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网眼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11月17日 08:52:47 星期五 |
视频平台加紧布局内容精品化是大趋势 10月24日~25日,优酷宣布2018年春夏季优酷上档近百部大剧热综;10月31日,爱奇艺悦享会启动,发布超200部重磅内容;11月8日,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举行,揭开腾讯视频2018年度内容大幕。 至此,3家视频网站全部公布了明年的重点内容。随着视频行业进一步整合,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已经成为行业领军者,分析这3家企业的动作,也可看出明年整个视频行业的大趋势。目前来看,精品大制作剧集、台网联动、高科技营销将是明年视频行业重点发力的方向。 内容精品化是大趋势 《如懿传》《藏地密码》《帝王业》《老九门2》《盗墓笔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根据三大视频网站的片单,视频网站对于这些大投入大制作的剧集依旧保持不遗余力采购的状态。从公布的内容来看,在精品化大趋势下,3家视频网站又各有不同,其中爱奇艺将主打青春题材,推出《河神2》《老九门2》等223部头部内容。优酷则从“古装传奇、悬疑冒险、女性言情、现代都市、燃血青春”五大类型发力。腾讯视频的策略是,加大内容投入,全面覆盖热门大剧。 无论是哪家视频平台,他们共同的特色是,2018年不仅在剧集数量上会有所提升,在质量上也进一步重视。 “我们相信视频网站的竞争不仅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其实整个视频行业大家都有同感,有匠心的作品才值得用户疯狂地打Call。”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首席执行官孙忠怀表示,整个视频行业已经走过了以流量为核心圈地的阶段,现在正在经历着以付费业务为核心的独立内容抢占的时代。到如今,制作精良、拥有高口碑、高流量精品化内容成为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优酷方面也有同感。今年以来,凭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春风十里,不如你》《白夜追凶》等精品内容,优酷在市场上得到进一步认可。“通过这些口碑剧,我们更加肯定高品质内容的市场价值,也印证了我们在春集上说的,超级剧集会推动整个内容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裁说。 分析过2017年视频行业走势之后,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进一步提出,对于2018年的视频行业,导向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播出阵地,就必须坚持它的导向主流。爱奇艺的价值观是青春、阳光、正能量、富有爱心,这是符合主流导向的”。他说。 台网合作更加深入 在优酷秋集上,优酷一次性与200多家地方电视台签约,共同发力视频资讯内容。这次合作,也是台网合作的一次新尝试。 “今年九寨沟地震我们和优酷合作了72小时直播,通过优酷我们把地震新闻第一时间传达到了广大的网友。”四川广播电视集团出品的融媒体品牌“四川观察”主编、首席运营官岳学渊说:“资讯是我们的硬通货,要靠强势分发让资讯触达更多受众。接下来,四川台将和优酷、大鱼号一起在内容研发和竖屏技术创作上拓展新的空间。”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优酷此次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的内容主要通过阿里文娱大鱼号实现一点接入、多点分发,实现本地资讯的精准触达。具体内容通过《现场辣报》《本地辣报》两个栏目得以体现。其中《现场辣报》是利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报道资源和优酷全球拍客网络等,将全球热点现场制作成的独家原创资讯短视频。为响应台网融合的号召,《本地辣报》则集合了全国200多家电视台的资讯内容,通过阿里大文娱旗下的大鱼号进行一点接入、多点分发,通过算法把本地资讯传递给本地身边的人,也能把本地资讯突破地域壁垒分发给所有需要的人。 影视剧集方面,腾讯视频也进一步加强与香港TVB的合作,联手打造《使徒行者3》,并携手开发全新警匪剧《铁探》。据了解,今年二者合作的《使徒行者2》以紧凑的镜头语言跟叙事手法,创造了新港剧的标签,在社交上也创下了很好的话题和口碑成绩。大结局之后有很多人对结局留下的悬念感到好奇。在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企鹅影视副总裁韩志杰表示,这些疑惑都将在明年得到解答。 营销手段透着科技味儿 作为招商营销会,3家视频网站也纷纷展示了营销内容的能力。与往年相比,今年3家视频更加突出内容与科技的融合,并推出结合人工智能、与电商相融合等多种营销手段。 作为今年最火的综艺之一,爱奇艺推出的《中国有嘻哈》投入2亿多元,目前已经全部回本,这是怎样做到的?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介绍说,在爆款节目的营销过程中,爱奇艺已经全部贯穿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在明年把这些技术进一步应用到平台内容中。 爱奇艺每个月大概有6亿—7亿用户,怎样通过人工智能研究这些用户,让内容与用户更加吻合?王湘君介绍说,目前爱奇艺隐于幕后展开工作的有数千名工程师,人工智能算法已经贯穿爱奇艺剧本创作、选角、流量预测、审核、编码、剪辑、运营、搜索、推荐、宣发、热点预测、热点提取、追星、广告投放、在线交互等诸多环节。她引用数据说,当前爱奇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票房预测准确率已经高达77%;电视剧流量预测方面,提前一年与半年的数据准确率均高达88%。这将有利于在海量内容中选择最具潜力的IP内容并深化营销效果。 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视频网站,优酷在内容营销时更多与电商相结合。《大将军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热播时,优酷掀起集卡热潮的军师卡,《白夜追凶》热播时,优酷推出“千万不要去淘宝搜白夜追凶”的营销口号。“阿里巴巴的每个月有5亿活跃买家,阿里大文娱每个月有5亿多活跃用户,这两个5亿相融合,就能触达整个产业生态最强的用户,进行最大商业化拓展。”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这样认为。 在腾讯视频V视界大会上,腾讯视频也提出了新的营销方式“CPU”模式。通过“Contents”IP营销、“Products”品效联动、“Users”会员营销3种不同的方式,不断挖掘内容并释放营销价值。腾讯视频商业化总经理王莹进一步解释说,在IP层面,可在促销、传播、代言、商品、跨界、主题六大场景拓展IP价值。在品效联动层面,可调节传播形式,精准选择数据营销工具,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会员层面,这种模式可以全面覆盖其消费场景,提供更多的营销接触点。
电子导游证全面启动游客可扫码查看导游口碑 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导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了导游证采用电子证件,存储于导游个人的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设备中。今后,游客通过扫描电子导游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知导游的身份信息、执业信息、社会评价、奖惩信息等,并能对导游服务进行点评或投诉。 出去旅游,再也不怕碰到“黑导”,掏出手机扫一扫就能验明导游身份,还能查看其“口碑”。记者了解到,原IC卡导游证已于今年10月31日停止使用。 电子导游证是国家旅游局实行全国旅游监管服务的新一代导游身份标识。导游在执业过程中应当携带电子导游证、佩戴导游身份标识,并开启“全国导游之家”APP执业。导游的执业轨迹、评价信息、奖惩情况等,均归集于电子导游证,形成导游的“执业档案”。 “旅游者有权要求导游展示电子导游证和导游身份标识。除了能查看导游的执业资质外,其工作经历、带团记录、在游客中口碑如何,都一清二楚。”南京市旅游委旅游质量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纸质导游证,只有执法人员才能查验真伪,现在游客扫二维码,页面转入国家旅游局导游验证系统,而且系统新增游客对导游的点评功能。 此外,《办法》对导游执业的许可、管理、保障与激励、罚则等作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导游出现强迫购物、吃回扣等行为时,最高处罚可以吊销导游资格证。
我国率先发布5G中频段使用规划 11月15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发5G系统在中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这是中国推进5G发展的利好消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以及运营商为5G测试进行的密集准备,这两个月来,5G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异军突起。 全球首发频率使用规划 1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规划明确了3300-3400MHz(原则上限室内使用)、34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由此,中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频率使用规划的国家。 工信部还特别要求,5G系统使用上述工作频段,不得对同频段或邻频段内依法开展的射电天文业务及其他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自发文之日起,不再受理和审批以下新申请的频率使用许可:3400-42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内的地面固定业务频率、3400-3700MHz频段内的空间无线电台业务频率、3400-3600MHz频段内的空间无线电台测控频率。 引发资本市场极大关注 据悉,此次工信部率先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的频率使用规划,将对中国5G系统技术研发、试验和标准等制定以及产业链成熟起到重要先导作用。后续,工信部将继续为5G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规划调整出包含高频段、低频段在内的更多的频率资源。目前全球5G标准尚未确定,不过第一基础版本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随着相关部门对于5G的推进,5G产业的发展近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近期,二级市场5G板块获密集调研,包括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都出现涨势。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5G主题有望成为二级市场上的重磅主题。5G投资类似于新能源汽车,具备明显的产业链分工特征,近期5G板块市场抢眼,缘于市场预期5G商用时间有所提前,这两个月来,5G板块异军突起。
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的“守护神” 我国网络用户群体庞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络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该法实施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对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一法一决定”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法律。该法共七章79条,是一部以网络运行安全为主,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兼顾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以及如何推动、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 对个人而言,网络安全法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进一步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保护个人信息是当前网络工作中的重要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拥有搜索个人信息的能力,个人信息的使用、交互、跨境传输越发频繁。虽然相关部门此前有一些政策法规,但总体比较分散、不成体系,正需要这样一部上位法。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含义、个人信息权利、个人信息的匿名化处理,如“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同时原则上“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这是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和利用留下空间作出的原则规定,体现了立法的前瞻性。 个人信息泄漏有多种原因,如网站存在安全漏洞、黑客或钓鱼网站的窃取、无良商家的盗卖等。根据网络安全法,网上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进行留存取证,网络纠纷和安全问题更便于追溯,这无疑将极大提升网民的网上消费信心。比如个人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并使用某个APP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过去没法投诉提供服务的应用商,但网络安全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意味着以后涉及互联网领域的官司可能会越来越好打了。 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法提出的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等规定,也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网络实名制”。这给遏制如今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网络暴力泛滥等乱象,提供了法治基础。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是中国互联网治理朝深度迈进的一个节点和标志。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朗还有赖于这部法律的真正落地,以及配套性法规的及时完善。我们应当稳扎稳打,在庇护守法者的同时,让网络安全法在违法者面前露出尖利的牙齿,让心存侥幸的违法者在网络安全法划下的红线前付出令其心痛的代价,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处理、一个个违法行为的打击,不断树立网络安全法的权威和公信力,让网络空间更加安全、更加健康。
|
原标题: 一周网眼 |
作者: 记者 王城梁 整理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