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桐江书院”与桐庐 |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8月02日 08:16:45 星期日 |
| 三年前第一次去仙居出差,友人知我爱好古建筑及相关的人文历史,便带我去皤滩古镇游览。诸多景点,我最感兴趣的是“桐江书院”,且不说恢宏的建筑,也不说其久远的年代和保存完好的程度,最值得深究的是书院名称“桐江”二字。为何地处浙东南沿海的仙居,与桐庐相距400多公里,却取名为“桐江书院”?这书院必定与桐庐有渊源。 后经考证,果然发现该书院的创办人方斫,是桐庐藉后裔。他是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65年),特科进士,方干八世孙。方干系晚唐著名诗人,但关于他的藉贯有不同说法,有桐庐说,有淳安说,也有建德说,经笔者考证,应该是桐庐芦茨人。因芦茨为桐庐建德交界处,历史上行政管辖变更之故,但现有方氏后人世居芦茨,是不争的事实。方干满腹经伦,才高八斗,为人也很谦恭,逢人先三拜,礼数周到,故有外号方三拜。却因相貌丑陋,加之运气不佳,连续科考不第。后世评价: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诸多弟子慕名而来拜其为师。一生未能及第为官,也未能开馆授业,最后隐居镜湖。方斫,为继承先祖方干遗志,创办书院特取名为“桐江书院”,传播儒学,教育乡民。方斫系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桐江书院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从书院中走出来的历代名儒大家甚多,其中有状元一名,进士二百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当时儒学大家朱熹和王十朋均题匾相赠,四方学士慕名而来。朱熹所题“鼎山堂”墨宝,后被方宅方氏族人收藏,至今完好。可惜的是王十朋亲书“东南道学世家”、“理学名家”两匾在文革中散失,现下落不明。 1156年,朱熹到仙居“桐江书院”时,曾带儿子朱埜到皤滩巡视讲学,该书院从此名冠江南,后人号称“江南第一书院”。 书院未建之前,讲学只能在方氏义塾举行,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朱熹在方氏义塾讲学的消息传开后,此地名声大振,四方学士纷至沓来,这就激发了方斫等志士在小庙建书院的热情,8年后,桐江书院以其精巧布局和恢宏的气势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自此,来此讲学者游屐翩翩,不知凡几。 龙翔凤栖,桃李成荫。方斫门徒众多,南宋乐清人王十朋慕名前来求学,后中状元,奉书“东南道学世家”、“理学明崇”两块匾额;“万世宗师”朱熹送子就学并为书院题名书写“鼎山堂”。从宋朝始,书院便成为江南一带文化传播的著名场所,风文鼎盛,被各地贤能雅士奉为理学正统,龙翔凤栖之地。 |
| 原标题: 仙居“桐江书院”与桐庐 |
| 作者:申屠梅祥 网络编辑:俞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