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宅硝烟虽已远 犹忆先烈昔日恩
http://www.tlnews.com.cn/  2019年09月17日 16:28:31 星期二  

沿申通大道向钟山乡政府方向前进,停靠在吴宅村客运车站附近,钟山烈士陵园就静静地坐落在马路对面。

远远观之,一座四柱花岗石牌坊毅然矗立,十分巍峨庄严。牌坊上方刻着描红的“钟山烈士陵园”几个字,格外醒目,而两旁的石柱上刻着一幅楹联“跃大别跨长江千里追击至钟山,战吴宅歼顽敌壮士洒血栖灵杰”。

步入牌坊,回头便看到牌坊反面上方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两旁的石柱上也刻着一幅楹联:“革命烈士功垂日月鲜血筑青史,长江后浪前赴后继时代书华章”。缓缓走上台阶,烈士墓前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蒋钧周、宋子兴、赵兴邦、华银魁……”走近纪念碑,碑基上烈士的名字,一个个浮现在眼前。

“在这里安眠着的,是吴宅解放战斗中牺牲的15位烈士和金萧支队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三位战士。”当地村民邵关兰在15岁时亲眼目睹了这场战斗,如今,他已成为该烈士陵园的管理员。“他们用牺牲换来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英雄事迹。”邵关兰说。

吴宅硝烟虽已远,可先烈昔日舍己救人的恩情不能忘。

在1949年暮春季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一举突破国民党设在安徽芜湖的“长江防线”。解放军36师106团、108团对国民党192师及其收容的88军576团残部和保安团共万余人展开穷追猛打,几天内追击300多里,歼灭敌人大部,进入浙江境内。

5月8日晚上,国民党192师残部经过歌舞、赖塘塆、石岭等地逃至吴宅村宿营。5月9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36师106团二营向国民党192师残部发起进攻。本来,解放军四面控制制高点,将敌人包围在村里,完全可以用炮轰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消灭敌人,迅速结束战斗。但解放军指战员考虑到敌人是晚上进村,老百姓都在家里睡觉,没能外逃,如用炮轰,老百姓的伤亡及财产损失一定非常巨大,因此战斗总是在机枪、步枪、手榴弹的交火中僵持着。

经过两天两夜激烈战斗,国民党192师终于在吴宅被彻底歼灭。

然而,在这次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2军36师106团2营的15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来自9个省14个县,年纪最大的40岁,最小的才19岁。

“那年战斗结束后,我们村民自动拿出棺材,将牺牲在此的15位烈士遗体埋葬在这洪坪岭上。”邵关兰回忆说,为了缅怀先烈,1966年,当时县人民委员会拨款在原址建造了烈士墓,将金萧支队在剿匪战斗中牺牲的三位烈士骨灰一并移入新建的墓内,并立碑纪念;1983年,钟山烈士墓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烈士墓被命名为县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4月,钟山乡启动了烈士陵园扩建工程。扩建后的陵园占地2100多平方米,新建了牌坊和纪念亭,绿化、水电、休憩处、陈列室等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而今,钟山烈士陵园不但成了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风景点。烈士陵园扩建后,县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和学校等单位每年清明都组织到钟山烈士陵园祭扫,缅怀革命烈士,观看、聆听先烈的战斗事迹,感受烈士的革命精神。

“从2001年我就开始着手管理这个烈士墓,至今已近20年。”邵关兰表示,他今年已经85岁了,能够守,他一定会坚持,若守不了,他也会培养更合适的人接手。

作者:通讯员 魏萍 记者 邓晓忠/文 通讯员 姚旭锋/摄 编辑:俞俊
 
 
 
 
 
 

桐庐县学圣路730号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殷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