叫《鹤冲天》,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不知怎地皇帝知道了,第二年考取了,皇帝说“何不去浅斟低唱”,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第三年他又去考,这次他换了个名字,考取了。有给他一个绰号叫“柳三变”。 封建时代,皇帝在奏章后面写得最多的三个字是什么知道吗?“知道了。”全然是个“三无”批示,无褒、无贬、无意见。不过有时候“知道了”是很重要的智慧,当然“不知道”也是很重要的智慧。臣子颂祝皇帝,高呼万岁,叫“嵩呼”或“山呼”。《汉书 武帝纪》载:汉武帝登嵩山,随从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三”就是呼三遍。经历文革的人都呼过“万岁,万岁,万万岁!”旧时拜师学艺,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独立门户以后,对师傅要尽“三节两寿”的礼数。春节过后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据说是来自于道教的“三元说”。现代体育比赛取金、银、铜三奖,有个著名的奥运项目叫“铁人三项”。小孩玩游戏剪刀、石头、布三局两胜。做人行事要讲究“三合”即合情、合理、合法。先天太极十三式,刚柔相济,微妙入圣。古琴依三分损益法确定十三音,清若溅玉,颤若龙吟。现代奥运精神更高、更远、更强。科学精神高、精、尖。时空上虽然有年月日,但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皇极经史书》载:“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现在才知道“一会”竟然是1080年!真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头晕了吧?那就休息一会儿吧!被称为国医的中医是“三指诊脉,五指开方。”方位上有上中下,左中右“三维”。《孟子 公孙丑下》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世间之中有天、地、人“三才”,天穹之上有日、月、星“三光”。八月十五中秋夜赏月,诗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百姓仰头看”,“把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也常出现在诗词、成语、歇后语中。如“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苏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大数,也是吉数。含三字的成语典故、土话俗语如:三头六臂、三堂会审、三阳开泰、三山五岳、三对六面、三堂会审、三教九流、三言两语、神三鬼四、左三右七、初三十一不用挑日、一日不见如三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年三十的吃,年初一的穿等等。但也有略带贬义的如:不三不四、两面三刀、五大三粗、狡兔三窟、三长两短、搞七捻三、假眉三道(桐庐南乡话叫假舞佯癫)、三寸不烂之舌、天下没有好老三、三只手、第三者、小瘪三、下三滥、三脚猫、十三点、三不像六样相等等。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啊!歇后语如:三个厨师六只鸭——忙煞(杀)、三年不漱口——一张臭嘴等,形象幽默,可谓入木三分。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创作原则是“三突出”。写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段论”。戏曲、文艺晚会之类的要有声、光、电;序幕、正戏、尾声等等 第二点,生活中的“三”。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总是有“三”相伴。笔者出生不久便遇上“三年自然灾害”。人的生活一日三餐,人是铁饭是钢,少吃一餐饿得慌。早晨起床三件事,刷牙、洗脸、上茅坑。家里电器“三大件”,电视、空调和冰箱。家中卧室“三大件”,枕头、棉被和床单。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男士出门“三大件”,皮鞋(三节头皮鞋曾风靡一时)、手表和西装,男人养三气:志气、豪气、底气,男人要有杠杠的精、气、神。女士呢?出门“小三件”:提包、披肩加化妆(盒),女人养三雅:高雅、优雅、清雅,女人标致更要有傲人的“三围”。香水当然是女人的最爱,“香之等凡三,曰沉,曰栈,曰黄熟也。”传统社会女人裹小脚,以“三寸金莲”为美。搞了三十多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一家三口,有些称呼实际已经消失,谁还弄得清“三姑六婆”啊!只有放开二孩了。再看吃喝方面,有道是“民以食为天”,“三尺喉咙深似海”。美食中也不乏“三”字头的佳肴,如“炒三丝”、“三鲜汤”、“三鲜笋炒鹌子”、“煎三色鲜”、“三文鱼”、“三七炖小鸡”、“三不沾”、“三脆羹”、“三叉烧”,洋美食“三明治”。养生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不过平时还要以“三增三减”防“三高”。身体如汽车,年检看看胃、肝、肺“三经”是否正常,“小三阳”、“大三阳”超不超标。闲暇时间翻翻《黄帝内经》,了解一点“三阴三阳”养生之道。俗话说“要健康多喝汤,三神山海上方。”汤如三棱桂枝汤、三子三仁汤、三参化瘀汤等等。传说东海之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上有不死之药,即民间验方秘方。支气管炎肿痛,可喝“三仙饮”,效果好。喝酒呢?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桐庐江南名宴“十六回切”中,主人敬三杯酒以后,宾主客人才开始互敬。《水浒》中描写武松喝酒“三碗不过岗”。近十来年走红的红酒水是很深的,酸、苦、涩是红酒的基础“三味素”,但吃惯了麻、辣、烫“三刺激”的舌头怎么品得出红酒正真的“三香”:果香、花香和木香!吃茶呢?人生“三道茶”,“三杯云液,两腋生风。”茶以真色、真香、真味的“三真”为要义。吃茶讲究的是静静地品,也叫“品茗”。一个“品”字三只口,意思是吃茶不要一口闷,慢慢品饮真心情。可谓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这真是“万仗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由于三是吉数,吃穿用度从产品、商品到用品,以“三+”命名的也不少。感冒喉咙疼有“三精”含片,穿的有“三枪”,空调有“三菱”,手机有“三星”,空气净化器“三个爸爸”。出版社有“三联”,近日,朋友送了一套《蒋勋说红楼》就是三联出版的。地名则更多,如三峡、三亚、三明,三潭印月、三青山、三河、三江口等等,不一而足。就桐庐县有三合、三源等地名。不过有个地方被称为“三山夹两盆”的,你知道吗?请百度一下吧。小时候上学,每逢男女同桌必划“三八线”。当然,品学兼优者能评到“三好”学生。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门前“三包”。商家必曰拒绝“三无”产品,并且实行“三包”。 讲点生活中的业余爱好吧,也是离不开“三”。当今全民摄影时代,对于发烧友来说,仅用手机拍照是不过瘾的,买个单反,有了长焦想广角,有了广角想近拍,就配个“大三元”吧。嫌贵就学书法,一支笔一张纸便宜多了,买一本《三希堂法帖》,可书法用笔讲究起、行、收三步要诀,掌握它绝非易事。书法作品要兼具文化内涵、形式表现、精神气质三个方面。那就学绘画吧,绘画要用红、绿、蓝“三原色”。宋元时画分十三科,有人以为画山水容易,大笔一挥,信手涂鸦就可以了。殊不知中国画的山水有“三远法”,工笔画有“三染法”。画“岁寒三友”吧,一年画梅三年画竹。画人物“眉后三纹”。书画作品最讲品位,分为妙品、能品、神品“三品”。诗词呢?要合平、仄、韵,也是难的。什么都不容易啊,干脆3D打印算了?哈哈,还是离不开“三”啊!扯远了按下不表,这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话说现代社会节奏快,以前靠脚出行的年代,形容走得快叫“三步并作两步,两步并作一步”,从“一二三”回到“三二一”,逆向思维,万法归一。生活力求简单,“三下五除二”即可。 俗谚有“人是地行仙,一日不见走三千”之说。人生在世,站、坐、躺“三姿态”;走、跳、跑“三动态“;吃、住、行“三部曲”;少年、壮年、老年就是人生旅行的“三站点”。人生境界真、善、美;生活百味致、中、和。人世间最郑重的嘱咐三个字:多保重。人世间最使人宽慰的承诺三个字:你放心。最稳当的三个字:接地气。最珍贵的三个字:我爱你。人生三悟,一悟想做事明白,先理清思路;二悟找到最佳方法,谋取行事最佳结果;三悟摆正心态,心正则顺。处世三篇:为人、处事、交友。做个厚道人关键是“三要”,一要心存善念,二要立身正道,三要处事严谨。 第三点,工作中的“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大众的活动舞台,三个“人”字即为“众”。一个单位来了新领导,推行新举措,就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工作中经常会有参加会议的情形吧,有时还会讲个话、发个言什么的。这个时候“三点”最管用。常用的方法是依据会议主题,要么从性质、地位、作用三方面思考,列出“三点”;要么从目的、意义、作用三方面列出“三点”;或者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建议意见讲“三点”。总之是“三点”。开场白的第一句话可以这样说:“我讲三点”、“我讲三句话”、“我讲三点感受”、“我表达三层意思”、“我讲三点不成熟的想法(思考)”等等。有把握的时候直抒胸臆“我讲三点”;对主题了解不深、底气不足的时候说“我讲三点不成熟的想法”。讲话内容思考成熟的要抢在前面发言。相反,不够成熟时,先听人家发言,寻找启发加以发挥。有些会属于可开可不开的,意义不大,邀请你去了,实在也没有话可说。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拖到最后,为了临场发挥,可以这样说:“我讲三点。第一点,前面大家都提到了,我就不重复了。第二点我非常赞同某某提出的观点(略加发挥讲两三句)。第三点,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会议。时间关系不多说了。谢谢大家!”不过真遇到这种情况,你得“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嘛,怎么样?为本文点赞做个OK手势吧?哈哈,还是离不开你三根高贵的手指。 此文经三槐堂主山痕看过,作了三点修改。 (周保尔) |
| 原标题: 我讲“三”点 |
| 作者: 网络编辑:卢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