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非遗志愿服务队成立 文旅融合展现非遗独特魅力

本报讯(记者 应致远)日前,县非遗志愿服务队在县非遗馆成立,将充分结合旅游开展非遗展示体验活动,文旅融合,展现非遗独特魅力,结合阵地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努力打造成为桐庐留住乡愁的窗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东门头是桐庐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有轮船码头、旅馆、饭店、冷饮店、茶店、布店、药店、小学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富春江大桥、二桥的开通,县城中心南移,东门头慢慢冷落下来。为了留住城市记忆,2019年元宵节桐庐非遗馆启用。非遗馆的建成开放,不仅带动东门区块旅游发展,也将成为我县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经接待2万余人次参观。 非遗馆是开展非遗宣传展示,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我县新时代文明的实践点。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平台,在县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县非遗志愿服务队成立,旨在帮助百姓寻找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帮助旅客体验中国最美县城的传统文化,促进文旅事业蓬勃发展。 “县非遗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包括剪纸、绣花鞋、石雕、传统医药等在内的13支队伍65人,我们将结合旅游开展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展现非遗独特魅力,让来的游客‘见人见物见生活’,努力将非遗馆打造成为桐庐留住乡愁的窗口。”县非遗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徐小龙说,同时,服务队开设“非遗研学课堂”,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匠、老艺人、学者讲课,组织市民及青少年参加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非遗技艺传习等,使全社会了解非遗、感悟非遗、传承传统文化。 县非遗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将为我县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非遗项目创造更好的条件。下一步,服务队也将继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教育、传承等特色志愿服务,为推进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县非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桐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田金莲给队员们开展剪纸培训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