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黄蓉萍 唐瑩)乡镇人大根植于基层,处于民主法治建设一线,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规范提升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激活人大工作的“末梢神经”?桐庐县人大常委会有“实招”。
今年年中,在旧县街道的居民议事会议上,40余名居民议事会成员围绕今年街道的工业园区和庙山湾区块道路改造、旧钟线路灯安装、王家桥排涝站修建等6个民生实事项目,对街道相关承办部门进行面对面询问。而在“一问一答”间,问出压力与动力,答出责任与承诺,有力地推进了民生实事项目加快落实。
而通过街道的居民议事会议,让大小事都由“政府说了算”转向“大家商量着办”,让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工作和决策中来。旧县村青年路的停车问题、工业园区的道路改造等问题……一个个代表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落实,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旧县街道人大工委的探索,只是全县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桐庐,街道人大工作得到制度保障的“转机”始于2017年,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街道人大工作的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也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2018年初,人大街道工委探索建立了合议会议制度(现更名为居民议事会议制度),四个街道分别召开了合议会第一次会议,并顺利票选产生了26个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一年多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由街道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为主导、人大代表和居民代表有序参与”的民主议事运行机制,确保议事制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同时,乡镇人大及主席团工作的规范与加强在桐庐起步较早,通过几年的努力,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省的前列。从去年开始,县人大常委会下发11项争创特色亮点工作自选清单,除人代会的规范化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外,要求各乡镇人大根据实际,确定2~3项创新工作目标。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各乡镇人大在提升人代会实效、本级财政预决算监督、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审查监督、代表联络站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