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江镇】罗山村 |
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0:24:53 星期四 |
【村史沿革】•基本概况 罗山村,属桐庐县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部,百江镇中南部,东面、北面邻乐明村,南面为松村,西面为小京村,与建德、淳安两县交界。全境地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境内山高坞深,溪涧纵横,峰峦层叠。有两个自然村,一个叫罗坎头、一个叫茂山。前者取“罗”,后者取“山”,“罗山”由此而得名。村域面积约为11.96平方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村有农户463户,常驻户籍人口1138人。
【文化古迹】•罗溪古樟 ![]() 初秋时节,走进罗山,青山含翠,云淡风轻,清澈的罗溪静静幽幽地流淌着,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罗溪上,新建的小桥与古老的香樟,彼此相守。小桥新鲜而年轻,时光尚未在其上雕刻下种种印记。古樟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在桥面和水上,在清幽的罗溪上投下美丽的倒影。这般古老与年轻伴生、厚重共青春同在的风景,不经意的分散于小村中,时时演绎着“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的情绪。与这株水口树相守1600多年的是另一株古香樟,静静地矗立在不远的田间。任魏晋风骨灿烂、唐宋文章辉煌,沉淀了上千年光阴,只在这个国家地图上找不到的山旮旯里共同见证小村的四季更迭,见证彼此的年轮增长。
【风景名胜】•天子地
还记得辛弃疾那首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吗?词中那个小名“寄奴”,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据传就降生在百江镇罗山村天子地。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当年铁拐李曾路经此地并预言此为天子出生地;也找不出史料证实皇帝刘裕确实出生于地。然而,口耳相传中,世世代代的当地人坚信这就是块风水宝地。不然,怎会这般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相较于本地村民的执著,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则洒脱得多。虽说天子地两条山脉走向确似两条青龙,但丰富的森林植被、情趣盎然的瀑布流泉,瑰丽多姿的竖井式地下溶洞,仿明清民居建设的清幽静谧的天子村,农舍、炊烟、田园,鸟鸣山涧,清泉流石,这般风悠云淡,足以暂时平息喧嚣尘世间的种种纷争。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本地人、外地人对天子地的热爱,理由各不相同,但天子地里蕴含的乡愁却是相通的。至于,刘裕是否真的出生于此,倒不是很重要了。
【人文历史】•罗溪章氏 罗山之木,根深叶茂;罗溪之水,源远流长。罗溪章氏,自世祖章禧肇基,800多年时光,虽漫长,却清晰。 章氏乃当地望族,前后繁衍逾三十世,支脉遍布全国各省,并向海外发展。罗溪章氏世祖章禧,旧称“百二公”。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百二公游历四方,在分水罗溪见山谷如虹贯蟠绕而下,心中大喜,遂于罗坎头山麓定居下来。由于他艺家贾事,般般皆能,加上克勤克俭,精打细算,没几年,家道隆隆日起。百二公二子章滋、章泽于宋理宗宝庆年间(1226—1227)同任总管督修钱塘江,为浙江的水利建设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每到清明节,百二公的墓地里,前来祭祀之人络绎不绝,香烟袅袅,不禁让人感叹岁月流逝而章氏祖先的教谕并未随时光而远去。
【历史建筑】•砖雕门台 一座古老的砖雕门台,淹没于罗山处处新楼中。但那样沉静的古朴,那般厚重的历史遗存,岂是轻易让人忽视的了的?砖雕门台,见证了罗溪章氏家族辉煌显赫。章氏家训有言:“吾族世以诗礼传家,凡我子孙务以读书为本。”至清乾隆,有章氏子弟周礼(1743—1807),未及二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补博士第子员。乾隆甲申(1764)入贡。此后,无意功名,潜心教学。平日嗜好名帖,喜作古文,诗文质朴清新,书法秀润中见骨气,擅长音律兼工韵语,还傍及画画,诰授奉直大夫。其子瀛(1771—?),诰授奉政大夫,候选直棣知州。罗溪“父子大夫”一时声名鹊起,“大夫第”至今广为流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的“大夫第”到如今,也仅剩一座砖雕门台。但“诗礼传家,读书为本”的家训,不仅光照曾经的章氏家族,也在当代罗溪传扬。
【文化古迹】•板桥凉亭 罗溪上本没有桥。罗溪板桥亦然。然而,旧时罗溪之南有涧,涧旁山谷幽深,中间平坦开阔处有水田二三千亩,这对于山区乡民极有诱惑。平时,涉水过涧尚不为难,但每到夏秋,山洪暴发,水流湍急,且涧底怪石嶙峋,村民可望而不可及。明崇祯甲申(1644),章氏六世祖斗垣公念民之苦,决心建桥。桥建成后,木板遍布桥梁之上,平坦安步尚如人意。桥顶购建数橼复瓦,俨然是座邮亭。南面是一排长栏坐凳,供人倚栏休息。百多年后,罗溪板桥终岌岌危矣。清乾隆庚子(1780),章氏兄弟出资,修复板桥。如今的板桥八字凉亭,已是新修。罗溪上也有了数座桥,可当地人对它还是情有独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空暇时不忘到桥上聚一聚,谈古论今,仿佛时光不曾流逝。 “村有清溪屋有楼,子孙世住板桥头。门前卧犬欺生客,相对晓晓吠不休。”罗溪板桥,始终恬静而悠闲。
【文化古迹】•横波亭 横波亭的来历,已无可考证,然凡知罗山历史的人都无法否认这亭子颇有意味。且不说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罗溪八景”之“横波春涨”,想想春天的横波亭畔杨柳依依,亭前水光潋滟,燕子在空中优雅地剪着春风,沙鸥在暮色中慵懒地独立休憩,是怎样的如诗如画。单是翻一翻那些缀着横波亭的诗文,“落日乱山岗,行途草木荒。岫云排似雁,溪石卧如羊。烟影断秋水,风声孕晓霜。暮寒小亭外,独立思苍茫”“亭前风景甚清奇,日落山头花影移。喜得牧童归去晚,倒骑牛背笛横吹。旧林樵子负薪归,缥缈枝头挂夕晖。五色霞随孤鹜去,秋风横送暮烟飞”,或忧伤或清奇,或秋思或春好,这小亭已承载了各式的人情冷暖。新修的横波亭,仿如一件新衣尚未染上沧桑,又如一个失忆之人丢失了往昔记忆。只是亭子里残留的古木,如草灰蛇线潜伏着,在提示有心人它曾经的风华。
【自然风光】•罗溪 罗溪,是一条美丽的溪,位于桐庐县百江镇以南,发源于白石岩北坡毛岭坞,北流经后珠畈入百江镇,是前溪的一条支流,纵贯百江全境,大部分耕地分布于罗溪两侧。罗溪,也是一处村庄名。历史上,人们习惯把百江罗山和乐明合称为“罗溪”。站在罗山村和乐明村的高处鸟瞰,溪流婉转,环绕两村,以溪围合,万象森罗,因形定名,故名“罗溪”。旧时有罗溪八景,因水而生,双溪烟柳、五里云松、石碛风涛、横波春涨、北涧晴虹、石壁停云、榕林积翠、淡竹山房,四季不同,移步换景,是自然,也是人文。水汽氤氲,润泽千年。逐溪而居的人群,性情如水清澈,虽是不急不缓,却也不思停歇。不过,走累时,再于山环水绕间,心平气和看一看日落日出。
文 字:孟红娟 摄 影:罗山村村委 |
作者: 网络编辑:tl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