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网眼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11月03日 08:40:36 星期五 |
乘公交能植树计步走可捐助动动手指做公益越来越火 动动手指,就能在荒漠种上防沙绿植;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送去所需物资,募集善款……民政部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互联网公益捐赠主体由80后、90后构成,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趋势明显,“随手公益”与每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慈善法》施行一年多来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来自互联网的捐赠,目前已占到一些慈善组织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 与此同时,全国超过2600个慈善组织、超过1700个慈善项目和超过1200个公开募捐方案从9月起在“慈善中国”平台公示,供社会公众查询了解和进行监督。 形式出新、监管趋严,发展中的互联网公益事业正让网友“指尖善行”用得广、落得实。 门槛降低 理念更新 随手公益更接地气 发起话题讨论、开通募款通道、专题推送公益项目……今年8月,四川九寨沟县地震发生后,“微力量”迅速响应。包括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内的多家机构通过微公益平台发起紧急救援项目,共募集善款超过300万元。 近年来,公益搭上“互联网+”快车,为众多网友参与公益慈善提供便车。超过130家公募机构积极响应,近6700个各领域公益项目轮番登场,公众捐款数额超过8.2亿元……9月,腾讯公益联合国内多家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第三届“99公益日”活动。以往,公益组织往往苦于信息传播乏力,鲜有所应;如今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全民公益蔚然成风。 “互联网带给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实现和合,即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媒体以及公众之间的紧密合作。”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认为,对企业而言,这既是企业关切社会、不忘初心的体现,也能为整个互联网公益事业提供专业的处置运作机制和源源不断的社会支持。 “我正在干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日前,一段记录我国荒漠地区防沙种植核验、补种的航拍视频被广泛热转。网友口中这件“改变世界的事”,便是通过支付宝“蚂蚁森林”页面收取来自公共交通出行、开具电子发票等绿色低碳行为的“绿色能量”,积攒到一定数值后便可由蚂蚁金服在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区代种梭梭、沙柳等防沙绿植。截至8月底,蚂蚁森林用户已超2.3亿,累计种植树苗1025万棵,总面积超过16万亩。 “从以前想参与公益却可遇不可求,到如今随手公益成为指尖习惯,互联网公益借助互动分享的传播方式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人。”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通过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的公益对象和公益活动,“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爆款迭出 叫好叫座 形式创新更显创意 “指尖公益”之所以能迅速为大众所接受,并能在公开透明、安全规范等方面构筑起较为可靠的系统,这与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同时,技术的进步又为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创意为慈善事业点亮更为璀璨的灯火。 走路也能捐出5个多亿?早在2015年,腾讯公益“益行家”项目发起线上捐步,用户将每天被记录的运动步数捐出后可换成受助群体所需的鸡蛋、牛奶、饮用水等物资进行捐助。截至今年10月底,4.7亿网友用步数兑换成5.8亿公益基金。而在今年上线的团体捐步项目中,1.19亿网友参与其中,配捐善款超过1.5亿元。 “公益事业不仅是钱的问题,更在于引起社会对公益主题的关注。比捐钱更重要的,是深度介入公益主题。”姜奇平认为,捐步数等新颖形式将互联网公益事业从单纯的公益产品层面提升到公益服务、公益体验层面,令更多人在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中体验,这代表了互联网公益未来发展和升级的方向。 创意不断的背后,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发展赋予的动能。根据儿童失踪地定位和时间设置推送范围,实现失踪信息实时推送,今年5月,ofo宣布接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3.0版。目前接入该系统的APP已达21个,更多平台接入意味着更多技术支持和覆盖人群。截至9月1日,“团圆”系统共发布1918条寻人信息,帮助找回1847名儿童,找回率达96.30%。 “互联网公益形式迭出,但本质是守正创新。”师曾志认为,守正,即不忘初心,保持关怀社会的坚守;创新,则要求公益组织和企业能根据不断变化的传播和技术特点灵活及时调整应对,“互联网公益未来的新可能不是某个或几个固定模式和条条框框就能概括的。” 信息公开 项目追踪 监管到位更具保障 从各类信息平台到网络直播,互联网公益的形式日渐丰富,但频频爆出的诈捐骗捐丑闻却给网友泼上了一盆冷水:有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缺乏对项目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导致公众善心被动机不纯者利用,成为其“致富敛财”的工具;有的公益组织则刻意隐瞒项目进度,甚至私自挪用善款,侵蚀行业口碑。 如何保护网友爱心免遭欺骗?自去年指定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白名单”后,今年7月,民政部再次出台《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明确要求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同时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赵廉慧认为,除了事前设置从业许可等合理门槛外,还应在事中监管中确立针对互联网公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指引,如资料审查指引、信息公开指引、内部治理职责指引等,引导其实现和加强自律管理、规范管理。 “互联网公益的所有参与主体都有责任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待每一笔捐助。”师曾志指出,互联网公司或平台负有监管责任,但监管不是仅靠企业自身来承担的。政府对违规公益组织和企业应出台和实施有效监管惩戒手段,同时公众也应树立监管意识和权责意识,“当每一个社会主体都能发挥作用时,互联网公益才能在信任和善意中得到良性发展。”
首批五百家失信电商黑名单发布 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到来,国家发改委日前专门召开“双11”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会议,强化电商促销中的“信用问题”。 在这次通气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发改委正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开展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双11”前后,将发布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发布《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11”预警报告》和《“双11”网络促销活动期间消费信用评估报告》,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反炒信”联盟成员企业开展“反炒信、树诚信”活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双11”活动期间各主要电商平台的相关承诺兑现情况进行数据跟踪与测评分析,委托信用服务机构在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与服务、产品价格、物流服务等各环节开展信用监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记录。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在会上介绍了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有关情况。他表示,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有关部门共享的黑名单信息中,经分析比对,共梳理出电子商务黑名单企业6440家,其中首批500家已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布。 与此同时,由中国改革报社牵头编制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11”预警报告》从去年开始将按年度向社会发布。报告总结了我国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新进展,归纳出消费者和商家需要防范的信用风险,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同时还将发布10个诚信典型案例和10个失信典型案例。
网络文学论坛在京举行集聚优势资源打造文化高地 日前,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活动之一,“网络文学论坛:聚焦精品,聚力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网络文学的使命与担当”在北京出版集团举行。20余位来自政府机构、作家协会、出版机构、网络文学平台的代表以及作家、批评家就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互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走出去、网络文学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议题和热点现象展开了深入对话。 集聚优势资源 打造文化高地 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数字出版处调研员罗炜寰介绍,北京市网络文学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3,在线作品近800万部,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总产值近30亿元,占全国的1/3;过去两年北京已有20余部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社会推荐的优秀网络文学名单,占据半壁江山;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网络文学IP转换改编电影、电视剧、动漫画、游戏作品、网络影视剧总量突破千部,出版图书1300册。“北京网络文学整体呈现出总量大、作品优、效率佳的特点。”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看来,当前网络文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作品的质量,应该积极地弘扬主流价值,只有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长久。他表示,中国作协在努力推动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和理论、评论方面将采取多种扶持、奖励措施。“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一起来打造北京的网络文学中心,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的北京高地。” 关注现实 以质取胜 北京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希望通过引导让青年作家在纯文学和网络文学的道路上走远一些,多关注现实,因为“这是文学的未来”。 《十月》常务副主编、作家宁肯表示,网络文学的发展出乎自己的意料,发展快速,非常庞杂,需要引导。同时,宁肯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网络文学的形态,“我想象的网络文学对现实、对民族的精神应该有所担当。它不仅仅是消遣、娱乐,它应该符合人们的存在感,寻找人们在现实中的存在感、在历史中的存在感”。 在晋江文学副总裁刘旭东看来,文学的网络化创作可以说是文学行业的工业革命。他建议,网络文学要长远发展,就要搞“森林”,不要种“庄稼”。“要对小众类型文学采取包容的状态,让多样化的物种杂交融合,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新物种。新的物种里面有一小部分可能成为惊世之作,这就是精品。” 既需工匠精神 更需“字匠精神” 文学评论家李林荣建议,网络文学应该更主动担当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网络社会传播的重任;要进一步形成首都特色,达到首都高度,积聚中心优势,加强与传统文学间的对话与交流。 文学评论家庄庸表示,当下的网络文学已经进入超级IP时代,网络文学要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聚力提升,既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字匠精神”,“既需要创造力,也需要创新力”。 网络文学作家殷寻则希望与最专业的IP团队合作,以对文字恭谦的态度,以向传统文学致敬的精神,以引领市场的决心,共同缔造最优质的IP作品。网络文学作家百世经纶坦言,精品化创作是网络文学的必然趋势,他表示自己作为网络文学作者,将努力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罗炜寰介绍,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未来将努力搭建平台,加大引导力度,让网络文学在提质创新上努力开拓,主动担当,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文学生力军作用。
当当移动数字阅读品牌升级打造一体式“阅听”生态 近日,在当当即将迎来18岁生日之际,当当旗下移动数字阅读战略产品也迎来了它精耕6年以来的首次品牌升级,“当当读书”正式更名为“当当云阅读”,形成集“纸、电、听”于一体的全品类“阅听”生态。 扭亏为盈 实现四个第一 “过去3个季度,当当电子书捷报频传,实现销售增速第一,新客户数量增速第一,电子书下载册数增速第一,阅读社区用户数第一,终于扭亏为盈。”当当首席执行官李国庆表示,此次品牌升级不仅仅是名称和形象的改变,更是当当坚守正版原则,跨界联手出版行业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携手共赢数字阅读未来的开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当当电子书付费客户数量提升72%;电子书的下载册数增长51%;社区每日活跃用户超20万(APP整体日活跃用户已接近60万)……“以当当听书频道正式上线为开端,一站式‘阅听’生态业已形成。”李国庆说,“当当纸书将带动电子书和听书一起,用阅读丈量世界。” “掌上云书房” 读者选择更丰富 据当当数字阅读事业部总经理雷玟介绍,伴随着当当听书频道的正式上线,当当云阅读50万好书任读者“阅听”。其中既有出版物电子书、音频,又有网络文学、漫画杂志等精彩内容,充分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阅读需求。 雷玟告诉记者,当当云阅读首批上线的3万余小时听书内容全部获得版权方的授权,与国内众多听书版权方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对市场上巨大的需求缺口,当当云阅读坚持与版权方合作,坚决反对滥用避风港原则,我们一面依靠用户上传,一面编辑重点推荐。我们期待与版权方共同实现良性的阅读生态,携手为广大读者奉上更加丰富的‘阅听’盛宴。”雷玟说。 当当云阅读聚集了近400位知名作家和出版社主编原创的专业内容。既有上海译文、中华书局等知名出版社,又有于丹、安意如、曾子航等一批知名作家。这些“领读者”纷纷入驻当当云阅读社区,与读者互动沟通。据了解,目前云阅读的频道访问量已达2000万,每日产生超过6000万数据,其中包括5万余条用户评论。 借科技之力 深耕儿童阅读 目前,当当云阅读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达成战略合作,为小朋友们带来情感型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创作的语音儿童故事专栏——“小冰姐姐讲故事”。伴随着此次品牌升级,小冰朗读的《安徒生童话选》《木偶奇遇记》《王尔德童话》和《绿野仙踪》等也将入驻当当听书频道。 如果想要“听”那些还没来得及进行艺术加工的图书,怎么办?当当云阅读现已通过与猎户星空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合作,提供主播水准的听书作品。除了童书,更多社科、经管、文学类图书,都可以通过TTS(Text To Speech从文本到语音)技术与更温暖的声音结合,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听”体验。
|
原标题: 一周网眼 |
作者:记者 郑海燕 整理 网络编辑: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