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川街道】三鑫村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6:05:41 星期四 
  分享条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三鑫村,属桐庐县凤川街道,东与大源、外源山岗相连,南与富春江镇观音尖山脊为界,西与城南街道闹天岗、观音尖一线山岗交界,北距凤川街道办事处所在地1500米,地势南高北低,东北以山脊为界,最高峰海拔906米,山体多为山灰岩体,属侵蚀剥蚀构造地貌。辖肖岭、雷坞、竹桐坞、毛家4个自然村,其中肖岭村始建于明代洪武九年(1376),地域总面积2232.47公顷,全村有农户569户,人口1811人。境内有全县最大的山塘水库——肖岭水库。

 

【文化古迹】•吴氏宗祠

肖岭吴姓的远祖可追溯到商代末期的泰伯,他三次推让王位,率二弟仲雍辗转到江苏常熟至无锡梅里一带,创建勾吴古国(吴国前身)。始祖为春秋时期吴国四公子季札,为国家安定,坚持不就王位,后被封在延陵(江苏江阴),人称“延陵季子”。

南宋时,延陵吴氏有兵部尚书吴芾,世居江西,后卒于任上。其子吴孝先抚柩归葬过桐庐,因逢金衢兵乱,遂避居今江南镇梧村。元至正二年(1342),第五世孙吴瑶因商之便迁居大源山塘村(村遗址在今肖岭水库中)。第六世孙吴希南(季札第65世孙)于明洪武九年(1376)迁居肖岭。据传,当年吴希南发现肖岭地热显著,冬天积不了雪,认为是一块阳基之地,才从大源溪上游的塘村迁居过来。经20多代传承,如今吴姓人口已达700多人。

悠久的肖岭吴氏家族历史,详细地记载在肖岭《蟠龙吴氏宗谱》中,也在蟠龙山北侧白鹤岭下的肖岭吴氏宗祠楹联上得到印证。因先祖推位让国的至高美德,肖岭吴氏宗祠以“至德堂”命名。祠堂为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前进为大堂正厅,中间是天井,后进为祖先供奉厅。祠堂门厅雕梁画栋,木刻工艺十分精湛,祠堂中有木刻楹联10对,书法遒劲俊美,出自邑庠生吴玉衡之手。89年前,肖岭吴氏宗祠由村中迁出,因年久失修,祠堂日渐荒芜颓败。然而,夕阳里,蟠龙下,藤蔓苍苍的古墙,青石悠悠的古道,似乎在诉说着六百多年的岁月沧桑。

 

【自然风光】•大源溪

“淙淙流水绕村西,杨柳阴中好听鹂。鼓吹诗肠动诗兴,绿苔扫罢夕阳低。”(清•李景瀚)溪,仍是诗中那条大源溪,溪旁风景却已变换。

大源溪又名甘溪,因位于大源山峡谷中,故此得名。大源山集雨面积103.57平方公里,因有大源、小源与凤源(又称下附源)三条水源,又名三源。

三条溪流曲曲折折,最终都汇入大源溪,在肖岭村形成了一个大转弯,便向雷坞、翙岗而去。正处在大源溪瓶颈口的肖岭村,曾是受洪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在明代以前,无人居住。明洪武九年(1376),肖岭吴氏的第一世祖吴希南迁居肖岭(蟠龙),遂繁衍成族。

肖岭水库建成后,肖岭村前的大源溪便不再流淌,大源溪的径流从肖岭水电站(毛家东南)排水口排出,溪床变成了良田,山村再无水旱灾害。

无论流水淙淙,或是河床裸露,大源溪在肖岭人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母亲河。

 

【自然风光】•小源山峡谷

小源山峡谷自凤川竹桐坞村西南而入,全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北略宽、南稍窄,两边高、中间低,两边山势峥嵘,峡谷幽深,两座山脉以小源溪峡谷互峙。

(图为小源山“十字架”)

山水相依,发源于峡谷南端西坑岭的小源溪,一路蜿蜒而来,汇集约15个山坞的降水,成为凤川境内第二大地表径流,流出竹桐坞后交汇于大源溪,最后从柴埠注入富春江。小源溪集雨面积约33平方公里,是一处山岳型自然风景带。

小源山峡谷有早竹塆、龙头坑、大公坞、仁义坞、蜜蜂塆、蚕筐坞、东坑等自然名胜,瀑布飞流、蜂飞蝶舞、石笋冲天、一线天际,移步换景,妙景天成。天然生成的“十字架”,高约10米,宽约6米,堪称浙西奇观。峡谷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峡谷中,原有村民居住。人口最多时,谷内开过18爿水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生产生活不便,村民陆续迁出,唯留山水于人烟绝迹处灿烂。

 

【自然风光】•肖岭水库

在肖岭水库建造之前,大源溪是一条害溪。据桐庐地方志记载:清嘉庆六年(1801)七月十五,水滨乡肖岭庄(今肖岭村)山洪突发,冲毁民居42家。1956年夏,大源溪发洪水,两岸绝大部分堤坝被冲毁,上千亩粮田被淹没,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当地有首民谣:“大源溪啊长又长,高高青山立两旁。三个日头旱灾起,一场大雨水汪汪。有朝造个拦洪坝,旱涝都能粮满仓。”

1958年8月,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水库终于动工了。因处在肖岭村东南横岭之上,水库沿用村名叫肖岭。在经济和技术力量都很薄弱、又遇上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的情况下,肖岭水库建设不计民工工资共投入资金118.2万元,用工90多万工日,受益社队的农民实行劳动积累工制度,按受益田亩摊派;非受益社队参加水库建设的民工只由县里每工补贴0.10元给生产大队。群众自带的工具、车辆都不作价;120户移民、447人毫无怨言地服从政府安排。至1963年4月,历时5年建设,肖岭水库全面完工,集蓄水发电、防洪抗灾、农业灌溉、渔业养殖、生活饮用等诸多功能为一体。

五十多年来,肖岭水库持续地为当地群众带来巨大的福音。当年的建设者至今仍充满自豪。

 

【文化古迹】•万国山“天书”

万国山位于凤川翙岗大源溪东边,南起雷坞,北至珠山。在万国山山脊的横岙岩石上,有一批神秘的摩崖石刻,似图非图,似字非字,无人能识,当地百姓称呼其为“神仙刻字”,也称它为“天书”,还有人说它是“藏宝图”。(图为万国山石刻)

这些图案斜刻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图案奇形怪状,有的像房屋,有的像凉亭,有的像插着天线的蒙古包,还有的像“田”“木”等汉字。许多图形由于风雨的侵蚀,只留下了一个朦胧的影迹。这些图刻既有图案的性质,又有文字的特征,呈现图文半参的形式。

在山脊西南侧的一块断裂的巨石上,有7个较规律的方形石孔,石孔从上到下直线排列,最深的石孔深达5cm。在山脊东侧的一块平斜的巨石上,刻着一些类似房屋的剖面图的图案。

当代美术史论界专家王伯敏教授根据拓片判断,把万国山“天书”基本定位为“岩画”,年代初步判断为元代至两汉。岩画在长江以南地区比较少见,因此万国山岩画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文化古迹】•竹桐坞古建筑群

竹桐坞古建筑群由8幢明清代堂屋组成,是典型的江南民居落院。屋内雕梁画栋,粉墙黛瓦。修廓曲栏,迤逦环绕。建筑群坐北朝南由西向东呈一字型排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枕善堂是面积最大的堂屋。堂屋座北朝南,占地560平方米,三间四进楼房,马头砖墙,共四进。一进:石条框架大门,三开间,进深五檩5.95米。两坡硬山顶,梁架置斗拱,极富装饰性。后为院落,占地57平方米,卵石铺地。二进:又称怡养居,高出一进0.5米,五开间。进深七檩6.2米,两坡硬山顶,置后天井,天井由石板铺筑。二进与三进间用一砖墙隔开,隔墙开三扇门。石条框架正门对井,二侧门为半圆顶,开于厢房边。三进:称敬业堂,高出二进0.15米,进深五檩5.10米,两坡硬山顶。天井内用石板铺筑,置有两只须弥座太平缸。二侧为厢楼,两坡硬山顶。四进:高出三进0.15米,进深七檩7.5米,重檐,置花格平顶檐廊,两坡硬山顶。整座建筑雕刻精美讲究,布局紧凑。

二进头堂屋建筑最为精美,占地361平方米,三间二弄二进楼房。马头砖墙,石条框架大门。门前院落为卵石铺筑,占地面积64平方米。一进进深七檩6.85米,两坡硬山顶。天井石板铺筑,置两只须弥座太平缸。二侧厢楼,两坡硬山顶,天井四周屋檐均为重檐。二进高出一进0.17米,置花格平顶前檐廊,二侧开有边门,进深九檩8.15米,两坡硬山顶。依东墙建有抱屋,卵石院落和二进檐廊均有侧门进入。抱屋东西向,进深八檩9.20米,五间二弄,抱屋内有二个小天井,两坡硬山顶。建筑内斗拱、牛腿、月梁保存较好。堂屋所有柱子用梓树,寓意着多子多孙。

竹桐坞古建筑均系李氏先人所建。竹桐坞李氏出自翙岗李氏一族。竹桐坞四面环山,出口面朝大源溪,村庄的选址符合古代风水学中的“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大约到清代中后期,李氏从事经商而发家,建造了这八幢堂屋,且每处堂地下匀有畅通的排水系统,设计上十分隐蔽科学。立于大门外向内探望,深邃幽杳,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发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喟来。

山峦、溪流、民居,乃至一草一木、一鸡一犬,都是那样的纯朴厚道。竹桐坞如同一位隐士,静静地安身于山坳时,青砖石地,粉墙玄瓦,一派素净……

 

【文化古迹】•白鹤岭古道

白鹤岭古道位于蟠龙山下西侧,肖岭与毛家之间的坡岭上,该段古道系青石板铺成,是旧时凤川进入三源、新合的必经之地。古道坡岭上旧有明代永乐三年蟠龙吴昌举人木牌坊、白鹤亭等古建筑(现均已重建),有保存完好的石砌过道涵洞,是旧时过岭必经之地,至今仍可以行人。白鹤岭古道是目前大源山片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古道。

如今,鲜有人至的古道,已开始为现代热爱自然的人们所接受。访古、探古、登山爱好者络绎不绝,古道您还寂寞吗?

 

【历史人文】•雷坞地下水系

雷坞村依山傍水,东南靠天子岗山脉,西北临大源溪。南宋末,洪氏自淳安迁徙至此,经过700多年的繁衍,形成了一个以洪姓为主的族居落。时空轮换,日月变迁,唯有造福于世代村民的地下水系依然在细说祖先曾创下的辉煌。

几百年以前,雷坞村的先祖们大规模地营造地下引水暗渠,这些暗渠四通八达,在村里、田野里串起一连串的澳、潭。引大源溪床下的地下水,供村民们生活、生产所需。

 在雷坞村南面,有一处建于明清时期的挡水石坝,坝体内建有引水暗渠。

石坝下有一进水孔,一股沿山而来的溪水从孔中流入大坝内,大坝顶上有几处2至3米深的竖井,透过井口能看见底下的流水,竖井壁上依稀有可供人上下井的凸出石阶。据雷坞村的老人介绍,水源来自大源溪。大源溪上游床下有一个木桩沉井,井内是大卵石,自沉井下有一道暗渠将地下水引到坝内,再在坝内分成二支水流,一支进入雷坞村内,在建造“澳潭式”的敞口水井,水井以间隔式出现,供村民日常使用。这些澳潭水系被称为“江南坎儿井”。

  水流穿村而过,沿着万国山脚流向珠山,在中途又连起几座堰,其中就有清康熙时的“木杓堰”。如今,木杓堰流水依然丰沛甘冽。
 

(图为清康熙木杓堰遗址)

石坝内的另一支流,则流向村北的田野,用于农事耕作。由于桑田变迁,水流早已不知所向。不过,村北的田野上一些“澳、潭”依旧。

水渠上,光挞挞的鹅卵石尽显岁月的沧桑。

 

【特色产业】•玫瑰溢香

通往肖岭的路上,红绿相间,飘香四溢。

凤鑫玫瑰公司拥有的千亩玫瑰园坐落在三鑫村中,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种植大马士革玫瑰。该玫瑰是上等的玫瑰花原料,颜色艳丽,气味香甜浓郁。用于制作原生态的玫瑰花茶、玫瑰花精油、玫瑰花浆、玫瑰花蜜等一系列产品。公司有独立的玫瑰花加工生产车间,从原材料种植,采摘到加工烘培,包装销售一条龙自主完成,保证产品质量,真正的纯天然无添加剂。

在这片花香四溢的玫瑰园中,村民在劳动中体悟人生与艺术,在心灵的宁静中收获幸福和真知,享受一耕一锄劳作的甜蜜,品尝一点一滴生活的美妙,

 

文字:吴宏伟

摄影:姚泓舟、王 科、李妍俊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上一篇:【钟山乡】子胥村下一篇:【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