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蹲下去只为“专心”跳起来 五个“新”支起桐庐教育“新高点” |
http://www.tlnews.com.cn/2020年09月10日 10:24:43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未经教育部门同意,不得要求学校开展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小手牵大手’活动”;“不得强制或与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关注公众号以及点赞投票、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活动”…… 9月8日,桐庐召开第3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并向全县教师送上一份“礼物”——《桐庐县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这份“减负清单”共有十条内容,其中六条内容以“未经”打头,四条内容以“不得”为令,充分展现出“减负”决心,为教师营造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环境。 桐庐县教育局副总督学王忠华介绍,这份清单出炉之前,倾听了来自县城区范围内所有学校的“基层声音”。“我们希望真正减轻广大教师、学校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还学校一个安心求学的环境,还教师一个静心从教的氛围。”王忠华说。 已经执教33年的教师严晓燕感慨说,“减负清单”减掉的是学校、教师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增加的是学校更好发展自身的时间,是教师更好教育学生的精力,是学生更好提升学习能力的空间,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门心思搞教育”的信心。 人人叫好的“减负政策”背后,折射出的是桐庐对教育事业的科学谋划,只有找到了正确的发力点,才能“事半功倍”。 蹲下去才能跳起来。如何从“教育洼地”迈向“高质量发展”发展?这亦是近年桐庐在教育方面立下的重大课题。 “在桐庐,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最优的营商环境、最实的生产力,更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教育决定了桐庐发展的今天,更决定着桐庐发展的明天。”“教育便是未来”这个道理,桐庐县委书记方毅一直深深地记在心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桐庐实现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重要保障,必须坚守初心、久久为功。” 如何从“教育洼地”迈向“高质量发展”发展?这亦是这些年桐庐在教育方面立下的重大课题。 欲扬帆远航,“灯塔”是锚定方向的定盘针—— 自去年全县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桐庐县建立完善了常委会议教、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议教等制度,设立了教育发展基金,还出台了《“美好教育”桐庐行动——加快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完成了县级层面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为下一步桐庐教育立起了指明方向的灯塔。 有了大方向的谋定,有了大决心、大投入、大合力的推动,桐庐教育终于厚积薄发,开始展现强劲的发展韧性。“大会所激发的力量,如今已经转化为全县上下合力兴教的浓厚氛围、实干奋进的铿锵步伐,桐庐教育顺势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呈现出了让人振奋的新气象。” 兴教氛围达到了新高度。上周,桐庐时隔两年再次荣登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榜首。这是一块党委政府十分看重也是百姓十分关注的品牌。但为什么能拿下这块牌子?教育质量高不高直接影响幸福感的成色。 桐庐的兴教氛围来自一系列的大动作和“暖政策”: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创新设立常委会议教、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议教等制度;出台惠民七条(2020),发放升学红包;全县上下兴教合力持续加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空前浓厚,在去年全县教育大会上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100余家企业及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各乡镇(街道)纷纷成立教育基金,基金总额达到5100余万元。 教育质量实现了新跃升。投入与进步永远是一对双生子。2020年桐庐全县普通高考一段上线484人、上线率30.1%,逆势增长1.7个百分点。桐庐,桐庐中学在2020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中,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1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列全省第一,2019年参加省市艺术节比赛获奖33人次,参加省市科技节比赛获奖137项,都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 教育资源得到了新扩充。久久为功需要不断加速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桐庐县投入4.5亿,推进新建、续建项目22个,科技城未来学校(幼儿园)、徐凝小学、文正小学、富春江中心幼儿园等一批高起点现代化新学校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引进高校、杭城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华师大附属桐庐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富春高中正式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桐庐实验学校,与杭州主城区优质中小学的办学合作叶子拓展。 队伍建设取得了新发展。想要栽出满园春色,“园丁”是最关键的一环。桐庐县近年来实施“外引内育”工程,仅仅去年全县教育大会后就新引进名优教师32人(其中特级教师16人),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162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56人)。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设立78个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目前,全县共有省教坛新秀11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4人,2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杭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获奖数量也是居七区县第一,各系列教育科研成果均位居全市前四。 教育品牌获得了新提升。跨层级、跨区域的县域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成效明显,在杭州地区率先实施“人人会游泳”培育计划,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等工作,都获得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在杭州地区率先实施“互联网+同步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在教育对口帮扶上也不断深入,一年来共有46名教师深入西藏那曲、新疆阿克苏、湖北恩施、贵州榕江和衢州衢江支教。 五个“新”为桐庐教育锚定了新标点,但“静待花开”并不意味着守成与暂停。方毅认为,目前的桐庐教育更需要“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决心”去书写“未完待续”的新故事:“桐庐要形成党政重视教育、社会支持教育、教师热爱教育的这样一种教育生态。全县上下要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情怀和担当,把教育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营造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生态。” |
原标题: “减负”蹲下去只为“专心”跳起来 五个“新”支起桐庐教育“新高点” |
作者:记者 曾艺 共享联盟桐庐站 钱晶 通讯员 何小华 钱凌芸 网络编辑:周叶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