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街道】金牛村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0:29:45 星期四 
  分享条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金牛村,属桐庐县城南街道,位于城南街道东南面城郊地区,大奇山南麓,下辖童家、岩下、大塘、大元等自然村,有耕地167公顷、山林370公顷,至2013年总人口1306人。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杭千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乡村公路直通县城城区,交通便利。

相传古时候,桐庐一带没有江河,百姓生活穷困。得高僧指点,当地一对年轻夫妻踏寻金牛足迹,以辛苦觅得的千年稻草,引金牛出洞,并沿路施放稻草,金牛紧跟前行,所到之处出现一条宽阔的深沟,直通东海,随即化为大江,这条江就是现在的富春江。当年金牛洞所在之处的村子,便唤为金牛村。又有故事传,很久以前富春江两岸由于河流没有整治,常受旱涝之灾。有位叫富春的老人在大奇山牵出金牛,开出一条江来,这条江就称之为富春江,大奇山麓也出了个金牛村。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作为六畜之首的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地村民以此铭记先祖之恩。有水、有田、有牛,在这个适宜耕作、适宜居住的地方,人口日渐兴旺。村中姓氏较多,有张、葛、龚、濮、郎、孙、徐、郑、李、高、华、梅、胡等,其中张、葛二姓人口较多。金牛村张姓自明朝武宗正德(1505—1521)初年时从浦江迁入,距今已有500多年。

 

【历史传说】•牛眠山

金牛村中有一山,山顶云雾缭绕,山坡佳木葱茏,芳草丰茂,山脚塘水清澈。时逢阴雨连绵,云雾翻腾,雀鹊时叽;如遇晴日少雾,花香扑鼻,鹧鸪声啼。远远望去,整座山沉稳厚重,绵延起伏,似一头牛横卧而眠。

此山名为牛眠山。据传,当年徽州人牵着牛背着犁耙等工具到此采宝,把牛拴在村口白果树下。后来牛睡着了,无法牵走,遂成为如今的牛眠山。

牛眠山牛头对着大塘对岸的草堆山,水草富足。山下土地肥沃,百物咸生,清溪潺流汇集成塘,茂木丰草聚而成林,郁郁葱葱而诱人,青山绿水而悦目,清幽宁静而怡情。牛肚皮下有泉,经年不涸,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旱,此泉成为村中唯一水源,帮村民度过难关。

 

【风景名胜】•大奇山

 

 

金牛村背靠大奇山。大奇山形若莲花宝座,海拔600余米,是国家4A级景区。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5℃,盛夏时分平均气温26℃。既有峰峦叠翠、怪石嶙峋、峡谷溪瀑,又有茂林修竹、平湖芳草、鸟语花香。正所谓“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墨色浓厚的远山与澄澈的天空交融渗透在碧绿的湖水上,令人宛如沉迷画中除了大奇山山间水库外,金牛村还有大小水库5、6座,大都建于农业集体化时期。每一座都展现着独特的风景,有山环树绕的宁静,有水气氤氲的神秘,或立于山间,或是卧在农田,微风拂过,唤起轻轻涟漪,默默滋养一方水土。随着民宿经济的发展,村民开始利用水库湖泊的风光开发水上休闲娱乐。

 

【特色产业】•果蔬种植

“大奇山下金牛村,老山清泉瓜果园”。金牛村种植水果由来已久,据说这儿的梨还曾是敬奉皇帝的贡梨。民国二十三年(1934),村民试着种了五颗杨梅树。是年恰逢大旱,靠村民们夜晚到深山拎山泉水灌溉,杨梅树才得以存活。嗣后由于环境气候适宜,且培育得当,杨梅种植逐渐成为金牛村的一大特色,如今,仅大元自然村就有杨梅近百亩,年数最长的杨梅树高10多米。金牛村瓜果声名远播,所辖的自然村也因杨梅、樱桃、蜜梨、李子、桑葚等各类果树远近闻名。

 

【文化古迹】•知青渠

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青在金牛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岩下知青房,建于1970年,共500多平方米,曾经居住过50余名知青。当年,一群热血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岩下,为小山村的经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当年为引水发电,在工程建设缺乏机械设备、开渠建设全靠人力的情况下,知青们与当地村民一道靠人的双肩把建筑材料挑上山,靠人力把硕大的石头土块搬下山。当水渠建成,村民将其命名为知青渠。

 

【美丽乡村】•村庄新貌

这是一个原生态与农村现代化交融的村庄,村中有参天的古树、一汪宛如碧玉的池塘、小村庄之间连绵的果树林,也有设施完善的休闲公园,公厕、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应着天时地利人和,近年来,金牛村立足乡村文化,依托大奇山旅游景区,弘扬地方民俗风情、建设传统乡村商业街市;结合果园水库建设各式的农家乐,生态休闲设施,建设一个“原生态的美丽乡村、景观化的田野、为县城配套农家乐休闲娱乐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秀美金牛。金牛村“公司主导运行+村委协助管理+农户自主经营”的“三合一”乡村休闲游新模式,带动了村庄新一轮的发展,居住区、水果采摘区、垂钓区……分区而设。2013年,金牛村民宿一条街建成。村从事旅游业和旅游衍生副业的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20%左右。

 

文 字:杨茜、卢子扬、奚安泰、刘佳

摄 影:卢子扬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上一篇:【百江镇】罗山村下一篇:【莪山畲族乡】中门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