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萧支队的建立 |
http://www.tlnews.com.cn/ 2013年05月11日 09:30:03 星期六 |
为牵制日军兵力,发展抗日武装,中共浙东区党委在1943年12月上旬,派杨思—、蔡群帆率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六中队130余人,进人诸暨、义乌地区,会合诸暨“小三八部队”、金(华)义(乌)浦(江)八大队、诸(暨)义(乌)东(阳)“建荣部队”等武装力量。12月21日,在诸暨黄家店(今萃溪乡)成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简称金萧支队),支队长蔡群帆,政委杨思—,政治部主任钟发宗,下辖两个大队和—个机炮中队,计800余人枪,其活动区域包括诸暨、绍兴、萧山、嵊西、富阳、建德、桐庐等15个县。金萧支队成立不久即赴四明山参加反顽作战。 1944年3月,金萧支队奉命返回金萧地区,开展金(华)萧(山)铁路沿线两侧游击战争,执行牵制顽军、策应四明山反顽斗争的任务,打退了国民党顽军三次大规模“围剿”,扩大了原有根据地,开辟了路西(浦江、诸暨、萧山、富阳、桐庐5县边境)新根据地。1944年5月9日,金萧支队八大队在义乌吴店塘而桥附近与日军激战,打死日军20余人。5月27日,金萧支队在诸暨墨城坞击退伪军两个团的疯狂进攻,歼敌200余人。 1945年2月初,新四军军部决定在浙西天目山区成立以粟裕为司令、谭震林为政委(未到职)的苏浙军区,浙东游击纵队隶属苏浙军区领导,编为第二纵队。与此同时,浙东区党委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决定将金萧支队两个大队充实到浙东游击纵队,并抽调八大队、坚勇大队和诸北自卫大队各1个中队200多人枪,建立新的金萧支队,巩固和扩大路西抗日根据地。支队长彭林,政委杨思—。中共金萧地委和新组建的金萧支队,根据浙东区党委的指示,西进浙赣路西,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与地方武装,先后在诸暨、浦江、萧山、富阳、桐庐五县边区建立路西工委和金萧支队路西办事处,组建了诸暨、萧富两个大队及路西武工队。支队和各地方武装不断出击,拔除了—批日伪据点。5月19日及7月31日,金萧支队两次接应苏浙军区第四纵队第十、第十—支队数千人南渡富春江,进人路西和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配合新四军主力向日伪军进攻,使金萧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地方武装迅速发展。8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金萧支队在诸(暨)北、诸(暨)义(乌)东(阳)、金(华)义(乌)浦(江)兰(溪)和路西等地区,向日伪军发动全面的军事攻势,先后拔除多处日伪军据点,解放了金萧广大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金萧支队和金萧地区党政军人员大部分奉命于9月下旬北撤,留下少数人坚持斗争。 1948年,中共浙东临委为贯彻依靠路西、发展浙西、打通浙皖通道的战略部署,9月15日,在浦江马剑乡石门村(今诸暨市)以原会稽山人民抗暴游击司令部等游击队为基础,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支队长蒋明达,政委张凡,下辖7个大队。次年1月下旬,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支队。 金萧支队以诸暨、浦江、桐庐、富阳四县毗邻地区为作战中心,以四管乡(新合乡)为后勤基地,广泛开展斗争。从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部队7次外线出击,驰骋浙西18个县境,纵横12000平方公里,战役100余次,歼敌3000余人,取得会师皖南、开拓严衢、策反湖州、直逼杭城的战绩。 辉煌的战果离不开根据地的后勤支持。1948年,支队长蒋明达亲自勘察地形,将四管乡(今桐庐新合乡)定为后勤生产基地。当年9月,金萧支队被服厂、金萧报社、后方医院等后勤单位先后迁移到当地的山桑坞、山桑尖、天堂、湖田等地,并修建了修械所,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由于根据地范围的持续扩大和革命队伍的不断壮大,干训班在四管乡应运而生。从1949年1月起,金萧支队先后举办7期短训班,培训学员600多人,其中大中专学生400余人,学员主要来自本地和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经过短期学习后,学员们被分配到民运队、文工队、报社、修械所等单位,成为根据地人才输出基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金萧支队密切配合南下大军,迅速解放杭州和金华部分县城。4月底至5月初,金萧支队先后解放分水、新登、临安、萧山、桐庐、浦江等6座县城;配合大军接管吴兴、富阳、建德、寿昌、兰溪、金华、义乌7座县城;策动了国民党湖州专员公署专员率部投诚。5月22日,金萧支队奉命撤销建制进行整编,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金萧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开展国统区敌后游击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原标题: 金萧支队的建立 |
作者: 网络编辑:华亚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