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冰冷的物证“开口说话” |
http://www.tlnews.com.cn/ 2017年07月06日 08:55:57 星期四 |
民警微故事 许成武在进行证据分析。 许成武在现场收集证据。 时间:2017年1月 地点:某乡镇(街道)一大山 民警:许成武 案件:凶杀案 今年4月17日,我县警方将王某被杀隐案顺利移送桐庐县人民检察院起诉。我县警方历时大半年调查取证,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终于将8名涉案嫌疑人抓捕归案。在此案的侦破中,法医许成武和他的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警方保持连续17年命案全破的记录。 2014年1月,来桐庐打工的王某神秘失踪,直到2016年5月,王某家属才向警方报警求助。警方通过大量侦查,逐步揭开真相。今年1月初,警方找到案件一名关键人物黄某,掌握了黄某帮助掩埋尸体的犯罪事实,也找到了埋尸的大山。 然而,当时警方却面临一个令人抓狂的难题。据当地村民反映,埋尸的这座大山已在两年前被改造为梯田,山体和原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很多地方又覆盖了好几米深的泥土。 面对眼前这座“面目全非”的大山,犯罪嫌疑人黄某也傻眼了,只能模糊描述埋尸的大致方位。如果不能找到被害人王某的尸体这一关键物证,不仅专案组近一年来的辛苦工作会付诸东流,更无法给死者和家属一个交代。 许成武决定挖山!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他们甚至提供了两台大型挖掘机协助开展挖尸工作。挖掘机师傅对许成武这个“神奇”般的想法实在无语,只是默默地操作着机械杆。 时值年关,山里寒冷刺骨,还下着雨,环境相当恶劣。许成武带领他的团队每天早出晚归。由于挖掘机铲掉的泥土量大,天又下着雨,考虑到撑伞容易挡住光线,所以许成武冒着雨对每一铲泥土都仔细甄别,生怕漏过任何一样有价值的物证。 距离过年越来越近,大山也越挖越深,许成武更是心急如焚。但面对挖机师傅和村民们的质疑,他没有放弃,而是一遍遍回忆嫌疑人黄某的细节,一次次完善挖掘方案。 在第14天早上,许成武他们终于找到了埋尸地点,也找到了被害人的尸体。尽管马上就要过年,但许成武却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DNA的鉴定工作中,最终确定死者的身份,为案件的进一步侦办提供了最关键的证据。 许成武的战场除了像这样冰冷的荒山,还有炎夏充满恶臭的水沟、充满血腥味的凶案现场等等,这些都是他的工作常态。一份资质认定,一群人不断忠于法律的努力,让桐庐县公安局成为杭州市县区级第一家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头衔的单位,这份荣耀离不开许成武带队辛勤地付出。 许成武,现为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从警以来共出具各类检验鉴定文书2600余份,差错率为零。2015年,许成武入选第八批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在公安机关,法医这个岗位低调且神秘,但经常会成为破案的关键,因为口供或许有误差,而物证却“坚如磐石”。 35岁的许成武,身体敦实,中等个儿,留着一头齐整的短发。因为热爱法医工作,2004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安徽加入了桐庐警队,从事法医和刑事技术鉴定工作,一干就是13年,长年累月做着这份“铁证如山”的工作,目的是让冰冷的物证“开口说话”。 2016年3月,许成武接到一项任务:刑事科学技术室必须在2018年前取得资质认定。难度是空前的,许成武挑选了6名精干主力组成攻坚团队。在接下来的10个月中,他们的办公室夜间总是灯火通明。为了少走弯路,许成武还专门到兄弟单位考察取经,和团队一起分享经验,并按照整理的材料搭建框架,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同时,许成武负责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根据每个专业形成单独体系材料。同年12月28日,许成武接到通知,项目成功拿下!桐庐成为杭州地区首家整体完成资质认定的单位,更为今后提升刑事鉴定的法律效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
原标题: 让冰冷的物证“开口说话” |
作者:通讯员 赵鎏杰 记者 钱 晶 文/摄 网络编辑: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