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吟唱者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6月02日 08:07:35 星期日 |
晚饭六点多后突然感到疲劳,躺下后便迷迷糊糊睡着,也许还没有到深夜的缘故,也许是刚刚看了一部小说的缘故,始终似睡非睡着,就这么慵懒的躺着。窗外的雨声渐大,一阵阵湿润飘进窗户,沁人心脾,于是翻身起来打开电脑,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窗外的雨越下越大,花园里满地水汪汪的,跑到阳台上看我的那些花花草草,依然如故,这才又安心回到房间。 每天晚上都喜欢听些小种语言歌曲,说小种语言,是因为除了中文和英文以外,其他语言在世界上使用的人实在太少了。全世界60多亿人口,中国就占了13亿。我们的祖先是喜欢热闹的,传统观念中追求儿孙满堂就是明证。在许多人的节日里,人多过节是快乐的,群体是集合的,餐桌是丰盛的,笑声是爽朗的。 最近收到网上订的几本小说和散文,先看了小说《爱的流放地》,到了晚饭前才浏览结束。这是一部日本作者写的书,他善于描写两性爱情,据说这本书发行量超大,在世界文坛上引起轰动。除了吃饭睡觉,我就抱着这本书浏览,用浏览这个词我认为比较合适,如果仔细阅读的话,这十多个小时是读不完的。文中男女主人公是婚外恋,两个人疯狂相爱,每次短暂的幽会没有成为两个人交流的阻碍,反倒让他们越来越迫切见到对方,甚至爱到随时可以死的地步。男主人公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心爱的女人过了一个浪漫而奢华的生日,最终男主人公在两个人快乐的顶峰时失手将女主人公掐死,作为一位知名作家,男主人公被判刑8年。男主人公沉寂15年后为心爱女人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却成为了畅销书。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我想应该是写出了人性本质的东西,这些年来日本的几位作家之所以写出了几部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失乐园》等,都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态度,是尊重的不遮不掩,敢于去体会去描写,世界文坛一些重磅作品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而在我国,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个事事都比较含蓄的国度里,很多人的人性都压制着,还要维持表面上的绅士和淑女形象。那么巨大的一个作家群,居然很少有人写出深刻描写人性本质的小说来,20年前有一部《白鹿原》,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近两年开始热起来了。现代人的婚姻质量中,能够真正体现质量的不是很多,很多人说,为了孩子凑合着过吧。总以为,没有真爱的婚姻是对人本身的最大不尊重,是对爱的亵渎和侮辱。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崇高的借口,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的幸福,其实是对彼此生命的不尊重,对彼此人性的不尊重。有人认为,这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婚外情出现,越来越多的男女陷于家庭的痛苦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徘徊在节日与非节日的快乐和忧伤之间的一大原因。于是就出现了《爱的流放地》,所有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但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对,多少有些片面。 总以为,爱情这一词,用在年轻人身上过于轻率,用于中年人身上有些牵强,用于可以彼此成为拐杖的老年人身上才显得体。年轻人彼此的吸引多是外在的容貌彼此的好奇;中年人彼此的吸引应该更多来自于家庭的组合,孩子的向心力和事业的支撑;而老年人的吸引则是经历了一辈子的磨合彼此入心入骨,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默契。比如这次的雅安地震,一位80岁的老翁知道老伴已经离去,他说你先去吧,我跟着就来了。并让子女将老伴埋在家门口对面的山坡上,这样每天可以相伴。所以,每当看到马路上携手的老人,不由得被他们深深感动,那是一种怎样的和谐与体贴,怎样的不离不弃不丢不舍。也许残缺的爱才可以让人回肠百转吧,《爱的流放地》也不可避免这一俗套,故事的结局也是那么凄惨,人的心理活动描写是那么细腻,让人沉浸在故事里不可自拔,唏嘘不已。好的文学作品总会让人想到很多,如今夜的自言自语,明明知道是一个雨夜,一个节日,却依旧去看一部让人感伤的小说…… |
原标题: 孤独的吟唱者 |
作者:君 洁 网络编辑:殷卫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